天天看點

歐拉和鴻蒙打通後,華為如何界定二者邊界?新歐拉的整體構思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未來規劃

歐拉和鴻蒙打通後,華為如何界定二者邊界?新歐拉的整體構思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未來規劃

此外,歐拉和鴻蒙已經實作了核心技術共享,未來計劃在歐拉構築分布式軟總線能力,讓搭載歐拉作業系統的裝置可以自動識别和連接配接鴻蒙終端。後續将進一步在安全 OS、裝置驅動架構以及新程式設計語言等方面實作共享。

首個支援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的 openEuler 21.09 創新版本将于 9 月 30 日在社群上線,社群 LTS 版本則将在 2022 年一季度釋出。該版本不僅對伺服器和雲計算場景能力進行了增強,還實作了對邊緣計算和嵌入式場景的支援。

随後,鄧泰華接受了 InfoQ 等媒體的采訪,對新歐拉的整體構思、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以及未來長期規劃做了更進一步的解讀。

新歐拉的整體構思

鄧泰華表示,目前不同的領域各自有不同的作業系統,這是因為過去幾十年來,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就在不同的時期形成了與之相應的作業系統生态。比如最開始是 PC 時代,就形成了以 Windows 為代表的的面向 PC 的作業系統生态;後來随着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又發展出了 iOS、安卓等面向智能手機的作業系統生态;随着雲計算發展起來,雲廠商又形成了面向雲的作業系統;伺服器有基于伺服器的作業系統生态,通信有自己的嵌入式作業系統,物聯網也有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碎片化”現狀就導緻數字基礎設施産生大量“軟煙囪”,帶來生态割裂、應用重複開發、協同繁瑣的挑戰。怎麼解決這個挑戰?這就促使華為進行更多的思考。華為希望建構一個新的生态,推出更有競争力的産品,不能簡單地模仿或跟随目前某個領域領先的産品,而是要做出創新。而且這個創新應該是面向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和未來的場景化需求和客戶需求。鄧泰華認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就是讓數字世界變成平的,需要端邊雲協同,雲管邊端都要打通,趨勢是一次應用開發、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夠部署,同樣的作業系統要在不同的硬體形态上都能夠适配,這是一個非常明确的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客戶需求。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面向未來的需求,華為推出了歐拉全新版本。

歐拉和鴻蒙打通後,華為如何界定二者邊界?新歐拉的整體構思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未來規劃

鴻蒙之是以叫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作業系統,就是不管智能手機還是穿戴裝置還是物聯網裝置,隻要是終端産品,都可以搭載鴻蒙。基于鴻蒙,應用可以一次開發、适配多樣性終端。鴻蒙是面向端側的、歐拉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是同樣的道理。數字基礎設施不管是伺服器還是雲的場景,還是通信和 CT、OT 的嵌入式裝置,或者是邊緣計算裝置,都可以通過一套歐拉作業系統完成适配。從這個定位和整體理念來說,鴻蒙和歐拉是一緻的。

因為歐拉和鴻蒙是基于同樣的設計理念、同樣的定位,是以就有條件把這兩個系統進一步打通。鄧泰華透露,歐拉和鴻蒙作業系統的核心開發都是由華為 2012 實驗室的中央軟體院團隊負責,是以這兩套作業系統的核心已經實作了打通。接下來計劃将鴻蒙非常有競争力的分布式軟總線能力移植到歐拉上,目前正在做相應的開發工作。這樣一來,未來搭載歐拉作業系統的裝置就可以自動識别和連接配接搭載鴻蒙的終端,真正做到把端邊雲打通。

此外,華為未來在核心技術,包括統一的程式設計語言也有更進一步的規劃。鄧泰華告訴 InfoQ,除了這次大會上釋出的畢昇 C++程式設計語言,明年華為還計劃釋出倉颉應用程式設計語言。而鴻蒙和歐拉會基于同樣的程式設計語言開發,這樣未來的應用就能夠更好地實作應用的遷移和生态互通。

通過能力共享和生态打通,歐拉+鴻蒙就可以成為面向未來大家都需要的統一的作業系統,也是面向未來整個數字經濟發展端邊雲管全場景所需要的作業系統。華為現在就正基于這個定位建構下一代數字全場景作業系統及對應的新生态,不是簡單地替換現有的一個個“軟煙囪”。

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

正如鄧泰華所說,華為正在着手将歐拉與鴻蒙打通,建構一個統一的數字全場景作業系統,但很多人還是難免對二者關系的未來走向産生疑問。

在昨天的

媒體采訪

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明确了歐拉與鴻蒙的不同定位,其中鴻蒙作業系統的應用場景是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和工業終端;而歐拉作業系統則面向伺服器、邊緣計算、雲和嵌入式裝置。但實際上,在 InfoQ 記者看來,鴻蒙所面向的物聯網終端、工業終端,與歐拉所面向的嵌入式裝置,兩者之間的邊界并沒有那麼清晰。在前不久的 9 月 14 日,華為才剛宣布推出鴻蒙礦山作業系統,這是鴻蒙在 C 端之後進一步向 B 端拓展,第一次進入工業領域實作商用。

未來鴻蒙和歐拉之間如何分工?華為怎麼界定二者的邊界?

