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連接配接時代到來的十大标志之二:連接配接戰略已成企業共識

12月20日,中國移動宣布全面實施大連接配接戰略,高通、華為、大唐移動等一衆實力企業都為其站台,表示會全力支援其大連接配接戰略。中移動全面啟動連接配接戰略,意味着營運商乃至整個通信産業接下來都會在連接配接上下功夫。營運商的發力,自然會帶動更多的行業加入其中,能讓更多産業快速連接配接網際網路。

但是隻有通訊商布局連接配接戰略,并不足以彰顯大連接配接時代已經到來。事實上,除了營運商之外,目前也有大量企業都在布局并實施連接配接戰略。可以說,連接配接已經成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的共識。這一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大連接配接時代到來的标志。

騰訊:連接配接一切,做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器

在2014年10月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召開的前一天,馬化騰釋出了一封緻敬合作夥伴的公開信。其中一點提到,網際網路将更多連接配接使用者的需求,騰訊的使命仍然是成為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器,連接配接一切,微信、QQ都是在做連接配接器,在人、裝置、服務之間形成智能的連接配接。這封信中,也提到了網際網路+。在這個釋出會上,騰訊高調公布了其智能硬體開放戰略,同時推出了“QQ物聯”和“微信硬體開放平台”,正式宣布QQ和微信平台将全面向智能硬體開放。這個釋出,意味着騰訊從“連接配接軟體”跨越到了“連接配接硬體”。

兩年多來,騰訊一直圍繞連接配接下功夫,并在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娛樂、投資等領域,都有了很大的進展,“網際網路+”戰略在騰訊執行的很到位。2015 年,騰訊推出了“網際網路+”的全套解決方案,微信提供“城市服務入口”解決方案,将微信上分散的城市生活服務功能集合到一起,成為手機裡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務大廳,騰訊就此實作了連接配接生活服務。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及實際落實之後,到2016年,騰訊重點關注的又轉移到了雲服務、地理位置資訊LBS及安全這幾個方面,行業内都能感受到騰訊在雲計算等領域的持續發力。

阿裡:緻力萬物網際網路,未來連接配接無處不在

阿裡以電商平台起家,平台本身就連接配接了買家、賣家與各種服務商。而未來萬物互聯是無處不在的,電商也是無處不在的。商家都明白,隻要連接配接了使用者,通過體驗留住了使用者,各種盈利模式也就随之而來。事實上,馬雲的“五新”理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哪一樣都離不開連接配接。馬雲有底氣提出“五新”,是因為在之前就打好了基礎,無論是與計算還是YunOS都具備了連接配接企業、人、産品與服務的能力。

尤其是YunOS,目前在IOT方面的布局,差不多已經覆寫了大家常見的面向C端的所用場景,YunOS for Phone、YunOS for Car、YunOS for Work、YunOS for TV、YunOS for Home、YunOS for Robot、YunOS for Wear,YunOS 可以被這些場景中的各種産品所搭載,進而讓這些産品實作智能化并成為阿裡萬物網際網路中的一部分。YunOS将深入IoT的各個領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目前,YunOS的場景應用解決方案還在不斷完善,阿裡雲正在與更多的生産制造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百度:從連接配接人與資訊,到連接配接人與服務

”我們要把握網際網路和傳統産業深度融合這一曆史機遇,在移動時代,将我們的戰略從‘連接配接人與資訊’延展到‘連接配接人與服務’“。在百度十五周年的慶典上,李彥宏宣布的2015年百度的發展方向。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百度就已經開始全面布局移動網際網路,轉型“連接配接人與服務”。

2014年也被視為百度轉型元年。這一年裡,百度布局人工智能、大資料、語音、圖像識别等各個領域,深入移動端業務。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公布其移動端搜尋流量超越PC端,移動營收占比達36%。2014年被視為百度轉型的元年。2014年,百度布局人工智能、大資料、語音、圖像識别等各個領域,深入移動端業務。完成了對糯米的收購,并随後釋出百度錢包,發力百度金融,同時布局O2O,打通了“搜尋-地圖-商家-支付”的所有環節。2015年,百度在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旅遊等行業深耕,連接配接的更多的商家與商戶。

