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創投圈:出奇制勝或嘩衆取寵,隻隔了一個“正”字的距離

人工智能戰勝人類了怎麼破?

其實你們明明都知道,這些東西遠得遙不可及。

其實你們明明都知道,真正人工智能的技術開發還在早期階段。

但是,你們一定要假裝不知道,還要把自己标榜為人工智能的先驅,還要做人工智能的預言家。投資人說得好像自己已經投到了下一代BAT;創業者說得好像自己的機器人馬上就要取代人類。

醒醒!就算鎂光燈現在都聚焦在你的身上,也沒什麼卵用好嘛!就算你們又火了一把,又拿到了LP的錢或者又融到了資,也沒什麼用好嘛!因為你們現在說的都經不起什麼推敲——幸好這個時候的新媒體和讀者也懶得去推敲什麼。但是當人們懶得去做什麼事的時候,你得到的也隻是虛假的繁榮,這些熱鬧也沒什麼卵用。

1、能不把大資料說成人工智能嗎?

前幾天看個新聞,說人工智能幫着破案。有明眼的讀者在背景留言說,用大資料就說用大資料,非得湊熱點說成什麼為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隻是非常早期的階段,如果這個風口過了呢?就像當初O2O的風口過了,很多過來傍上風口的創業企業也一并被埋葬了。

不要說這個是真風口——人工智能當然是未來趨勢,但是如果50年後才能成熟,你能堅持到嗎?智能硬體、AR/VR也是未來大勢,現在還不是一樣的陷入沉寂?

預測未來是最不費腦子的事情,反正就算錯了,别人也沒空翻舊賬找你算賬。但是,這也是消耗人品的事。說得多了總有人會回頭看看,誰更靠譜。如果你想真的成為something,就還是要愛惜自己的羽毛一些。

2、能不炒作人工智能幹掉人類嗎?

人工智能比人強多少倍,人工智能會導緻多少人失業,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

如果說霍金和馬斯克是基于人類未來長期發展的擔憂,那麼國内鼓吹者其實就是信口雌黃,嘩衆取寵。這種論調在工業時代就有過,現在卷土重來還有。沒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取代部分人的工作,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而且還會帶動人類整體分工由下遊向上遊轉移。

至于人工智能超越人類這件事,我覺得也不需要炒作了。不僅是我們做出來的人工智能,就是我們做出來的機器,都比人類更強好嘛!汽車、飛機……機器當然會勝過人類,要不然我們發明機器幹嘛。除非人類設計,否則機器人不可能具有獨立的意識——生命的幾個核心點不是機器所能學會。而且死亡是生存意義的前提。沒有死亡,活着就沒有意義。

現在很多人把比人類強的就叫人工智能,是不是笑掉大牙呢?機器分析投資資料能力比分析師更強,就是人工智能幹翻人類,那麼請問,我用電腦就搞定了8927的7823次方,是不是電腦就是人工智能了呢?

扯淡。

3、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怎麼破?

炒作,這件事有無意的,也有有意的。

無意的比如白百合,可能從來沒想過要火;還有什麼“皮皮蝦我們走”,也都是偶爾的機緣巧合激發了大衆情緒。

如果是有意的,總要有一些目的。比如我要宣傳個産品,或者我要“拉高出貨”。但是我觀察下來,投資人吹捧人工智能,并沒有多少要拉高出貨,反而太高了行業的價碼;創業者吹捧人工智能,自身又做不出比對的内容,最終貼錯了标簽站錯了隊,還鬧了個嘩衆取寵的名聲。

所謂出奇制勝,首先要守正,然後才可能出奇。

把一個行業炒高了炒熱了,然後自己再買,這樣的買家簡直不能了解;而同理,别人把行業炒熱了,其餘的人不去準備守正出奇,而是硬往上湊推高别人,也讓人難以了解。

最後,說句題外話,看到現在一堆投資人瘋狂的投資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什麼的,讓我想到了德隆和德隆的老三股,雖然估值炒得很高,但是隻能拉高不能出貨,看着光鮮心裡苦,最後就隻能成為一個“看起來成功”的招牌,然後杵在那裡。

然後他們說,哦,未來啊是人工智能——說的好像他們投出了下一代BAT似的。——“TMD算不算下一代?”我說,别扯了,TMD要不是投資人像德隆當年一樣給他們輸血,這些企業立刻“植物人”了;哦不對,難道現在不就是植物人嗎?難道最近幾年又創造了什麼新的價值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