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內建電路正式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或将彌補30萬人才缺口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消息,7 月 30 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了設立內建電路一級學科,拟設于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的提案将會在國務院準許後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布。

設立與內建電路有關的一級學科的讨論從兩年前就開始發酵,但方案一直存在争議沒有正式落地。

目前內建電路是屬于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面的專業(二級學科),學科獨立性也成問題,大學會受到原微電子專業課程設定和培養方案的制約,研究所學生師資師則分布在各個學科中。

在美國對中國進行科技制裁,國内晶片大量靠進口的背景下,內建電路更新為一級學科意義重大。

一、更新之後,差別何在?

現在提到內建電路我們會知道,它是指将電路集中制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但在很多年前,內建電路還隻是一種元器件,電路設計是用不同的元器件在電路闆上構成功能電路。

但跟随摩爾定律的發展,內建電路逐漸成為電子系統的核心,「用元器件在電路闆上建構電路」這一設計方法也被抛棄,取而代之的是「晶片即電路」。可現在內建電路的學科還是按照傳統的模式劃分。

電子科技大學內建電路與系統系副教授黃樂天曾經在「知乎 @你可能學了一個假的內建電路」中解釋過現在學科設定的缺陷。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下,微電子與半導體學科負責将材料加工成電子元器件,電路與系統學科負責用元器件構成電路。

內建電路正式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或将彌補30萬人才缺口

圖源:半導體行業聯盟

現在內建電路已經由一種元器件變成了整個電子系統的載體,内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研究的一種元器件,而是包含了從器件、電路到系統甚至軟體的綜合性學科,傳統的學科設定顯然已經不在适合現在産業的發展。

內建電路正式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或将彌補30萬人才缺口

另外,我國資金和師生名額都是按照一級學科配置設定,獻給電子科學與技術,再有電子科學與技術給內建電路。而且在以前的模式中,內建電路被分散到各個學科,招生人數較少,建設經費很少甚至沒有,師資隊伍、教師職稱晉升等也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與此同時,我國內建電路産業發展非常迅猛,年增長率達到了 20% 以上。

種種情況導緻內建電路人才供需非常不平衡,內建電路專業人才在數量和品質上都達不到産業發展需求。

據《中國內建電路産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資料,到 2020 年內建電路産業總需求量 72 萬人,2017 年的人才總數是 40 萬人,但現狀是,每年內建電路專業畢業生總供給數量大概隻有 3 萬人,目前人才缺口在 30 萬左右。

內建電路成為一級學科後,就會單列進考核和撥款計劃中,撥款資金和招生名額都會增加,相對應的師資力量、實驗裝置和實驗場地等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一旦成為一級學科,整個學科體系都可以根據産業要求重新設計,還可以在一級學科下設定更垂直專業的二級學科,目前可能成為子專業的有內建電路內建系統、電子封裝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半導體材料、內建電路設計等。

二、兩年前便有提案,首個試點在複旦大學

随着內建電路産業的爆發式發展,從 2018 年開始,就有将內建電路設定成一級學科的提案。

2018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在新時期中國內建電路産業論壇中提議,「微電子學科提升為一級學科」。學術界和産業界對內建電路成為一級學科就異常關注。

2019 年 10 月 8 日,工信部官網釋出《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 2282 号(公交郵電類 256 号)提案答複的函》中表示,工信部與教育部等部門将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設立內建電路一級學科,進一步做實做強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2019 年 11 月,教育部釋出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定管理辦法》公告,表示在相關學校和行業送出增補專業建議的基礎上,教育部組織研究确定了 2019 年度增補內建電路技術應用等專業共 9 個,自 2020 年起執行。

2019 年上海複旦大學成為了破冰者。11 月 29 日,複旦大學官網釋出複旦大學率先開展「內建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試點的消息。消息稱內建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将于 2020 年試點建設,并啟動博士研究所學生招生。

可以預見的是,一級學科正式成立後,一波學科更新浪潮也不遠了。

參考連結:

http://news.moore.ren/industry/238513.ht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