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

從數字員工到數字化轉型推進器,10個數字化标簽助你了解RPA

文/王吉偉

RPA行業熱起來之後,關于RPA的讨論一直都不少。

人們對RPA的認知不盡相同,對RPA行業的了解也有所差異。讨論得多了,RPA的身份也就多了。現在隻要提到數字員工,幾乎所有人會在第一時間會想到RPA。這個身份,将RPA的“數字化屬性”展現得淋漓盡緻。

能夠展現RPA“數字化屬性”身份的,還有資料搬運工。與“人肉搬運工”相比,RPA可以穩、準、快的将不同系統之間資料來回搬運,以“非入侵”不破壞原有系統的形式,保證了企業資料的流通運轉。當然,RPA不會取代那些“人肉搬運工”,而是讓其轉崗至更有價值的決策性崗位,工作愉悅指數飙升。

正是因RPA能夠連接配接多個企業資訊系統,是以它還有個“資訊系統連接配接器”的诨名,亦被稱作“數字化轉型連接配接器”。因為當代RPA融合的資料挖掘技術,可以讓業務流程自動化更高效的助力企業增效降本,“數字化轉型推進器”的綽号也由此而生。

在投資機構的眼中,RPA還被歸入“無人經濟”,也是正在崛起的企業服務“新星”。

而在王吉偉頻道的文章中,RPA是人機協同的最佳打開方式,是超自動化的主要構成機關,也是“自動化優先”的重要着力點。

這些身份和标簽,實則都在證明,RPA正在成為建構數字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為各位盤點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以讓大家更好的了解RPA。

标簽一:人工智能

RPA可以執行規則明晰、流程固定的重複性工作,但企業往往存在大量的非結構化資料。是以,RPA需要AI技術配合,才能應用于更多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場景。

RPA主要做的是基于規則、大量重複的自動化任務,用于各種自動化執行。AI結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擁有認知能力,傾向于發出指令。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融合AI的RPA,通過OCR、NLP等技術,解決了RPA無法妥善處理非機構化資料的難題,同時RPA處理機構化資料的能力與準确率也大幅提升。由此,RPA的有效自動化可能性大大增加,能夠使RPA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與豐富。同時,AI也使得RPA的主動流程挖掘成為現實。

當今RPA在應用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雙重爆發,主要是因為融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說是人工智能成就了RPA,當然這句話反過來說一樣成立,因為RPA也一直被視為 AI 落地的最好承載之一,能夠快速部署及見效。

标簽二:SaaS與PaaS

RPA上雲,是整個行業公認的趨勢。上雲後的PRA形态,主要表現為SaaS和PaaS。

現在,幾乎所有RPA平台都以雲的形式存在。由雲服務商、大資料廠商以及AI廠商推出的雲原生RPA平台,具備天然的SaaS及PaaS屬性。近來上線的RPA,很多也是基于雲服務的SaaS類産品。

Gartner 在其報告《新技術:RPA增強功能》中預測,到2024 年将超過20%的RPA 部署将基于雲,“雲傳遞”将是 RPA 發展的主要技術趨勢指引。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雲化的RPA優點很多,對于RPA廠商而言,可以放大部署規模,并且降低了開發費用。同時平台也可以集中收集需求、更新維護,并能夠跨行業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對使用者而言,雲化RPA複制成本低,可攤平初次部署成本。标準化程度更高,可有效降低流程開發成本。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被通路,使用更加友善;按需計費,顯著節約使用者成本。公有雲的大量技術資源,也可以直接利用。

簡而言之,雲化RPA能夠節省軟體初步投入,降低購買軟體帶來的風險,并能夠快速的應用新功能。

标簽三:BPA與BPM

RPA全稱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業務流程自動化極為相近。事實上,RPA的本意就是用機器人(軟體)去自動化處理各項業務流程。不得不說,當初Blue Prism創造的“RPA”這個詞非常的精準且飽含憧憬。

業務流程自動化(BPA)是指利用技術,對完成一種特别功能或工作流的活動或服務進行自動化。業務流程可以根據公司活動的很多不同的部分确定,包括銷售、管理、營運、供應鍊、人力資源和資訊技術等。

提到BPA,一般都會涉及BPM(業務流程管理)。在BPM中,業務流程自動化可以協作管理來改善機構整體的工作流,以實作更高的效率,進而改變業務需要,減少人為錯誤并明晰工作角色和責任。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RPA與BPA不隻是一個字母之差。現在,RPA是業務流程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主流自動化工具,甚至大有取代BPM套件(BPMS)之勢,成為各大企業CIO的首選。包括workflow、低代碼等平台,也都在積極引入RPA作為自動化實作路徑。

