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扒下了全網所有“年夜飯”菜單,找到了最有年味的一道菜

說起過年,最有儀式感的一道程式可能就是年夜飯了。

從遠方風塵仆仆趕回來的一家人,圍坐一起,觥籌交錯,是每個中國人心中對“年”最深的印象。

但不同地區、不同的人對吃也有千百種看法。千滋百味是中國菜的特色,但中國的“年味”到底是怎樣的?

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可以從資料分析上入手。去年,文摘菌通過幾個美食網站,擷取了所有帶有“年夜飯”這一關鍵詞的菜單,然後做了一個資料分析小項目,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結果,大家可以和今年餐桌上的年夜飯對照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變化。

在這些網站上,爬下的菜單除了系統推薦,相當大的一部分内容是活生生的使用者大廚們主動上傳。

簡單來說,爬取這些“年夜飯”菜單的過程,就像走進了千萬家的除夕夜一樣。文摘菌看着這一桌桌“年夜飯”備好出鍋,關于中國“年味”的印象也就大緻成形了。

分析過程

首先,當然是寫爬蟲,為了保證年夜飯分析的多樣性,文摘菌踩點挑選了幾個常用的美食網站:豆果美食、天天美食、美食天下、香哈網、心食譜等等,爬下了相關資料

爬蟲腳本使用Python的requests+BeautifulSoup+selenium三大庫來完成。

由于手比較生,沒實作全自動化,采用的是簡單粗暴地按頁爬方式。主要鎖定了幾個次元:菜名、用料、食材+數量搭配、其他(包含口味|工藝|耗時)、制作步驟、Tips、url。

requests和BeautifulSoup 用來提取頁面上的美食資訊,selenium 用來自動觸發ajax重新整理下一頁。

因為資料量不多,是以這一次直接存在了txt檔案裡面,說實話,暫時用不到MySQL、Hadoop一類的東西了。

分析結果

大吉大利,除夕吃雞!

先來看看,人們最喜歡吃的肉是什麼呢?我們把食材中的肉類又做一次聚類,發現了如下事實:

可以看得出,雞肉是除夕餐桌上不可撼動的存在,第二名豬肉的份額也不錯,達到了18%,其次是魚肉和蝦。

似乎在多數中國人的印象裡,豬肉才是除夕餐桌上的霸王,畢竟是豬年嘛。但是,就算加上其他類的中的排骨,五花肉等等,豬肉也打不赢雞肉。

果然,大吉大利,還是得吃雞!

蘿蔔香菜,各有所愛!

肉類看完了,那麼除夕夜,中國人對于蔬菜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第一名,蘿蔔,小人參的稱呼不是白得的。白蘿蔔、胡蘿蔔,好存放又百搭,必須是冬天中國人餐桌上常見菜式,而且領先優勢明顯,比第二名玉米高了13個百分點。

玉米排名第二,畢竟像玉米地瓜球這樣的甜點也逐漸走向了餐桌。

讓很多人又愛又恨的“香菜”也名列前茅,不吃香菜的同學們可能要大跌眼鏡了。

鹽、蔥、姜是中國人最愛

再來看看調味料。

雖然對于豆腐腦的南北鹹甜之争一直沒有答案,但是到了大菜上,顯然,中國人還是好鹹口。

通過對調味料的聚類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最受歡迎的調味品還是鹽。其次是蔥,姜。中國人對于提“味”的執念真的很深了。

(PS:同類詞已經合并,例如糖和白糖,都算做糖。)

而其他材料,包括八角、香葉、桂皮這些比較小衆了一些,用的也比較少,加起來一共占比10%。

一切“适量”

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在年夜飯的菜單中也展現的淋漓盡緻。在描述調味料用量的時候,“适量”以超出第二名7倍的提及量,妥妥兒的排名第一。

雖然這個描述每次我看到都很頭疼,适量到底是多少?這可能是困擾萬千家庭的大難題。

“炒”它!

另一個比較好玩的資料是年夜飯最常用的烹饪技法。

文摘菌統計發現,年夜飯菜單裡接近20%的菜,都是用炒的方式烹饪的,而炒相對于炖和煮來說,所用的時間還是比較少的。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最直接的反映在了做飯上面

我們扒下了全網所有“年夜飯”菜單,找到了最有年味的一道菜

排名第二的分别是拌和煮。嗯,這個統計結果也還算合理,畢竟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怎麼能少的了涼拌黃瓜、拌洋芋絲、拌三絲這些涼菜。

中國菜的技藝複雜,煎炒炸蒸焖煮燒,“千奇百怪”。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做法已經占比達到了16%。

最有年味的菜原來是它!

好了,分析完食材原料烹饪技法,現在是時候完全按照分析結果,來杜撰一道最富有年味的菜了:

嫩雞半隻,适量胡蘿蔔,香菜和蔥和蒜,生姜以及适量的醬油,鹽和醋。然後少量的八角,花椒,桂皮。

雞冼淨切塊,加料酒腌制備用。将蘿蔔切好,鍋中放油,倒入腌好的雞塊,加八角,花椒,桂皮炒至雞肉變色後,有香味出來時,加醬油調色,盛出備用。

鍋中留油,放蔥、姜、紅辣椒爆香,再放入蘿蔔片翻炒片刻,倒入炒好的雞塊,再加入鹽。

最後放入蒜再倒放調好的水澱粉,再略炒幾分鐘,加點醬油調色,加味精調味裝盤即可。

炒出來可能是這個樣子:

準備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