華為:建構全聯接的美好世界

在2016年4月的華為第十三屆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确定了今後幾年的三大戰略。第一,全聯接,華為将在增強聯接能力、使能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聯接體驗、拓展全場景接入等方面加速推動;第二,“全面雲化”戰略的核心是從裝置、網絡、業務、營運四個方面全面更新基礎網絡,帶來硬體資源池化、軟體架構全分布化、全自動化的系統優勢。在全面雲化的戰略下,整體網絡将徹底轉型為“以資料中心為中心”的架構,所有的網絡功能和業務應用都運作在雲資料中心上。第三,聚焦于管道,厚積薄發,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争力量。關于管道這一點,在2016年10月28日的研發将士海外出征大會上,任正非曾重申過,華為的戰略是“做多連接配接,撐大管道”。

華為輪值CEO胡厚崑曾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做了一個預測:5到10年内,将出現各式各樣的多場景、自适應的智能終端,人和物都能感覺環境,成為智能世界的入口;光纜和無線網絡可以提供無處不在的超寬帶連接配接;分布全球而又互相連接配接的計算機彙聚了海量資訊,在雲端生成了‘數字大腦’,實時進化,永不衰老,人和機器可以通過連接配接和終端随時調用其智慧。華為的定位,就是成為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與推動者。事實上,華為的戰略願景,就是建構全聯接的美好世界。

中國移動:大連接配接戰略全面實施

2016年12月20日,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2016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表示,面向“十三五”時期,中國移動全面實施“大連接配接”戰略,從聚焦管道連接配接服務向平台級服務和垂直應用領域拓展,打造電信級的端到端資訊基礎設施體系和内容應用體系,持續提升連接配接價值。“大連接配接”戰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擴大基礎連接配接,創造更多市場商機;開放平台連接配接,提供更多優質能力;培育新型連接配接,擴充更多合作路徑;推動全球連接配接,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拓展全球化發展服務體系。

中國移動對其戰略的最新解讀是這樣的:在整個社會加速邁入數字化時代的當下,基于“雲、管、端”基礎設施實作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的“普遍連接配接”成為最重要的特征。所謂大連接配接,是更形象的解釋了物聯生态。營運商乃至整個通訊産業,應該具備連接配接、資料、雲、情境感覺、合作和智能的能力。由此可見,連接配接戰略對于中國移動的重要性。其實不隻是中移動會重視連接配接,其他營運商也是一樣。在大連接配接時代,通訊産業扮演着“雲管端”中管道的角色,隻有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足夠完善,才能讓全行業實作連接配接,并進一步實作"網際網路+"。

工具、平台及生态型企業的連接配接發展

2014年,投資圈流傳着一句話:應用型公司值十億,平台型公司值百億,生态型公司值千億。這句話是投資者對企業商業模式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大體估值。現在來看,這句話也從側面彰顯了連接配接的重要性與價值,因為這三種類型的企業與産品,無一不是依賴于網際網路,也隻有憑借網際網路才能擁有海量的客戶,才能搭建起連接配接多方客戶的平台,才能進一步通過跨界與融合形成其生态。

以前講平台與生态,都是大公司的事,但是從近幾年的創業項目來看,很多初創企業在起步之初就具備平台與生态的特點,而工具及應用隻是其切入某個領域的一個點。譬如小米、餓了麼、滴滴打車、今日頭條、美柚、美圖秀秀等這些公司,它們在成立之初即是奔着生态而去的,尤其是小米,首先是讓各種硬體産品實作了智能,然後再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配接了使用者,這是典型的具備連接配接屬性的企業。提到智能硬體企業,包括大僵、樂心等在内的硬體企業目前都已經衍生出了完整的相關行業網際網路生态。

可以說,每一個智能産品的背後,都有一個基于連接配接的産業生态。包括手機,手機企業向智能硬體發展的多元化路線,也是出于這種想法。也正是因為更多的硬體産品被智能化,更多企業連接配接了網際網路,才會有一個個網際網路+企業的不斷誕生。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像科大訊飛、雲知聲等這類智能硬體方案方案提供商,也得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連接配接生态。連接配接技術,早已成為大連接配接時代裡不可或缺的生态。

《智能硬體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政策規劃報告》指出,預計到2018年,僅是中國智能硬體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産業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智能硬體産業體量越大,就越表明整個社會的連接配接程度。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其實在“網際網路+”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推動下,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研究基于連接配接的商業模式。但是中小企業畢竟資源有限,它們會有不同的連接配接方式,這些我們放到後面的篇幅具體講。大家隻要知道,目前沒有企業不想做連接配接這一點,就足夠了。其實他們雖然内外沒有打通,但是其營銷、品牌等部分,已經實作了連接配接。

總的來說,從各大企業的連接配接戰略上,我們也能感受到,大連接配接時代已經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