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首台,基于5G的遠端紋身機問世!光學跟蹤結合C++,英國極客耗時6周打造

疫情之下,5G的發展讓遠端工作變得逐漸成熟。

比如說,有人在遠端辦公,有人在遠端理發,還有人在遠端…紋身??

是的,你沒有看錯,現在紋身也能遠端了,真是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啊。

根據報道,這個項目是由荷蘭紋身藝術家Wes Thomas和倫敦技術專家Noel Drew聯合進行的,這台配備有微型針5G動力機械臂的遠端紋身機也是世界首台!

最近荷蘭女演員Stijn Fransen也是十分熱心地參與到了整個項目中,率先體驗了一把效果。

可以看到,一邊是Stijn和機器臂,一邊是Wes和假人手臂。

經過了短暫的幾分鐘,Stijn不禁大聲尖叫,nice!!

Drew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造的每個部分都經過了仔細的考慮,或是直接購買,或是完全從頭開始設計、開發和制造的。”

是不是對這個項目充滿了好奇,那就趕快來和文摘菌看看吧~

要讓機器臂無限接近于畫家的手

首先,讓我們從這個紋身機器人這個概念的背景開始說起。

最初的創意其實是來自創意機構Anomaly Amsterdam,旨在通過遠端紋身來測試T-Mobile的5G技術。

對于項目的主導者之一Drew來說,這應該算不上太難,畢竟此前他就有了與機器人技術共同工作的經驗了。不過要将其與紋身相結合,他還是頭回聽到。

一旦決定了要往這個方向努力,Drew表示,他們就開始仔細考慮如何建構機器人的每個部分,有時需要專門購買一些零件,有些則需要從頭開始,在内部進行設計、開發和制造。

理想效果下,這個機器臂在四肢關節方面,最好可以無限接近于畫家的手。也正是考慮到這點,他們經過多方比較,最終選擇了Universal Robots UR3e作為基礎,開發了末端執行器,并在内部安裝。

UR平台非常直覺和靈活,使用者可以立即進行安裝、運作和校準,很好上手,不過挑戰還在于如何使其與藝術家同步實時運作。

在長達六周的開發過程中,Drew表示,他需要橫跨軟體和硬體實作多條開發軌道,不斷疊代設計和原型制作,3D列印機也是幾乎“007”一樣地工作着。

現在回想起來,每天都有一點進步,當然有時也會倒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先進行測試,再進行更多測試,然後進行更多更多測試。在測試周期中,提前準備好的胡桃南瓜都被破壞得體無完膚。

用C++和光學跟蹤,完成校準等複雜工作

校準機器人手臂是一個麻煩複雜的工作。

Drew表示,此前的工作經驗讓他以一種公平的方式去了解機器方面的東西,但在與紋身藝術家Wes的合作過程中,他感到這些東西在令人着迷的同時也相當令人恐懼。

從簡單解決方案的小事,到出現更大問題的紋身基本方面,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方面。例如,我的假設,紋身機會像鋼筆一樣,有墨的儲存庫,它們需要像舊羽毛筆一樣浸入到墨中,那麼就不得不為機器人開發某種輸送系統,好讓其能夠更自如地工作。

另一個挑戰是,紋身師在根據應用的設計部分使用針之前,需要在不同方向拉伸皮膚。

從技術上要跟蹤Wes的手部運動,并檢測Wes何時與假練習手臂表面接觸并通過網絡傳輸此資料,第一個挑戰就是繪制幾何圖形。

為此,他們使用了Azure Kinect DK開發套件,将一個傳感器安裝在Wes上方的架構上,另一個傳感器安裝在機械手臂的末端執行器上。

首先,在沒有手臂時,對工作區域進行濾波掃描,其次将手臂放置在工作區域内,進行第二次掃描。通過兩次掃描得到的資料,互相減去一個點雲(point cloud),就得到代表假人和人類手臂的上表面。

下一步是将這些點雲轉換為碰撞檢測所需的表面幾何形狀。同時,他們對算法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以識别圓柱形狀,這使他們能夠生成光滑的表面,并且還可以檢測到XY平面中的大緻方向,因為兩端的兩個系統的XYZ空間未對齊。

在具體對機器臂的跟蹤上,他們使用了一種基于3D手寫筆的光學跟蹤方法,并開發了一個支架,可以将紋身機安裝在手寫筆上。

如此一來,隻要确定了手寫筆筆尖位置,以及矢量到針尖的偏移量和方向,就能實作對機器的跟蹤。同時一旦鎖定了針的位置,也就能擷取碰撞點,将幾何圖形展開成平面,并通過5G将這個新的2D平面位置圖發送給機器人,然後機器人再将這些點重新進行3D包裝。

根據Drew透露,所有工作都是用C++編寫完成的,他還用其處理了Kinect傳感器的掃描,以及引入的偏移量等資料。

安全同樣得到了保證

在安全性的保障上,從軟體觸發器到手動緊急停止按鈕,整個項目都有故障保險,一個在Drew手中,一個在機器人手中。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很多人為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

從技術上講,他們還推出了一種高精度的工業線性電位計,以檢測被紋身者手臂的表面并保持所需的針深度。萬一針刺得太深,這将起到故障保護的作用。

回想起項目初始,Drew表示,和Wes碰頭時,他既感到懷疑又相當好奇。誠然,他對這個項目充滿深刻了解,尤其是想要機器紋身的難度以及所需要的複雜的技術和流程。“即使最初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但我仍願意努力嘗試解決問題”。

荷蘭演員Stijn Fransen對這個項目也十分好奇,不僅從一開始就全身參與其中,還在機器人的啟動和校準等方面幫了很多忙,甚至還願意充當這個項目的“小白鼠”。但同時她又是那麼冷靜,這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都知道,許多紋身藝術家都是用直覺來感受皮膚表面和油墨之間的關系。這也讓Drew對人的皮膚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在項目中,他們要做到的,就是盡可能不以任何方式去阻礙或幹涉這種系統。

其實,Drew一直都以極客著稱。在采訪中他也透露到,他們家第一台家用計算機是Amstrad CPC6128,他用BASIC編寫了一些任務控制“應用程式”,這些程式可以驅動故事情節,并讓他們知道何時受到外星人的攻擊。

長大後,在作為進階開發人員工作時,他第一次接觸到Arduino平台時,想到了《愛麗絲夢遊仙境》,“我在電子兔子洞裡,沒有回頭”。

“現在,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關于某種形式的與身體的感覺互動。”

相關報道:

https://sea.pcmag.com/news/42477/are-you-brave-enough-to-get-a-tattoo-from-a-robot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9363939/Worlds-remote-tattoo-commissioned-real-time-using-5G-powered-robotic-arm.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