基于RPA的業務流程管了解決方案,正在強烈沖擊傳統BPM。當然,BPM平台也正在積極建構RPA解決方案。而像微軟、谷歌、IBM等巨頭,正在整合包括RPA、低代碼、workflow等在内的各項資産,通過各種開發平台來主導新型的業務流程管理。

RPA、BPA、BPM、低代碼、workflow正在從多元發展走向趨同發展,未來必會出現增效更明顯同時成本更低的平台,以助力企業更好的進行數字化轉型。

标簽四:超自動化

超自動化即Hyperautomation,是多種機器學習(ML)、打包軟體和傳遞工作的自動化工具的組合。超自動化不但包含豐富的工具組合,還包含自動化本身的所有步驟(發現、分析、自動化、監控和再評估等)。

超自動化涉及多種技術、工具或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事件驅動軟體體系結構、RPA、低代平台、打包軟體和其他類型的決策、過程和/或任務自動化工具)的協調使用。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超自動化結合了 RPA、A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流程挖掘等各項技術與工具,目标是增強由 AI 驅動的智能決策和數字化營運。對超自動化而言,RPA和iBPMS是超級自動化的關鍵組成部分。

超自動化,可以幫助企業增強個體能力并結合資料做出智能決策,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進而賦能整個營運體系。

Gartner預測,到2024年,通過将超自動化技術與重新設計的操作流程相結合,企業将降低30%的營運成本。

标簽五:自動化優先

增效降本,是企業經營的永恒追求。想要持續的解決增效降本,無非就是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合理優化人力資源,做到投入與産出的最大化;二是将自動化發揮到極緻,能用自動化的業務部分盡量用自動化。第二個邏輯,即是自動化優先。

随着自動化技術的逐漸普及,現在自動化優先已經成為一種思維。自動化思維要求企業各級組織在做某個項目及業務時,優先考慮自動化模式,盡量用自動化代替人力。盡力提升業務流程中自動化的占比,以保障業務效率。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自動化優先思維可以讓企業能夠更快、更有效地發展,提高營運效率,幫助企業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自動化優先思維能夠把員工從簡單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員工專注于解決問題及創造價值。

自動化優先也可以作為企業戰略,人手一個機器人、開放與自由合作、機器人學習技能是該戰略的主要内容。

“自動化優先”也是美股RPA第一股UiPath的企業願景,他們認為更快、更有效率、更具适應性的自動化,将在未來競争中決定企業的市場地位。

現在而言,企業想要快速實作自動化優先,RPA是最簡單也是最廉價的自動化工具。而未來“人手一個機器人”的願景,也最有可能由軟體機器人RPA來實作。

标簽六:人機協同

提到人機協同,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工廠工廠中的房間的機器人。事實上,當今數字社會人機協同已經相當普遍。企業員工與PC互動完成某項工作,就是最簡單的人機協同。外賣小哥通過外賣平台接單與送單,也屬于人機協同。

現在人們的工作大多都基于數字化工具,這些工作都屬于廣義上的人機協同。而在各種組織的營運中,最高頻同時也最需要的是業務流程自動化。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人機協同的目的是增加業務流程運作效率,自動化能力越強效率也就越高。而要突破自動化極限,就需要融入AI技術,實作認知自動化。

以此,智能業務流程自動化是人機協同的最佳方式。現在,RPA已是很多企業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的首選。RPA+AI的人機協同方案,也正在助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實作增效降本。

RPA+AI可以應用于更多業務場景,進而助力企業完成大部分業務流程管理中所需要的自動化。AI賦予RPA的學習與認知能力,也會讓RPA在更多應用中大展拳腳,以人機協同的方式助力企業快速完成數字化轉型。

标簽七:數字員工

數字員工即Digital Labor,也被稱作數字勞動力。

多年前,數字勞工一般是指融合AI技術的智能軟體應用,并且一般出現于大型科技公司。現在,随着AI技術的成熟與RPA的普及應用,人們所說的數字員工一般就是指RPA。一些RPA廠商,也直接将其産品命名為數字員工。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現在的數字員工一般是指基于NLP,并融合RPA等技術的虛拟助理,它具有認知、了解、分析、對話能力,擁有一定“智商”,可以自主或協助員工處理業務。

