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現在社交軟體越來越多

社交在我們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比較忙騰出社交的時間很少

還有很多性格内向在現實生活中“社恐”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社交軟體提高工作效率

等等.......

一個社交軟體都能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為什麼現在社交軟體越來越多

一、社交的狂歡

總是有人問:社交創業現在還有機會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社交需求真的完全滿足了嗎?

代際下的商業現象和趨勢

對于每一代人而言,他們都有特有的社交方式,而當我們談論代際差異的時候,本質是在談需求滿足形式的變化。

QQ的使用功能就具有一定的代際差異。可以說,很多人是伴随QQ成長起來的。雖然如今QQ的發展沒能超越微信,但其實這兩款軟體的使用人群是完全不一樣的。

據報告顯示,90後們更加注重QQ的娛樂和生活功能,74%使用QQ空間,29%使用QQ遊戲。

80後更加注重QQ的使用功能,63%使用QQ郵箱,56%使用傳送檔案功能,而使用QQ空間和遊戲的比例都比90後要低。

90後在使用QQ的聊天方式上也更富有娛樂性,76%使用表情,66%使用圖檔,80後聊天時使用表情和圖檔的比例稍低但也大量使用表情包,68%使用表情,60%使用圖檔。

對于QQ而言,二十年間它做過無數的嘗試和取舍,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代際的社交體驗。

即使是在微信和QQ一統社交江湖的情況下,也沒有阻擋一波又一波的社交創業浪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代際社交需求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正是社交創業前赴後繼的重要原因。

在各大應用商城裡,搜尋關鍵詞“社交”,跳出來的社交軟體起碼有成百上千個。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2018年中國社交app使用者偏年輕化,尤其是探探一類的陌生人社交app,24歲以下使用者占一半以上。也就是說,95後使用者正在成為社交主力軍,這批有想法、更自主的新生代,有着不同于前人的社交需求。

如果把市面上的社交軟體分為兩大類的話:

第一類是廣域的社交平台:有熟人關系的強社交,如facebook、微信;有陌生人關系的弱社交,如陌陌、微網誌。

第二類是垂直的社交平台:比如在陌生人關系基礎上的興趣社交,豆瓣、知乎;在互動形式上的創新社交,snapchat、secret;針對特殊性向人群的社交等。

人和技術這兩大因素的變遷,直接促成了社交産品的變化。

二、社交為什麼成了新的創業夢?風口一直都在

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将50%的時間花在手機使用上,20%在移動社交上。

據統計,全球目前有30億人口使用網絡社交軟體,大概占據了全球人口40%左右。平均每人每天花了2小時在使用社交軟體,相當于一天的1/12。

為什麼現在社交軟體越來越多

如今的社交怎麼了?

1.技術疊代打開了社交多元化的大門

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在2010年首次引入了社交圖譜的概念——一個将人們和不同僚物聯系起來的地圖,社交圖譜是一種表明“我認識你”的網絡圖譜。而這種社交圖譜正在被網際網路的“圈層化”運動所掩埋。

圈層,原指一個區域内本身具備很強的社會聯系、社會屬性相近的群體,現在多用于泛指興趣愛好相同的人組成的群體,其内部獨特豐富的文化被稱為圈層文化。

圈層文化具有原創、年輕、活躍、黏性高的屬性,是以文化的傳播以内容為主導,散點漣漪式擴大,形成裂變,也就是圈層效應。

圈層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圈子,一個是關系網層級。

網際網路沖擊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各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圈子的分類更加明顯。

2.商業行為的本質是逐利,社交最終還是要回歸本質

記得新版微信推出的時候,頁面出現了這樣一句話:“因你看見,是以存在”,這也許是社交帝國締造者張小龍的社交夢。

最後,未來的社交産品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自己去創造。我們可以嘗試通過ThinkSNS開源社交系統搭建出一個我們理想中的社交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