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開源已成科技企業生意核心,産品開源能否讓RPA企業過的更好?
全球科技企業迎來項目開源浪潮,開源為RPA帶來資本憧憬的平台故事
全文約4700字, 閱讀時間約12分鐘
文/王吉偉
2018年,兩個并購事件尤其引入注目。
先是Microsoft斥資75美元買下知名開源社群GitHub,後來IBM又以340億美元收購了開源軟體公司Red Hat。兩起并購之是以出名,一則因為大家都不明白, GitHub和Red Hat都是開源産品,怎麼說賣就賣了呢?二則在于購買這兩個開源公司的企業,都是當年知名的“封閉”型私有化盈利模式老牌科技巨頭。

業内關注的焦點,重點在于“開源”這個關鍵詞。大衆關注的焦點,則在于往昔的開源與閉源之争。後來引發的大讨論是,開源産品賣給盈利公司會不會繼續開源?
事實證明,大家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雖然前CEO鮑爾默曾在2001年稱Linux為“癌症”,2007年還曾威脅要起訴Red Hat等Linux公司,但2014年微軟換帥後立即就轉變了态度,開始在其雲平台Azure上支援并使用Linux,并在這一年開源了. NET。此後,微軟成為開放源代碼的擁護者,名列GitHub “對開源貢獻人數最多的組織” 榜首。
微軟從封閉到開源,行業背景是開源不再邊緣,它已成科技公司的生意核心。
在國内,現在很多公司也在積極開源項目。以BAT而言,目前百度開源了70多個項目,阿裡巴巴在去年已開源73個項目,騰訊的開源項目也已達到75個。近來,馬化騰更是呼籲騰訊将通過内外部開源參與共建“全球科技共同體”。
也就是這兩個月,華為接連開源了方舟編譯器、伺服器作業系統、GaussDB OLTP單機版資料庫等項目,同時華為正在籌建中國開源基金。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華為在Linux作業系統貢獻代碼變更的公司榜單上已名列第25,随着鴻蒙OS、方舟編譯器等重量級項目的開源,華為在開源領域的地位定會水漲船高。
2017年盈利性公司對Linux的貢獻份額TOP30
當開源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一種企業生意核心,一種打造行業壁壘的手段之後,所有基于軟體衍生商業模式的企業都希望通過開源尋求更高的企業增長。由此,不隻是大型科技公司,國内的TMD以及更多科技、網際網路乃至正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傳統企業,紛紛加入開源的大軍。
這是全球趨勢,也是行業的未來,更是企業的“錢景”。此種态勢下,企服領域專注流程管理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自然也不能免俗,各大廠商都在積極擁抱開源。以UiPath、AutomationAnywhere等為首的RPA廠商也都釋出了社群版或免費版等開源RPA産品,國内藝賽旗的RPA産品已疊代多個版本并持續開放社群版,還有更多廠商的社群版正在路上。
RPA為什麼要開源?開源能否讓RPA廠商發展的更好?這,還要先從軟體開源說起。
全球科技企業迎來開源浪潮
大衆眼裡,提及開源軟體往往會想到開源與閉源之争。譬如有封閉的微軟Windows,就有開源的Linux。有微軟封閉的IE浏覽器,就有谷歌開源的Chrome。有封閉的蘋果iOS,就有開源的谷歌Android。有雲計算領域的封閉亞馬遜AWS,就有開源的Open Stack。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程序中,閉源沒有戰勝開源,反而是開源站穩腳跟,并已成現今軟體企業的主要商業模式。如Linux、Apache、PHP、MySQL、WordPress、Ubuntu、BIND這些為大衆所熟知的軟體,正是因為開源才成為偉大的産品,并持續影響大量行業,為組織與社會創造越來越多的經濟價值。
開源軟體發展到現在,數量已是非常驚人。尤其是近些年大型科技公司對待開源的态度轉變之後,在其推動下全球開源項目規模正在呈指數級增長。以GitHub資料為例,2016年就有超過140萬的開發者在超過 3500 萬個開源項目裡共享過自己的工作成果。至微軟收購GitHub時,GitHub已擁有2800萬使用者,多達8500萬個代碼庫。無疑,這個數字将會越來越大。
随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和相關企業的興起,開源軟體在作業系統、編譯工具鍊、資料庫、WEB伺服器、移動作業系統等各個方面都已成主流。現在,我們使用的電腦、手機、電視以及各種智能數位産品中都能見到開源軟體的身影。尤其是網際網路伺服器端軟體,幾乎全部是開源軟體。可以說人類的生活場景到處都充斥着開源軟體,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開源軟體的支援。
隻要你留意,就會發現不管是國外的巨頭FANG,還是老牌企業IBM、Intel、微軟,到國内的BATJ,再到新晉小巨頭TMD,以及5G與人工智能大潮下的各大IOT和AI公司,幾乎所有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都推出了相應的開源項目。甚至,有的一個公司就有上百開源項目。
開源潮到來,全球科技企業都在開源。
軟體開源的意義在哪裡?
