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雙創排頭兵
北上深杭廣是目前國内創新創業氛圍最為活躍的區域,《中國區域孵化能力評價研究報告2016》中,從城市上來看,孵化能力最強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城市。而單從區域來看,深圳南山區和北京海澱區位居前列。
兩個地區集聚了大量的創新企業、人才和資源,是無可争議的“一南一北”兩個國家型的創新中心。在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上看,深圳取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首先是得益于深圳開放包容的基因。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一次演講中就表示,深圳企業來自五湖四海,這裡的特點就是務實、低調、不忽悠,不畫大餅,“因為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沒有本位主義的保護主義,大家都是平等的,深圳有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就是代表這個說法。”
這也是很多的企業選擇到深圳開始創業,或者企業把總部搬到深圳來的原因之一。深圳不僅面向全國,更把視野放到了全世界,作為中國最典型的移民城市,大度包容的城市品格也是深圳急速成長的力量源泉。
其次,得益于深圳厚重的産業基礎和前瞻布局。
經過數輪産業轉型,深圳從90年代傳統制造為主體的加工貿易體系逐漸發展成“高新技術産業”。
正如同矽谷有facebook、蘋果、谷歌等頂級企業,中興、華為、騰訊、富士康的總部都成長于深圳,枝繁葉茂,這也使得IT也是深圳最重要的支柱産業之一。
深圳的前瞻性規劃并不局限與此,在重點技術領域布局上,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和節能環保等八大領域,重點在5G移動通信、石墨烯、虛拟現實與增強現實、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微納米材料與器件、精準醫療、智能無人系統、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等方向,開展前沿科學探索、關鍵技術研發。
《深圳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達到3萬億元,未來産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2%。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力争達到15000家。
第三,深圳投資金融服務
風險投資的活力,為深圳新興産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劉炜看來,深圳能發展為科技創新型城市,金融資本的強力支撐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對于深圳創業生态非常重要。目前,深圳的VC/PE機構累計近5萬家,注冊資本超過了2.7萬億元,機構數量和管理資本約占全國的1/3,本地企業中小闆、創業闆上市總量連續9年居大中城市首位。是國内風險投資積極性最強、投資最活躍的城市。
第四,創新創業人才的支撐
深圳取得的諸多成績,來自創新創業人才的支撐。在這方面,深圳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舉辦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集聚海内外各類創新型人才。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累計引進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31個、“孔雀計劃”創新團隊64個、“千人計劃”人才154名、“海歸”人才約6萬人。
如何從比肩北京,到比肩矽谷?
僅僅滿足國内一線城市,這恐怕不應該成為深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目标。深圳的目标應該是向矽谷、以色列的科技創新看齊,打造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深圳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首先,深圳在培養本地人才上滞後于吸引外來創新人才。
積極引進、消化吸收是深圳一條明顯的發展軌迹。作為曾經的高校稀缺城市,深圳本地依舊缺乏世界影響力的科研院校,相對而言,廣州的底蘊要明顯高于深圳。
在未來,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是全國各大城市争奪的“稀缺資源”,深圳雖然有明顯的吸引力優勢,但加快推進本地一大批高水準大學建設也是當務之急。
“一個頂級高校貢獻的科研成果、人才、形成的文化對一個地區的發展非常重要。”徐勇表示。矽谷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中80%的創始人或者高管來自于斯坦福大學,60%的GDP是由和斯坦福相關的校友企業貢獻的。
根據《深圳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深圳在解決高端創新資源上已經有所準備,提出面向全球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進高等教育開放式跨越發展的思路。
加快推進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高水準大學建設,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所學生院獲教育部同意籌備大學教育,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一批專業化、開放式和國際化特色學院建設。
也許在不久的将來,深圳将會誕生出世界一流的高校,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各級各類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其次,深圳資本市場急需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天使投資人。
相關資料顯示,美國早期投資人300萬人,活躍的天使投資人30萬人,而在矽谷,就活躍着近10萬的天使投資人,在這方面國内的天使投資人無論從數量還是 品質上都存在較大差距。
清科資料顯示,2016年前11月獲得天使投資案例數最多的三個地區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北京739起,上海301起,深圳150起,北京以大比分優勢遙遙領先位列全國榜首。如果按照投資金額排序,北京39.97億元、上海27.03億元分列前兩位,浙江以10.33億元超越深圳位居第三,深圳8.23億元排第四。顯示出深圳在盤活民間資本及資本的使用率上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在這方面,上海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鑒,2014年12月出台《上海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實施細則》,2015年12月出台《上海市天使投資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等,使得上海天使投資今年發展态勢良好。國内不少城市政府也紛紛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助力天使投資發展,相對而言,深圳尚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