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面屏不全,黑科技很“黑”

2017下半年,全面屏手機正式進入爆發期。前有小米MIX2、iPhone X和三星Galaxy Note 8,加入全面屏大戰;後有vivo、華為、金立、OPPO緊跟,推出了旗下首款全面屏産品;同時錘子等廠商的全面屏産品諜照也得到曝光。僅是9月份,就有6款全面屏新機上市;10月份,還有努比亞、華為、谷歌、榮耀也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

2016年10月25日,小米釋出了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媒體頌歌贊其率先“定義”了全面屏。然而在釋出當天,卻被夏普手機諷其“拿兩年前的東西說事兒”。一語雙關,既是在說,小米MIX借鑒了夏普AQUOS Crystal的設計;又有意挑明,小米把全面屏概念說成黑科技,隻是一個營銷包裝,并非真正的黑科技。

而把一塊螢幕包裝成“黑科技”,卻也是真的不能令人信服,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屏不全,全面屏概念隻是在講手機螢幕最大屏占比,并非是也做不到真正的全面屏;二是黑科技真的很“黑”,一個營銷概念把整個行業拉進全面屏的競争漩渦而不講究研發創新,整體拉低了手機品質,這是行業的悲哀、使用者的遺憾。

全面屏不全,隻是被炒作出的營銷概念

對于全面屏,百度百科這樣解釋:全面屏是手機業界對于超高屏占比手機設計的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手機的正面全部都是螢幕,手機的四個邊框位置都是采用無邊框設計,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

然而,受限于目前的技術,業界宣稱的全面屏手機暫時都隻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機,沒有哪家廠商能夠做到手機正面屏占比100%。現在業内所說的全面屏手機,大多是指真實屏占比更大(80%以上),同時擁有超窄邊框設計的手機。也就是說,雖然廠商都稱其手機是全面屏,但其最大屏占比也就在80%以上。是以,根本沒有真正的“全面屏”,就連宣稱全面屏的iPhone X也有個“齊劉海”,做不到真正的全面屏。

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曾在微網誌上表示,目前業界已經生産出來的“全面屏”手機并不是真正的全面屏,是以自己未來釋出的錘子手機不會用“全面屏”來對其命名。可見,老羅對于全面屏這個說法,是由衷的不認同。

但為什麼人們還要稱此類手機為全面屏呢?很簡單,因為這個概念已被炒作起來了,并成為了營銷噱頭。或者說,除了講全面屏故事,目前很多廠商已經講不出其他新穎觀點。是以,關于全面屏還有另一種解釋,即“全面屏”是小米發明的營銷詞彙,迫于輿論壓力廠商們不得不跟進采用全面屏。為什麼說是小米發明的呢?因為小米是最早使用這個詞的,也是最早釋出“全面屏”概念機小米MIX的,還将全面屏堂而皇之地稱之為“史上最強黑科技”。

對于這“最強黑科技”的優缺點,明眼人都能看得懂。有知乎網友這樣評價全名屏:螢幕易碎,誤觸是其死穴,極其坑爹,并稱其為“沒有技術含量的浮躁的炒作”,最終會回歸本質。

追溯2013,到底誰定義了“全面屏”?

2013年,夏普推出了一個高占屏手機系列,這個系列的産品最初采用“EDGEST”設計,有28款之多。由于夏普當時退出中國市場,已無暇于推廣該系列手機,緻使中國使用者對此所知不多。

全面屏不全,黑科技很“黑”

對比小米MIX與早年夏普的AQUOS Crystal螢幕設計,兩者在技術、設計上都諸多相似之處。譬如三面無邊框設計等,就連夏普手機在小米MIX釋出之時,也曾發微網誌說“小米拿兩年前的東西說事兒”。言外之意,小米MIX是拿了AQUOS Crystal的高占屏進行了包裝,這就更能看出小米“全面屏”是由AQUOS Crystal螢幕技術提煉并包裝出的營銷概念。

