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嗎?看看高達?
什麼?被洪水沖走了??
那你可得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高達的愛到底是不是真的!
看看别人家的妻子,在洪水中都要“破窗入室”,搶救丈夫的高達,這也讓不少網友直呼,簡直是“年度感動新聞”。
不過,先看看他們的高達,再看看下面這個。
在高18米,重25噸的巨型高達機器人面前,手上的高達模型是不是瞬間就不香了?
别急,這個巨型機器人不是拿來售賣的,再說也買不起啊(重點錯)。
這個巨型高達機器人其實是在日本橫濱傾心打造的高達工廠的一個絕對亮點,據日本知名模型制造商萬代介紹方面,這部元祖高達将擁有“有史以來最強的可動性”,全身可動關節多達24個,使用電動機和液壓機的組合進行驅動。
是的,你沒看錯,這個龐然大物還能動!是不是已經熱血噴張了?
根據這個項目最新披露的進度,巨型高達機器人已于8月初建設完成。
本來,高達工廠在10月份就可以正式營業了,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開園時間再次往後推遲,但是不要緊,隻要能夠親眼看到三次元高達行走在11區的大地上,我願意等!
據了解,屆時該展覽場館除了舉行高達機器人外,還将包括展覽中心、機器人實驗室、會議設施、商店和提供 “高達餐單” 的咖啡館等。
這其實不是第一個等身高達模型了,在東京台場的等身獨角獸高達模型已經成為衆多玩家心中的聖地,如今,随着橫濱元祖高達的建設順利推進,打卡走起!
頭部安裝完成,經典動作完成初步測試
最近,sunrise常務董事佐佐木新和萬代的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藤原孝史針對巨型高達機器人和整個高達工廠做了一次線上的分享會。
藤原首先展示了高達機器人組建的最新進展,在分享視訊中,當局舉辦了一場傳統的“上頭”儀式,現場請神社人員祈福下為高達裝上頭部,這也是關于頭部安裝過程的首次披露。
目前在工程師的計算和操作指揮之下,整個高達機器人已經組裝完成安裝。
并且,研究人員還針對高達的兩個經典動作進行了初步測試,一個是舉起右手,一個是伸出雙手,這兩個動作都會給現場觀看的觀衆一種巨大和強壯的感覺。
對此,佐佐木表示十分激動,他也大力推薦大家前往實地進行觀看,“在實地看上去還是很震撼的,我也十分推薦大家從每個角度都去看一看”。
藤原也表示,“全身24個可動關節,隻是這一點就很有吸引力了”。
說到這個項目,最開始也是遭到了很多質疑,比如有人認為如此龐然大物移動起來不會有真實的感覺,更多人則是在擔心安全問題,一旦這個巨型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摔倒,造成的沖擊和損失都将是難以估量的。
在排除了這些質疑外,在機動性的實作上,本着“有重型機器的話,應該會比較容易實作吧”的想法,在現實中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畢竟這個機器人的巨大程度是無與倫比的。不過随着近年來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們進行了各種實驗和技術革新,最終還是完成了設計要求。
盡管如此,在沒有輔助的情況下,要讓巨型機器人“移動”還是有些勉強,在站立上,研究人員也利用了“高達船塢”的裝備,從腰部支撐起這個巨型機器人,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機器人摔倒的可能,也不會影響機動性。
“如果以人類1.8米的身高為标準,這個高達18米的機器人在大小和重量上就是人類的1000倍。此外,簡單地揮舞着手臂或腿,會形成不同的慣性力矩,要實作這些簡單的動作,需要10的5次方的力量。”如今再回顧設計和制造過程充滿了艱辛,但最終這個項目是成功的,真是浪漫和現實的完美融合啊。
除了介紹巨型高達機器人的最新進展外,佐佐木和藤原還表示,即将發行兩個全新的高達模型,1/144 RX-78F00高達和1/100 RX-78F00高達,這兩個模型預計會高達工廠内進行售賣,不過,眼饞的朋友也可以在萬代官網上進行預訂,9月就開始發貨了。
官網連結:
https://gundam-factory.net/en/組建一個巨型高達機器人需要幾步?
根據萬代介紹,橫濱的巨型高達機器人将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全尺寸高達模型。
回想一下自己動手組建高達的過程,就可以想見,要組建這麼一個巨型高達機器人是有多麼不容易。
要知道,光是手部,該機器人每隻手高度就有2米,還不要提拟人化後發達的手指和拇指關節了。除此之外,要把它們将安裝能夠轉動的手腕上,随着肘部和肩膀的移動,手部的重量,包括所有的電機、電纜和車身,需要保證在200公斤以下,這樣才能確定鍊條上的電機能夠順利地工作。
這項工作說起來不容易,做起來就更難了。當這個巨型機器人把它的重量轉移到其中一條腿上,邁出步子行走時,數理好的同學可以估算一下其所承受的壓力和平衡。
總而言之,這項工程無疑是巨大的。
在整體的開發上,研究人員主要使用的是開源機器人作業系統(ROS)和Gazebo模拟軟體,同時團隊也正在計劃釋出該機器人的完整虛拟副本,其中包括了對實際機器上使用的電機、齒輪和傳感器的準确操控。
也就是說,從理論上将,粉絲設計的一組動作很有可能在某個時間點上傳到真正的巨型機器人上,使機器人做出相應的動作,目前這項技術正在開發中。
早些時候,東京大學JSK實驗室就已經成功模拟出了巨型高達機器人的行走能力。
除了模拟巨型高達機器人外,該團隊還針對将要建立的該機器人的1/30比例模型,以及為它建造的對接和維護設施進行了仿真。
日本高達文化輻射全球,“中年危機”如何破除?
1979年,富野由悠季的《高達》(Gundam)系列首次上映,當時誰也沒想到,高達即将給日本文化和全球動畫領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直到今日,在衆多好萊塢大片中出現的大型機器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高達的影響,比如,《變形金剛》《環太平洋》《鐵甲鋼拳》等等。
經過40年左右的發展和成長,高達從一個簡單動畫形象,成長為日本國民級IP,變成了日系機械作品的代表作。截至目前,這個受日本武士精神影響的巨型格鬥機械機器人已經推出了近50部官方電視劇和電影。
除了影視劇領域,高達也在1980年推出了塑膠模型GUNDAM Plastic Model。随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GUNPLA選擇更多了,精細程度也比早期高了很多,如今的高達能夠擺出更多自然的動作,變成一款精細的科幻人物模型。
但就算是曾經影響全世界的高達,近年來也遇到了“中年危機”。
随着死忠粉日漸老齡化和消費水準的下降,同時,步入令和時代的日本也與昭和有着極大的不同,在新作吸引力不夠、入門門檻高的條件下,如何吸引年輕閱聽人,就成了關鍵問題。
近年來,團隊嘗試進行各種創新。比如,去年他們曾試圖借助高達40周年紀念的主題,把高達和奧運等其他社會事件結合,希望在更大衆的群體中吸引更多的關注。不僅如此,團隊也想借着這一次巨型高達機器人和高達工廠的熱度,重新點燃年輕一代對于高達的熱情。
但盡管如此,這些變化對于整個高達文化而言隻能算是小規模的調整,如果不能有效地吸引到年輕一代的粉絲,高達的未來或許并不那麼樂觀。
作為高達忠粉的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報道:
https://hobby.watch.impress.co.jp/docs/special/1269573.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YEZZCUzlA&feature=emb_title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robotics-hardware/video-friday-japan-giant-gundam-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