針對這一問題,鄧泰華表示,鴻蒙跟歐拉這兩個作業系統是互相互補的,加在一起可以覆寫數字全場景。基于前面徐直軍提到的二者的不同定位,面向 ICT 的裝置都是歐拉覆寫的場景,而面向消費者終端或者各種行業終端、物聯網終端類的都是鴻蒙覆寫的場景。

“在工業場景,就是 OT 場景,原則上也是按照這樣的分工,就是面向裝置類由歐拉來覆寫,面向端側,比如各種工業場景的物聯網終端則由鴻蒙來覆寫。可能在一部分邊緣場景,邊緣裝置到底是屬于端側還是屬于邊緣裝置,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是以兩種作業系統存在一定的交疊。這種時候就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來進行選擇,比如對可靠性要求更高、更符合網絡裝置要求的,那我們就用歐拉系統;如果需要更靈活地适配終端、對多樣性要求更高,那就用鴻蒙。”鄧泰華進一步補充說道,這也是為什麼歐拉和鴻蒙進一步打通會更有價值,二者既有各自獨立的定位,又有一定的交叉地帶,就更加需要這兩個生态協同對接。

歐拉和鴻蒙打通後,華為如何界定二者邊界?新歐拉的整體構思歐拉與鴻蒙之間的關系未來規劃

不過,既然歐拉和鴻蒙在面向的裝置上可能會存在一部分重疊地帶,那未來兩個系統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的過程中會不會很容打架?

對此鄧泰華表示,作業系統本身在不同場景中都存在多種選擇,不管是智能手機作業系統還是伺服器作業系統,都是如此。對于手機作業系統來說,使用者可以做選擇,上層的應用也可以做選擇。而對于伺服器作業系統,上層的應用軟體可以選擇內建的作業系統廠家,使用者機關也可以針對作業系統來單獨招标。從這一點來說,對于工業場景,如果說存在一定的重疊地帶,那也有一個使用者可選擇的過程。鄧泰華認為這本身并不存在沖突,華為希望給使用者提供多種選擇,如果一個場景隻有唯一的選擇,那反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方式。

但華為也希望客戶的多個選擇之間能夠實作一定程度的共享,而不是多個選擇互相互斥。鄧泰華解釋道,如果不同的選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那就會存在問題,即客戶選擇了基于一個作業系統開發上層應用,當客戶要切換到另一個作業系統的時候,上層的應用要全部開發一遍,這不管是對使用者還是生态軟體企業來說,都存在工作量的浪費。華為之是以希望把歐拉和鴻蒙的底層進一步打通,就是希望不同作業系統的商用産品或者商用發行版,互相之間既有差異化的部分,又有共性、可共享的部分。

“我們希望通過建構統一的開源社群來建構公開可共享的基礎能力,包括歐拉開源社群在内。但是不同的企業加入開源社群後,他們又可以基于開源版本推出各自的商用發行版提供給客戶。商用發行版在基礎能力之上,可以再增加差異化的部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比如在場景化适配、可靠性或更多的增值功能等各個方面。我們鼓勵大家差異化,這樣最終場景和客戶就能夠有多個選擇,但是這多個選擇之間又能夠實作最有效的基礎能力共享。這就是我們希望的一種模式,應該也是使用者所希望的一種模式。”

這也意味着,未來 openEuler 和

OpenHarmony

(HarmonyOS 開源版本)生态會更多地融合。不過鄧泰華表示,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生态要融合也取決于在平台部分能夠實作的共享程度,還需要做很多技術創新。他進一步說明稱,目前業界存在這麼多“軟煙囪”都是某些國家或頭部企業主導的,但是他們也沒有打通。這是由于不同的“軟煙囪”由不同的企業主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利益,對企業來說,存量是優勢,但這也可能成為創新的包袱,因為革自己的命總是很困難的,如果要推出面向數字全場景的、更有競争力的統一作業系統,可能就把存量優勢全部丢掉了,這也是現在一直都沒有出現這樣一個統一作業系統、統一生态的原因。但是在鄧泰華看來,融合這個方向是确定的,隻是還需要技術創新,要一步步來實作。

未來規劃

對于歐拉作業系統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以及長期規劃,鄧泰華也進一步作了介紹。從産品角度來說,歐拉最新定位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後續華為會陸續釋出基于開源社群的創新版本和 LTS 版本,使能合作夥伴推出面向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的各個商業發行版。這個方向需要通過社群共建的方式來推進,華為會持續加大投入,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基于開源社群不斷推出能力增強的版本,使能合作夥伴面向不同場景開發商業發行版。

從市場應用的角度,目前基于 openEuler 推出的商業發行版,這其中既包括面向伺服器的商業發行版,也包括基于 openEuler 的雲作業系統,都已經進入到市場規模應用階段。對華為來說,市場拉動是催熟産品最好的一種方式,也是發展生态最好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産品做出來,沒有一個大的市場應用,那也很難去檢驗産品競争力和完善産品競争力。鄧泰華表示,随着中國數字化程序加速,市場在快速發展,現在整個市場應用加速非常明顯。

“以伺服器作業系統場景為例,目前國内合作夥伴基于 openEuler 的商業發行版已經銷售超過 30 萬套,在未來 3-6 個月有希望實作超過 100 萬套銷售。中國的伺服器一年台套數是 350 萬套,基于 openEuler 的商業發行版達到了 100 萬套的銷售,就相當于做到了 30%的市場佔有率,這一個技術路線達到 30%的市場佔有率,那就已經成為了新增市場佔有率第一。

做到增量市場佔有率第一之後,随着逐漸地存量替代,未來再一步步成為存量市場佔有率第一,這樣就能夠把整個面向伺服器作業系統場景的産品催熟了。接下來包括雲、邊緣、工業控制也是同樣的,通過把産品競争力做出來,然後市場快速上量,來共同完善一個生态。這兩個方面也是未來歐拉整個生态包括社群建構、市場推廣、生态發展要聚焦的重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