事實上,在開源軟體的發展程序中,開源已不能簡單了解為免費軟體,其背後實則是一系列軟體商業模式的運作邏輯。軟體開源與商業運作并不沖突,且開源已經發展成為軟體行業重要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商業軟體相比,開源軟體采用了開放源代碼、免費分發等形式,減少了營銷與銷售成本,更易于廣泛傳播。
在開源領域,最常見軟體盈利基本模式有六種,分别是多産品陣營、服務收費、軟硬體一體化、應用服務托管、附加産品、市場政策等。開源軟體盈利模式上玩的花樣很多,維基百科上所列模式有十幾種,但基本上都跳不出這六種。
譬如現在很多企業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軟體分社群版和專業版,社群版免費、開源,但功能有限,專業版收費。或者,采用軟體免費、服務收費的模式,這在六種基本模式中都有迹可循。
不管各種模式如何演變,主導或參與開源軟體的企業,一方面在實作盈利的同時亦能提升軟體知名度及企業美譽度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夠讓企業員工有更強的成就感與榮譽感,這對于穩定開發團隊、提高開發人員的積極性有很大益處。
是以,大到谷歌、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小至主打單一極緻功能的工具軟體,都在沿用開源模式。可以說,軟體開源已成為科技企業盈利的不二法門。
對開源軟體的企業而言,開源除了能更好的實作盈利,還可以讓企業更娴熟地掌握相關知識,并能通過更多使用者的建議回報查漏補缺以完善軟體,同時借助更多技術人員的思路能夠提高項目品質,這樣更便于軟體在更多領域快速落地,且開源也是企業自我推銷的最好方式。項目開源,非常有益于産品的長期發展。
對軟體使用者來說,開源軟體可以更安全,品質更高,可定制,不用擔心被供應商綁架,開發使用更應更靈活,協同性高,開發成本低,更多的配件支援,并能先試後買。
重點在于,軟體開源後随着大量開發者與使用者的加入,更容易發展成為平台型軟體,并能夠進一步承載網際網路業務。這樣的案例已足夠多,由軟體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的企業進化模式,已經為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所廣泛應用。
國産RPA正在開源路上
本文開頭提過,在開源成為軟體企業商業核心的今天,一些RPA廠商經過多年發展,也已經走上了開源之路。譬如國外BluePrism、VisualCron等RPA廠商都提供免費試用,UiPath、AutomationAnywhere、Workfusion RPA Express等廠商則推出了具備基礎功能社群版,包括新加坡的TagUI – AI也是如此。
在國内,藝賽旗RPA10.0中開放了社群版,并将其商業版雲端控制台免費開放。UiBot的機器人開發工具UiBot Creator,也已經對外免費。金智維、弘玑Cyclone的RPA\數字員工社群版正在籌備上線。
雲擴科技、達觀資料、融智的RPA可以申請免費試用。國外廠商代表了RPA的商業發展方向,國内還會有更多的RPA供應商推出RPA試用服務以及社群版産品。這一點,已經在王吉偉頻道近期接觸的幾家RPA企業中得到證明。
而一些基于雲平台的RPA産品,譬如阿裡雲RPA最新推出的被內建功能,可謂是開源的另一種展現。B端使用者采購阿裡雲計算服務,将其中的RPA功能子產品內建到自身的企服軟體中,以PaaS或SaaS形式服務終端客戶。阿裡雲RPA本身是阿裡雲計算的一部分,同時在收費模式上也可以采用銷售分成的方式,對于采購阿裡雲服務的企業而言,基本等同于免費。
還有一些廠商的産品政策是,直接在UiPath等在成熟RPA廠商的開源架構基礎上擴充功能。對于RPA企業來說,基于開源架構開發RPA有很多優勢:
首先,能夠保證開發效率,進而企業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業務上;其次,成熟RPA架構的性能比較優秀,這是吸引客戶重要的一點;此外,大衆化的開源RPA架構大多基于廣泛使用的程式設計語言,便于剛招聘的開發人員快速上手,進而可以降低人員流動再适應的影響。
事實上,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客戶的态度。很多使用者在咨詢産品時會問是否是國外的RPA架構,畢竟成熟架構就意味着企業營運流程優化及應用的安全性和健壯性。
由此,更多的國産RPA已經或者正在走上開源之路。
開源能否讓RPA企業過的更好?
