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按鎖的模式分

▐ 讀鎖

讀鎖,又叫共享鎖/S鎖/share locks。

讀鎖是某個事務(比如事務A)在進行讀取操作(比如讀一張表或者讀取某一行)時建立出來的鎖,其他的事務可以并發地讀取這些資料(被加了鎖的),但是不能修改這些資料(除非持有鎖的使用者已經釋放鎖)。

事務A對資料加上讀鎖之後,其他事務依然可以對其添加讀鎖(共享),但是不能添加寫鎖。

  • 在記錄上加讀鎖

InnoDB支援表鎖和行鎖,在行(也就是記錄)上加鎖,并不是鎖住該條記錄,而是在記錄對應的索引上加鎖。如果where條件中不走索引,則會對所有的記錄加鎖。

顯式加鎖語句為: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lock in share mode;           

注意:這裡所說的讀,是指目前讀,快照讀是無需加鎖的。普通select讀一般都是快照讀,除了select...lock in share mode這樣的顯式加鎖語句下會變成目前讀,在InnoDB引擎的serializable級别下,普通select讀也會變成快照讀。

另外需要注意,對于行鎖的加鎖過程分析,要根據事務隔離級别、是否使用索引(哪種類型的索引)、記錄是否存在等因素結合分析,才能判斷在哪裡加上了鎖。

innodb引擎中的加讀鎖的幾種情形

普通查詢在隔離級别為 serializable 會給記錄加S鎖。但這也取決于場景:非事務讀(auto-commit)在 Serializable 隔離級别下,無需加鎖;

Serializable隔離級别時:

  • 如果查詢條件為唯一索引且是唯一等值查詢時:是在該條記錄上加S鎖;
  • 非唯一條件查詢(查詢會掃描到多條記錄時):記錄本身+記錄的間隙(需要具體分析間隙的範圍),加S鎖;

select … in share mode,會給記錄加S鎖,但是根據隔離級别的不同,加鎖的行為有所不同:

RC隔離級别:是在記錄上加S鎖。

RR/Serializable隔離級别:

  1. 通常insert操作是不加鎖的,但如果在插入或更新記錄時,檢查到 duplicate key(或者有一個被标記删除的duplicate key),對于普通的insert/update,會加S鎖,而對于類似replace into或者insert … on duplicate 這樣的SQL語句加的是X鎖。
  2. insert … select 插入資料時,會對 select 的表上掃描到的資料加S鎖;
  3. 外鍵檢查:當我們删除一條父表上的記錄時,需要去檢查是否有引用限制,這時候會掃描子表上對應的記錄,并加上S鎖。
  • 在表上加讀鎖

表鎖由 MySQL伺服器實作,無論存儲引擎是什麼,都可以使用表鎖。一般在執行 DDL 語句時,譬如 ALTER TABLE 時就會對整個表進行加鎖。在執行 SQL 語句時,也可以明确對某個表加鎖。

給表顯式加鎖語句為:

#加表讀鎖
lock table {tableName} read;

#釋放表鎖
unlock tables;

#檢視表鎖
show open table;           

在使用MYISAM引擎時,通常我們不需要手動加鎖,因為MYISAM引擎會針對我們的sql語句自動進行加鎖,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者幹預:

  1. 查詢語句(select):會自動給涉及的表加讀鎖;
  2. 更新語句(update、delete、insert):會自動給涉及的表加寫鎖。

▐ 寫鎖

寫鎖,排他鎖/X鎖/exclusive locks。寫鎖的阻塞性比讀鎖要嚴格的多,一個事務對資料添加寫鎖之後,其他的事務對該資料,既不能讀取也不能更改。

與讀鎖加鎖的範圍相同,寫鎖既可以加在記錄上,也可以加在表上。

  • 在記錄上加寫鎖

在記錄上加寫鎖,引擎需要使用InnoDB。

通常普通的select語句是不會加鎖的(隔離級别為Serializable除外),想要在查詢時添加排他鎖需要使用以下語句:

查詢時加寫鎖: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for update;           

與加讀鎖相同,寫鎖也是加在索引上的。

更新時加寫鎖:

insert/update/delete語句,會自動在該條記錄上加上排他鎖;           
  • 在表上加寫鎖

顯式給表加寫鎖的語句為:

#加表寫鎖
lock table {tableName} write;

#釋放表讀鎖
unlock tables;           

當引擎選擇myisam時,insert/update/delete語句,會自動給該表加上排他鎖。

讀寫鎖相容性:

  1. 讀鎖是共享的,它不會阻塞其他讀鎖,但會阻塞其他的寫鎖;
  2. 寫鎖是排他的,它會阻塞其他讀鎖和寫鎖;
  3. 總結:讀讀不互斥,讀寫互斥,寫寫互斥

意向鎖

意向鎖是一種不與行級鎖沖突的表級鎖,表示表中的記錄所需要的鎖(S鎖或X鎖)的類型(其實就是告訴你,這張表中已經存在了行鎖(行鎖的類型),是以叫意向鎖)。InnoDB支援多種粒度的鎖,允許行級鎖和表級鎖的共存。