随着IT、财務、營運、HR等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以RPA機器人為代表的數字員工,已普遍活躍在銀行、保險、制造、零售、醫療、物流、電商甚至政府、公共機構等在内的衆多行業中,為其業務流程優化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思路與方案。

數字員工可以全天工作,零出錯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更易于維護,是以能夠為企業帶來明顯的增效降本,全球采用率正在大幅激增。很多組織正在采用更多的數字員工,以降低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

在國外,有些大型企業所“雇傭”的數字員工數量已經上千。而在日本等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數字員工正在代替人力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危機。

标簽八:資料搬運工

網絡化、資訊化和智能化水準不斷提高,各類平台系統每天生成海量的資料。資料的來源、結構、存儲模式和平台等的多樣性,帶來了諸多資料多源異構的問題。這對資料的挖掘、采集、存儲、共享,以及資料安全管理都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大資料時代,異構資料源的複雜性要比之前高數倍。資料營運的業務流程,如果依賴人力,不隻是複雜、繁重耗時耗力,還容易産生錯誤,甚至會造成人員流失。像某些證券企業的結算崗位,需要從業人員在幾十套異構系統和網銀之間搬運資料,工作量與複雜度可想而知。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而缺乏統一資料管理平台所造成的“資訊孤島”難題,也往往會為企業的資訊整合和資料系統建設造成極大困擾。

有沒有一種方式,不用重投入,無需長周期,并能保證更高ROI,來解決“資訊孤島”難題呢?有,RPA算得上是最佳選擇之一。

RPA的非侵入性、部署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等特點,可以讓企業基于現有異構資料系統,無需斥巨資搭建統一資料平台,進而代替人力實作不同系統間的資料搬運。

從資料營運的層面來看,RPA是非常稱職的“資料搬運工”。

标簽九:資訊系統連接配接器

RPA可以連接配接各種資訊系統,讓簡單重複、基于規則的業務流程自動化運作,并使得各種資料在不同的系統之間流轉,是以具備很強的“連接配接”屬性。當然,不差錢的企業可以用統一的資料平台來做系統連接配接與打通的事情,但在投資回報方面,日漸成熟的RPA+AI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更多企業的首選。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來也科技CPO褚瑞認為,RPA的連接配接器作用分為“硬連接配接”和“軟連接配接”。

“硬連接配接”是指連接配接有業務接口的資訊系統,比如連接配接COM 接口的Excel,POP3接口的郵箱等。“軟連接配接”是指連接配接沒有業務端口的資訊系統,通過界面元素的抓取和自動化操作,實作無接口的資料擷取和寫入。而RPA的非侵入性與“連接配接”屬性,恰恰展現在“軟連接配接”上。

王吉偉頻道認為,RPA至少有四重連接配接屬性。

  • 在軟連接配接中,RPA模仿人與PC等各種終端進行互動,是以它首先連接配接了人與終端。
  • 其次,智能RPA連接配接了AI與RPA,讓RPA可以勝任更複雜的辦公場景。
  • 第三,RPA連接配接了ERP、OA、CRM等各種資訊系統,讓資料可以更好的流轉便于企業的經營決策。
  • 第四,RPA連接配接了企業與數字化轉型,可以助力企業更簡單、快速、高效的進行數字化轉型。

标簽十:數字化轉型助推器

在快速推動企業增效降本方面,RPA是近幾年來最得力的工具之一。很多企業在采用RPA之後,經營效率大幅提升。在這背後,是因為很多企業的業務流程存在複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等情況。

想要增加市場競争力,必須提高營運效率。業務流程自動化可以節省很多人力開支,可以快速降低營運成本并提升效率,甚至成效能夠媲美動辄投入幾十上百萬的大資料平台。正是是以,RPA作為業務流程自動化的重要工具,也越發流行。

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10個數字化标簽數字員工,人機協同,超自動化,RPA身上的

尤其是在RPA引入流程挖掘技術之後,它讓BPA變得更加容易,并且适用性更廣。

流程挖掘是一項提供全套工具來分析和監測并支援流程改進的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完整了解業務流程現狀,以準确和精準的方式識别業務執行過程的偏差、流程瓶頸、組織之間的低效率協作,流程資源的不合理配置設定等問題,進而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

這樣,企業就可以通過RPA快速實作增效降本,并基于業務流程自動化逐漸達成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标。

是以,RPA完全稱得上是“數字化轉型助推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