事實上,“開源”二字對國内一些RPA廠商還有另一層意義。據《捕手志》采訪RPA從業者所言,目前國内大部分RPA廠商都在用是“AutoIt(免費)
/Python-UIAutomation-for-Windows(開源)+Selenium+中間件(AI)”這樣的一套開源免費架構來開發RPA産品。
也就是說,目前國内多數RPA尤其是資本驅動型的RPA産品,都是在開源架構基礎上打造的。這就如使用WordPress開源PHP程式的網站服務商推出自有的商業盈利建站程式一樣,每個廠商都能用這個自動化工具組合打造自己的RPA品牌。
使用開源+免費軟體搭載中間件的RPA産品,在技術上的差別都不是很大。但是與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等國外大廠的RPA産品相比就差的多了。這類RPA架構備援性較高,系統安全性和健壯性難以保證,國外大廠的RPA則大多都使用.net、JS自主研發RPA架構,産品性能方面要好很多。
開源已成為全球RPA企業的共識。但眼下國内RPA企業所做的開源,主要用于營銷推廣,可以算是開源1.0版本。把開源動作營收手段自是無可厚非,畢竟項目開源的重心其實還是盈利。通過軟體試用以及免費版可以吸引更多人使用其産品,使用者體驗本就是軟體營銷的重要部分,體驗式營銷當然适合RPA産品。至于通過開源實作豐富産品功能、提高軟體品質,加速行業融合等目的,則是後面要做的事情。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在于,當所有RPA企業都采用開源形式做産品之時,營銷模式沒有差別的情況之下,各家的核心競争力又展現在哪裡?或者說,開源能否讓RPA企業過的更好?這個問題,值得RPA企業深度思考。
後記:開源帶來的RPA平台故事
RPA開源,對于使用的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在各廠商開源的RPA架構基礎上開發更适合自身流程的自動化功能,另一方面開源也就意味着免費,至少核心代碼是不用花錢的,或者隻需交納一定的授權費用即可,不需要企業投入更多成本,便于快速改造企業營運流程。
開源對于RPA廠商而言的好處更多。單是從盈利模式上,開源的RPA可以采用六種開源盈利模式的任意一種,譬如RPA社群版正是開源的産物。另外,目前有些RPA廠商也推出了一體機産品,這正是軟硬體一體化的盈利模式。
一旦開源,RPA能玩的模式有很多,既能某種模式為主,也可以混合采用多種盈利模式,隻需選擇合适的模式即可,這使得RPA廠商的變現途徑得以拓展。同時,開源也能讓RPA廠商通過大衆的力量完善産品功能,提高産品性能,快速落地實踐,提升推廣效率,打造品牌口碑。
在前文所述的軟體開源商業模式中,RPA企業最喜歡的當是打造軟體平台。要打造平台首先需要足夠的使用者,而想要積累使用者,推出RPA社群版和免費試用算是最好的引流方式。同時還需要配合RPA交流社群,通過社交的力量拉動更多使用者,目前已開源的RPA項目基本都在做這個事情。
此外,RPA産品的未來發展方向是“AI為主,自動為輔”,把流程自動化當作人工智能服務的一部分,顯然融入AI技術的SaaS或者PaaS等雲計算平台模式更适合推廣應用。也隻有網絡訂閱這種收費模式更适合于快速大規模的部署RPA機器人,這一點非得由雲計算來實作不可。
王吉偉頻道認為,在希望能夠以更快捷的方式觸達終端企業使用者的同時,大部分RPA廠商應該更傾向于做“大B業務”。從此角度而言,阿裡雲RPA被內建的特性當是大部分RPA企業所追求的。通過與企服領域的服務商及供應商合作,讓這些服務商內建RPA的業務服務終端客戶,就能讓RPA廠商快速占領更多的市場佔有率。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RPA産品走平台的路子。
而在RPA企業發展初期,更需要将足夠多精力放到融資層面。從資本角度而言,純RPA産品能夠講到故事太少,一個能在未來幾年持續拿到融資的RPA企業,不僅需要精煉産品,技術、團隊、管道、平台、生态哪一樣都不能少。開源能夠幫助RPA企業更快的完善産品獲得使用者搶占市場,更重要的是在投資機構面前能夠把餅越畫越大,給予其足夠的憧憬。
這一點,對于使用開源架構的RPA企業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