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VC行業内的「潛規則」,常聽的“投資回報高達幾十倍”竟然是障眼法?丨什麼鬼1、投資遵循幂次法則2、VC行業的「潛規則」3、VC的挑戰4、「精益投資」的出現

如何才能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IRR)?投資機構内部又是如何運轉的?.....最近投投突然對此類問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信不止投投一人如此,許多創業者、甚至投資人也會對此抱有好奇。于是今天投投便找來了崔欣欣先生一篇有關VC行業内的分析文章,仔細閱讀完後,讓人直呼大漲學問。文中崔欣欣先生用簡潔的言語将投資回報率(IRR)及投資機構的運作、「精益投資」等原本晦澀的内容,分析的非常透徹直白。

崔欣欣先生擁有9年的風險投資經驗,投資的案例包括黃太吉、伏牛堂、凱叔講故事、愛空間、兔狗裝修、完美環球影視等多家優秀的企業。

1、投資遵循幂次法則

我們經常能聽到投資牛人被介紹或者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某人投資過某某項目,投資回報高達二十倍!” 

可是你從來不會聽說“某人管理的VC基金給他的LP帶來了超過十倍的回報!” 據統計VC行業基金年化回報率(IRR)一般在15%~30%之間。

這到底咋回事呀?

《從0到1》這本書裡有一段這樣的話:“風險投資的回報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則:一小部分公司完勝其他所有公司……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資所獲的回報要等于或超過其他所有投資對象的總和。”

如果從上面這幅圖你還不能找到答案,那就接着看下圖表格吧,這是模拟的一個極其優秀的VC基金的資金分布以及項目給予的投資回報表格:

按照上表簡單測算,6倍回報相當于7年IRR30%,在行業内已經屬于登峰造極。假設這支基金投資10個項目,每個項目投資基金總額10%的資金,需要投中三個十倍以上回報的項目,三個項目能以5倍的溢價售出,三個項目可能是不溫不火最終由創始人回購退出,隻允許一個項目失敗。

聰明如你一定會想,要提高回報很簡單呀,多投中幾個十倍以上回報的公司就好了呀!可是談何容易,業内某知名VC大牛透露,自己甚至一度研究相面術,可是經自己事後驗證,對提高命中率沒啥幫助。

許多大牛在分享投資經驗時,也常常在談類似于「十投,十不投」的總結。

「十投」是說符合某十個特征的項目就可以投,說的是如何提高命中率;而「十不投」是說發現項目呈現某種特征時就不能投,降低投中失敗項目的風險。可是無論如何總結,依然難以百發百中。

2、VC行業的「潛規則」

按照上表虛拟資料,在十倍以上回報的項目有30%,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命中率了。更何況傳統VC基于風險控制的理念和自身經營的規律,還有這樣的一些「潛規則」:

1)、單個項目不超過基金總額的10%;

  在許多VC基金裡,這幾乎是一個鐵律,避免投資人因頭腦發熱而把資金一股腦全砸到一個項目上,即使有時候投資人對一個項目再有把握,也輕易不敢違反這條規則,因為一旦賠了整個基金血本無歸,個人的投資生涯也就告一段落了。

2)、專注于某個投資階段;

業内同行初次見面一般除了互相問對方專注的行業領域以外,還會問“您的基金一般投資那個階段呀?” 為什麼這麼問?因為确實在創業項目不同的階段,投資人要關注的風險問題完全不同,盡職調查要關注的問題重點不同,是以對投資團隊的能力側重和資源配備要求也不相同,故而有此一問。

3)、基金業的盈利模式與募投管退四階段;

對VC較為了解的你應該知道,基金管理團隊的收入來源有兩個,一是管理費,二是管理收益(即業績提成)。說得不好聽,管理費可以說是旱澇保收,但其實基本全都用來養團隊以及支付各項燈油火蠟了;真正驅動投資人過着比「創業狗」(盡管絕大部分投資人和創業者一樣樂在其中)都不如的生活的,除了激動人心的過程和成就感,還有大額的管理收益。

管理收益也是確定基金管理人和LP利益一緻的最有效機制。但是管理收益一般較為滞後,至少得5年吧。可是團隊自身發展也需要更多的投入,怎麼辦呢?