說到小米Mix與夏普Aquos Crystal相似卻不相同的,一般會認為出發理念不同、核心不同、聽筒方式不同、超聲測距不同,我則認為這隻是因為Aquos Crystal在當時的行業環境下,無法适配現在的新元器件與新技術。手機的外觀設計,決定了内部能夠适配什麼元器件與技術,兩者相輔相成。小米MIX借鑒了夏普Aquos Crystal的設計,也就意味着除了元器配件不同,其他很多設計方面都存在相同的地方。以上所說幾種不同,本質都是硬體上的不同,但就是沒提設計上的不同。

就以出發理念而言,AQUOS Crystal以2013年的技術,盡可能将螢幕占比最大化做到82%,小米MIX以2016年的技術将屏占比做到91%,有效顯示區域占比約為84%。這在設計理念上也沒什麼不同,都是想最大化螢幕,隻是技術限制不同而已。何況小米MIX也沒能将屏占比提升多少。

有人說夏普将AQUOS Crystal做成高占屏是為了展示其螢幕技術,這觀點也挺有意思,那小米MIX做全面屏又是為了什麼?夏普2013年的設計PK 小米2016年的産品,如果說定義了“最高屏占比”,又是誰先定義的呢?

黑科技很“黑”,被全面屏綁架的手機黑科技

其實說到底,小米大肆推崇全面屏概念,無非就是展現出一個“新”字,或者說是在竭力闡明全面屏與之前手機的不同。這也就是在小米産品理念中,所展現的黑科技。但如果将全面屏說成黑科技,說成新硬體軟體、新技術工藝及新材料,就會頗讓人感覺尴尬。畢竟把2013年的産品設計理念拿到2016年來說,材料上仍舊采用常見的陶瓷材質,工藝方面沒有什麼改進,這又能展現出什麼“新”來?

而将全面屏硬說成是“最強黑科技”,這種實為供應鍊創新的黑科技,就會給人一種廠商山窮水盡的感覺。

全面屏不全,黑科技很“黑”

首先,全面屏就像去年的雙攝一樣,現在大部分手機廠商都已迎頭趕上,都在搞所謂的全面屏。那感覺就是,沒有個全面屏系列手機都不好意思說是做手機的。進而讓全面屏成為了手機新标配,同時也成了“爛大街黑科技”。

其次,廠商都推全面屏,意味着又進入了一個新起跑線,“互撕”又是在所難免,又會面臨嚴重的同質化以及價格戰,并導緻部分廠商在研發上不思進取,勤于跟風。

第三,在使用者看來,如果“最強黑科技”經常出現碎屏等情況,美感建立在犧牲品質的基礎之上,這種黑科技顯然不被公衆接受。

第四,全面屏不應是主打賣點,它隻是螢幕技術進步下的手機基本配置。廠商更應在産品品質以及使用者體驗上下功夫,着眼于能真正用技術研發解決使用者痛點的創新。

是以,小米這個“全面屏黑科技”真的是很黑,等同于用一個營銷概念将整個手機界都綁架了。雖然沒有創新沒有新技術,但是能搞一個營銷概念讓大家都跟進而放棄創新,以緻整個行業出現短暫的停滞不前狀态。

從手機行業後面的趨勢來看,全面屏僅僅也隻能作為概念存在一段時間,因為它并非市場剛需,甚至有損産品品質及使用者體驗,更是增加了使用者的維修成本。尤其是對小米而言,這與其一貫的主打的新國貨高成本效益概念相違背,也使得更多手機廠商喪失了高質價比話語權。

全面屏雖然讓使用者初期視覺體驗很爽,卻是在拉低手機整體品質。一定程度上,所有廠商被“全面屏”綁架,實際上是行業的悲哀。不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營銷及産品理念,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對于全面屏而言,淘汰時間應該會更快。

由此,風靡2017整個手機市場的全面屏黑科技,在技術上到底又能“新”到哪裡去?權當是一場另類黑色幽默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