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5G 無線增強設計與國際标準》前言

随着着5G第一版國際标準的完成,全球也開始了 5G的廣泛部署,我們的生活也邁進了 5G時代。5G将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為傳統的智能終端業務提供更高的速率,更短的接入傳輸時延的同時,也将向更多垂直行業擴充,成為建構未來資訊化社會的基礎。

5G第一版國際标準完成了新空口的基礎設計,滿足了 ITU關于5G需求的基本名額要求。但是面對建構未來資訊社會的需求,标準還需要不斷演進,在多個次元尚需進行擴充和增強來應對不同情況下的挑戰。為更好地迎接這些挑戰,全球主要通信企業及大量的垂直行業企業通力合作在 3GPP開展了 5G第二版國際标準(R16版本)的标準化工作。

5G第二版國際标準以第一版标準為基礎,在完全相容第一版标準的前提下,進行了多個層面的增強和擴充。對于傳統的移動寬帶業務,進行了大規模天線的設計、接入設計、定位技術、終端節能技術、基站回傳技術、載波聚合及雙連接配接技術等關鍵設計的增強;對于垂直行業擴充,進行了超高可靠低延遲時間(URLLC)的增強,支援了車聯網的設計,實作了在非授權頻譜部署的相關設計。綜合來看,5G第二版國際标準對第一版标準進行了全面的擴充,為5G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書的架構緊貼 5G國際标準标準化進展,章節設定基于标準化開展過程中的重點項目。第 1章對 5G第二版國際标準的整體設計思路和重點項目進行介紹。後續各章依f--,  懷寰對不同的标準化重點項目進行詳細的介紹,涵蓋接入增強、大規模天線增強、定位技術、終端節能、車聯網(V2X)、URLLC增強、接入回傳一體化、免許可接入、雙連

接和載波聚合增強。

在全書的撰寫過程中,為了便于讀者了解标準化技術内容及國際标準化關鍵點,每章的撰寫遵循從技術原理入手,分析每項關鍵技術标準化要點,展現國際标準化方案的基本寫作思路。考慮到5G第二版國際标準與第一版标準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本書撰寫中涉及 5G第一版國際标準巳經實作的基礎特性隻進行簡略的介紹,具體内容可以參見《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标準》。通過兩本書的介紹,讀者可以更系統和完整地了解 5G的整體設計、國際标準化過程及關鍵内容。

本書的撰寫依托 IMT-2020(5G)推進組,集合了多名工作在國際标準化一線的專家的辛勤工作。本書創作團隊是《5G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标準》的原班人馬。劉曉峰負責全書組織架構和統稿,并承擔第1章和第 9章部分内容的撰寫工作。王欣晖、田力、張峻峰、李衛敏、邱徵虹負責第 2章的撰寫工作。高秋彬、蘇聽、李輝、陳潤華、黃秋萍、駱亞娟、高雪媛、達人、任斌、任曉濤、全海洋、李健判、侯雲靜、王 加慶、羅晨、楊美英、傅婿負責第 3~5章部分内容的撰寫工作。徐曉東、高秋彬、劉曉峰、魏貴明、金環、閏志宇、沈霞負責第 6章部分内容的撰寫工作。沈祖康、成豔、趙暢、王瑞、官磊、馬蕊香、胡丹、李 勝钰、徐修強負責第 7章和第 10章的撰寫工作。陳琳、黃瑩、王麗萍、刁雪瑩、畢峰、劉文豪、苗婷、盧有雄、邢衛民負責第8章的撰寫工作。魏貴明、徐菲、杜湮、焦慧穎、江甲沫、徐曉燕、劉慧、周偉、朱穎負責第 1章、第 3章、第 5章、第 6章和第 9章部分内容的撰寫和修訂工作。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3GPP在 2020年取消了線下會議,改為線上會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 R16标準化内容的程序。截至本書成書之時,仍有一些技術方案還在不斷讨論和标準化的程序中,如有機會,也希望能夠進一步補充和修正。對于本書存在不當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