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頭條觀察]廣州如何利用雙創激發“傳統”活力?

2017年9月28日,全國金融科技中心指數釋出,北上深杭廣領跑第一梯隊。

是的,你沒看錯,确實是北上深杭廣。杭州跑到廣州前面,是因為杭州創業氛圍活躍,聚集了一大批浙商群體和全球标杆性金融科技企業螞蟻金服。在此方面,廣州就稍有遜色,衆所周知,廣州作為商貿大港,傳統型與貿易型企業是其産業主流。

那麼,如何利用雙創激發出傳統企業和産業活力呢?6月22日,2018“創響中國”廣州站啟動儀式與2018創交會啟動儀式于廣州同期舉辦,創頭條記者來到現場,親自感受廣州的雙創理念。

活躍創業氛圍

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也是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是以在廣州,相比于本土人才,海外人才的創業優勢很大。

2017年12月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鼓勵海外人才來穗創業“紅棉計劃”的意見》。對評審後入選“紅棉計劃”的創業項目,分别給予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資助;對獲得B輪以上融資的創業項目,按不高于融資額的10%給予獎勵,最高獎勵不超過100萬元;對獲得銀行貸款的“紅棉計劃”創業項目,按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1年)的标準在2年内給予1000萬元以内50%的銀行貸款貼息補助等。

當然,廣州明白活躍的創業氛圍不僅是靠資金的激勵,是以還給予創新創業全鍊條支援,如融資管道支援、優化市場環境 、知識産權保護 、落實稅收優惠、雙創載體建設等。

據悉,2017年國家級孵化器培育機關認定,廣東省48家,廣州占14家;廣東省級衆創空間試點機關認定,全省98家中,廣州有27家,均居全省第一。創頭條雙創地圖顯示,廣州目前有417個雙創載體,創業公司23149家,可以說孵化能力很強了。

除了現有的國家級創業基地,廣州市也在計劃打造一批“紅棉計劃”海外人才創業園區, 對入選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紅棉計劃”創業園區,将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補助。

打通創新管道

近期,國家頗為重視技術創新,但實際上,不僅技術創新有難度,科技成果轉化也有一定難度。

對此,廣州制定出台了《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廣州)先行先試政策意見》,《政策意見》提出,在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廣州)内注冊的經省、市科技部門評定為新型研發機構的企業、事業及民辦非企業機關,未能享受進口科研用儀器裝置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減免優惠的,市财政根據其進口科研用儀器裝置的金額,按年度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經費支援。

此外,《政策意見》中另一個最具力度的政策,就是設立市财政出資、總規模50億元的市科技成果産業化引導基金,通過母基金的方式,與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子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科技産業領域,主要投向處于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政策給力,也讓廣州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成績頗為亮眼。過去三年,創交會在廣州共展出項目成果超過4400個,轉化落地項目超過140項,交易金額約69億元。

而創頭條記者獲悉,本次創交會參展機構超過1000家,展出優秀項目成果1000多項,舉辦30多場專項活動,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和企業,30多家孵化器在展會設點,預計有200多名論壇發言嘉賓、100多名風投機構負責人、20多名院士參會。 

制造業如何與風險投資機構相處?

制造業與風險投資機構向來沒有過多的“親合力”。

近年來,廣州市科技創新快速發展,加上實體創業多,專注于制造業的投資機構又比較少,是以與國内先進地區相比,創投機構在數量、規模等方面差距較大,尤其是在培育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方面,政策引導也不足。

廣州在技術創新、創業氛圍方面已經排到國家前列,那麼,接下來在培育、引導、發展風險投資方面将作出怎樣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