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資料資産》第二章資料資産的相關概念2.1相關概念狀況

資産是經濟的核心組成,一種新資産類别的出現是有一定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的。資料資産是指把網絡空間中的資料資源看作資産,但是,在資訊技術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環境背景下,不同領域人士對“網絡空間中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認識,并産生了資訊資産(InformationAssets)、數字資産(DigitalAssets)、資料資産(DataAssets)等不同的概念。“資源”“資産”“資本”“經濟”等術語緊密關聯,是以衍生出一系列概念:資訊資源、資訊資本和資訊經濟,數字資源、數字資本和數字經濟(DigitalEconomy),資料資源、資料資本和資料經濟等。本章介紹這些概念的發展和差別,為後續資料資産的研究分析理清背景輪廓。

2.1      相關概念狀況 

“資料資産”名詞在    1974    年就已出現[1],但是直到現在,資料資産仍然停留在概念上,進入會計報表還存在很多問題,可見資料資産化之難。由于資料不同 于通常意義上的有形實物和無形知識産權,資料資産化還面臨着諸多技術挑戰, 例如,資料資産的形态、計量和計價,資料資産流通的技術支撐,甚至連資料資 産的定義都需要一個技術化的表述等。事實上,在國家實施大資料戰略的背景下, 着手解決資料資産化程序中的技術問題是推動資料資産從概念走向實踐的關鍵環節。

從概念上看,關于網絡空間的資産有資訊資産、數字資産和資料資産 3個概念。這 3 個概念名詞不同,但内涵類似,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的名詞。這 3個概念從名詞出現到概念定義,都經曆了較長時間[2]。

·  計算機被創造出來後,使用的技術術語是“資訊技術”,資訊技術改變了人類生産和生活的方式。1977年斯圖亞特·卡巴克(StuartM. Kaback)在介紹一款索引系統時提到了“資訊資産”這個術語,但沒有給出具體内涵[3];1994年,《霍利報告》(TheHawleyReport)首次給出了“資訊資産”的定義[4]。

·  數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使數字化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關注,1996年海倫·邁耶(HelenMeyer)在《維護數字資産技巧》(TipsforSafeguardingYourDigital  Assets)一文中提到了“數字資産”這個術語,但沒有給出具體内涵[5];2006年阿爾伯特·範·尼凱克(AlbertVan  Niekerk)給出了“數字資産”的定義[6]。

· 在大資料時代,人們的關注點是資料,資料被看作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1974 年理查德·彼得松(RichardE. Peterson)提到“資料資産”一詞,其是指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實物債券等資産[1];2009年托尼·費希爾(TonyFisher)在《資料資産》(TheDataAsset)中指出資料是一種資産[7]。

由于經濟社會曆史發展環境的不同和對“資訊”“數字”“資料”概念認識的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名詞術語,但 3 個概念名詞的内涵差異不大,在具體使用時會出現混用和互相替代的情形。更嚴重的是,資産和資源、資本、經濟等術語緊密關聯,于是就有了資訊資産、資訊資源、資訊資本、資訊經濟、資料資産、資料資源、資料資本、資料經濟、數字資産、數字資源、數字資本和數字經濟 12個概念之多。顯然,過多的概念不利于一件事情的健康發展,需要對相關概念進行分析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