總不能等五年後才擴張團隊呀?

于是很自然的,基金一般都會在成立後的兩年左右時間内完成投資期,以便于發起成立下一個基金,這樣管理人就可以獲得多個基金的管理費收入,用于擴充團隊、機構 自身的發展,投資團隊也可以有資金繼續投資新項目。

尤其是人民币基金,由于某種原因,在國外慣用的Call-Capital方式在國内不太行得通,是以人民币VC一般都會一次到位或者最多分兩期到位,如果不在兩年内完成投資期,出資人也會有意見。

以上這些規則,充分確定了基金能夠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給予出資人合理的回報,同時也兼顧了基金管理團隊自身的成長。而另一方面也是局限VC基金回報率的「罪魁禍首」。

限制單個項目的投資上限,使得雞蛋不會全砸在一個籃子裡,但同時也限制了不能集中資金在最好的項目上;專注于某階段的投資,即使項目後續還有超過十倍的發展潛力,由于估值已經較高、投資額較大,也不能繼續追加投資,甚至即使想投資而此時基金投資期已經結束。(你可能會反駁說那如果同時管理一個早期基金和一個中晚期基金不就行了嗎?是的,可一般不同基金的LP結構會有所不同,這時候恐怕也會遇到某種質疑,你懂的。)

3、VC的挑戰

據Spoke Intelligence和VB Profile今年1月份釋出的資料,目前全球有229個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其中有21家公司的估值超過100億美元。

而如果細看這些獨角獸公司所從事的業務,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事實:由移動網際網路推動的,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的湧現、繁榮、以至于局部泡沫,标志着網際網路對傳統經濟結構的滲透已經到了毛細血管級别,同時也已經宣告網際網路變革的奇點來臨。

身處這樣的時代,不能說不是投資人的幸福!可是,尚且不說VC自身正在面臨的「股權衆籌」、「供應鍊融資」等等金融創新的挑戰,VC如何在獨角獸快速崛起的時代把握住投資機會都是個嚴峻的問題。

無論是過去常說的看趨勢投「賽道」,又或者是「狙擊手」式的貴精不貴多,似乎都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因為企業從0到1的速度更快,按照投賽道的早期投資政策,投資必然會更加分散,即使投中一個獨角獸,基金整體回報依然很難提高;而用狙擊手的政策也越來越不容易,可能還沒等研究明白呢企業已經快速提高估值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

4、「精益投資」的出現

在這個快速而又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創新企業越來越多采用「精益創業」的低成本試錯、快速疊代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是不是可以平移到基金自身的營運呢?我們試試看結果會如何:

解釋一下:假設我們把基金分成三七兩部分,30%資金依然按照原來的投資邏輯選項目,另外70%用來「補刀」,對已投資的項目中顯露出「獸角」的黑馬主動在其下一輪融資中占據主導位置,讓優秀者更優秀,對發展不如預期的項目則不再追加投資,結果如何?基金回報竟然高達11.72倍!

你可能說,數字遊戲而已,能做到嗎?

首先,過去确實做不到!

在工業時代,一個項目發展的相對緩慢,基本上一兩年的預測還是管用的,投資後一年内項目基本上不會有質的變化。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事情突然變成了可能,現在越來越多新創公司在種子期投資後的一年内拿到了千萬美元級别的大額A輪融資。

第二,按照傳統VC的路子玩也做不到!

等到「獸角」露出來時,基金已經完成投資期,想投資都沒錢了;又或者是由于單個項目的投資上限,不可能在一個項目上砸基金總額的30%!

結合前文總結一下,如果要實作「精益投資」的政策,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個條件:

1)在一個獨角獸迅速崛起的時代;

2)有一支專業且高效率的團隊,這個團隊不僅專業而且還必須對早期項目投資有豐富經驗,同時也具備對中後期項目的評估體系和判斷能力;

3)大量優質項目源的擷取能力,能夠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裡快速完成20-30個項目的初次投資;

4)基金設計合理,恰當的基金規模,同時必須擯棄傳統VC的某些「潛規則」和舊觀念。我們分享投資管理的「分享共赢」基金,就完全是按照這個這個思路來設計打造。

除了這四點,還需要許多營運細節的配套安排,有機會再撰文系統的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