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2021年的汽車市場,延續了2020年的混亂。混亂有所不同,2021年的亂,在于傳統車企與新勢力之間的碰撞加劇。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之間,就如同兩名演員。前者是一名有經驗的老戲骨,但卻面臨着轉型難無戲可接的未來;後者是一名憑借幸存者偏差和粉絲效應存活的小鮮肉,演技雖差但勝在年輕,隻要保證成長起來之前不塌房,那就前途無量。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本質上,兩人都是為了演好一台戲,但在搶戲、粉絲互撕、輿論幹預等各種影響下,兩人之間隻能不斷發生碰撞,大有你死我活的迹象。好好的一場戲,就成了一場鬧劇。老演員-傳統車企老戲骨人人都敬,但老戲骨的人卻沒人買單,這就是傳統車企的窘境。歸根到底在于在新賽道下,有了新規則、新玩法、新審美和新的需求。當傳統車企從燃油時代的紅利中走出,面對全新的新能源市場,各式各樣的難題與挑戰,接踵而至。 一個小鮮肉火了,老戲骨不放在心上。三個五個小鮮肉火了,老戲骨穩坐釣魚台。一群小鮮肉火了,其中一個片酬還到了自己的數倍之多,并且在不斷擴大差距,老戲骨坐不住了。如果你對汽車市場足夠了解,那麼你應該不難看出這段話裡說的是哪兩家車企。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本質上而言,老戲骨并沒有錯。豐富的經驗告訴我們,劍走偏鋒會有極大的風險,把演技練好,出好作品自然能讓觀衆接受自己。可任憑演技再好,無戲可接又如何能讓觀衆記住自己呢?而無戲可接的本質,在于市場的導向變了。 過去,市場的需求很簡單,由消費者為主導,大家喜歡燃油車,那就造燃油車,喜歡電車,那就造電車。但當國家出台一個又一個政策開始推動新能源的時候,市場的主導者就發生了改變,哪怕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夠高,哪怕小鮮肉的演技不夠好,但他确實接到戲了。于是,老戲骨隻能放下身段,開始思考怎麼走這條新路。問題在于,你在思考的時候,别人的戲都拍一半了。 大象轉身為什麼難,因為臃腫。對于老戲骨來說,演一個鏡頭恨不得做十八個微表情,但時代變了,你剛開始做表情,導演就喊了“卡!”,于是在觀衆眼裡,老戲骨的演技,垮了!繁雜的部門、體系和人員結構,賦予了傳統車企強大的實力和優勢,但缺乏扁平化的處理,使得他在轉身時變得異常艱難。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有人說,老戲骨跟着走小鮮肉的路子不就好了,反正有作品支撐,分分鐘将小鮮肉踩在腳下。然而,小鮮肉臉蛋漂亮可以賣顔,老戲骨老皮老臉賣給誰?再者說,兩者的粉絲群體截然不同,老戲骨的粉絲本質上粉的是作品而非本人,小鮮肉的粉絲卻是與之相反。這就導緻了小鮮肉可以拍爛戲,而老戲骨不能。是以,小鮮肉踩過的坑,老戲骨确實可以跟在後面繞過,但繞過之後又是否會踩到新坑,這誰又知道呢?小鮮肉:新勢力小鮮肉最不缺的是流量,最缺的是作品,是以對于小鮮肉來說,他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将流量轉化。營銷或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人設尤其能夠讓其擁有大批“鐵粉”,通過對鐵粉的營運,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流量,為自己的作品“打call”,就算演技再差也不怕沒人追捧,就算片酬再高,也不愁沒有片子接。 片源不愁、粉絲維護,還沒有老戲骨那一堆爛攤子事,小鮮肉前途一片光明。就算有人說他們演技差,也會有粉絲維護:誰沒有新人的時候?剛出道這會有這樣的演技已經很不錯了!就不能給人一點成長的空間嗎?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但問題是,片酬拿了,片子不斷上新,演技的長進速度卻遠不如預期,這樣的容忍要持續多久?有趣的是,如果你關注他們的營銷,不難發現他們在不停地設立新人設,試圖搞個大新聞,卻很少提及自己演技的事情。 “最慘的人。”、“是有多過時才買油車?”語出驚人,博足眼球。是啊,過時的傳統車企新車上市前有上百萬公裡的耐久測試,不計其數的碰撞試驗,但很多車型在實際路況中,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那麼,搞研發尚且資金不足,缺乏時間和經驗的新勢力車型,表現又如何呢?兩個字:不談。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事實上,小鮮肉在演技上翻車的次數并不少,鬧劇更是不計其數,有路邊趴着不動的,有粉絲站上車頂的,還有小鮮肉自己架出去的。鬧過的糾紛很多,但為其站台的人更是不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背景下,這些事情也在大量的資訊沖刷下被淡忘或遺忘。 最終,使用者因為自己手上的産品沒有問題,于是幸存者偏差出現了。在口口相傳的使用者口碑之下,小鮮肉逐漸被捧上神壇,憑借着路人不感冒乃至不認可的演技,拿下了無數獎項,榮譽加身。寫在最後不管是老戲骨還是小鮮肉,都有各自的短闆與優勢,但盡管兩者撕得激烈,卻有着一樣的默契,那就是“報喜不報憂”。每當公布銷量的時候,兩人仿佛異鄉的遊子向家長彙報一般,從不以弱示人。 新事物的出現從不應是對舊事物的否定,通過否定來證明自己,不過是一種自卑和底氣不足的色厲内荏。就像小鮮肉沒必要非跟老戲骨比演技,老戲骨非跟小鮮肉拼人設和營銷一般,走出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服務好觀衆和導演才最重要。

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大相徑庭還是殊途同歸?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年輕人。新能源是當下的潮流,純電動不見得就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誰知道會不會發展到最後,氫燃料電池才是最終解,當下浩浩蕩蕩的純電之争不過就如同塞班系統一般,淪為過度的雞肋?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