意向鎖分為:

  • 意向共享鎖(IS鎖):IS鎖表示目前事務意圖在表中的行上設定共享鎖

下面語句執行時會首先擷取IS鎖,因為這個操作在擷取S鎖:擷取S鎖: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 意向排它鎖(IX鎖):IX鎖表示目前事務意圖在表中的行上設定排它鎖

下面語句執行時會首先擷取IX鎖,因為這個操作在擷取X鎖:擷取X鎖:select ... for update

事務要擷取某個表上的S鎖和X鎖之前,必須先分别擷取對應的IS鎖和IX鎖。

意向鎖有什麼作用呢:

如果另一個事務試圖在該表級别的共享鎖或排它鎖,則受到由第一個事務控制的表級别意向鎖的阻塞。第二個事務在鎖定該表前不必檢查各個頁或行鎖,而隻需檢查表上的意向鎖。

示例:表test_user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事務 A 擷取了某一行的排他鎖,并未送出;

事務 B 想要擷取 test_user 表的表共享鎖;

因為共享鎖與排他鎖互斥,是以事務 B 在試圖對 test_user 表加共享鎖的時候,必須保證:

  1. 目前沒有其他事務持有 users 表的排他鎖(表排他鎖)。
  2. 目前沒有其他事務持有 users 表中任意一行的排他鎖(行排他鎖)。

為了檢測是否滿足第二個條件,事務 B 必須在確定 test_user表不存在任何排他鎖的前提下,去檢測表中的每一行是否存在排他鎖。很明顯這是一個效率很差的做法,但是有了意向鎖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此時事務A擷取了兩把鎖:users 表上的意向排他鎖與 id 為 28 的資料行上的排他鎖。

事務 B 想要擷取 test_user 表的共享鎖:

事務 B 隻需要檢測事務 A 是否持有 test_user 表的意向排他鎖,就可以得知事務 A 必然持有該表中某些資料行的排他鎖,那麼事務 B 對 test_users 表的加鎖請求就會被排斥(阻塞),進而無需去檢測表中的每一行資料是否存在排他鎖。

事務 C 也想擷取 users 表中某一行的排他鎖:

  1. 事務 C 檢測到事務 A 持有 test_user 表的意向排他鎖;
  2. 意向鎖之間并不互斥,是以事務 C 擷取到了 test_user 表的意向排他鎖;
  3. 因為id 為 31 的資料行上不存在任何排他鎖,最終事務 C 成功擷取到了該資料行上的排他鎖。

意向鎖與意向鎖之間是不互斥的,但是意向鎖與其他表鎖之間存在一定的相容互斥,具體如下:

  1. 意向鎖之間的相容互斥性: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1. 意向鎖與普通的排他 / 共享鎖互斥性: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 自增鎖

我們在設計表結構的時候,通常會把主鍵設定成自增長(思考一下為什麼?)。

在InnoDB存儲引擎中,針對每個自增長的字段都設定了一個自增長的計數器。我們可以執行下面的語句來得到這個計數器的目前值:

select max(自增長列) from table;           

當我們進行插入操作的時候,該操作會根據這個自增長的計數器的目前值進行+1操作,并賦予自增長的列,這個操作我們稱之為auto-inc Locking,也就是自增長鎖,這種鎖其實采用的是特殊的表鎖機制,如果insert操作出現在一個事務中,這個鎖是在insert操作完成之後立即釋放,而不是等待事務送出。

按鎖的類型分

▐ 全局鎖

所謂全局鎖,其實就是給整個資料庫執行個體加鎖。

資料庫執行個體與資料庫是有所差別的:

  1. 資料庫,就是儲存資料的倉庫,具體到mysql中,資料庫其實是一系列資料檔案集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database,比如建立資料庫語句就是 create database...)。
  2. 資料庫執行個體,是指通路資料庫的應用程式,在Mysql中,就是mysqld程序了。
  3. 簡單來了解,資料庫執行個體中包含了你建立的各種資料庫。

如果給資料庫執行個體加全局鎖會導緻整個庫處于隻讀狀态(這是非常危險的)。

一般來說,全局鎖的典型使用場景是用于全庫備份,即把資料庫中所有的表都select出來。但是要注意,讓整個庫都處于隻讀狀态,會導緻一些嚴重的問題:

  1. 在主庫上加全局鎖,在加鎖期間,不能執行任何更新操作,業務基本上很多功能都不可用了;
  2. 在從庫上加全局鎖,在加鎖期間,不能執行主從同步,會導緻主從同步延遲。

全局鎖的加鎖語句是: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解除全局鎖的方法是:

  1. 斷開執行全局鎖的session即可;
  2. 執行解鎖sql語句:unlock tables;

如果需要個資料庫備份的話,可以使用官方自帶的邏輯備份工具mysqldump。

既然已經有了dump工具,為什麼還需要 FTWRL 呢?一緻性讀是好,但前提是引擎要支援這個隔離級别。比如,MyISAM 這種不支援事務的引擎。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 FTWRL 指令了。

FTWRL 前有讀寫的話,FTWRL 都會等待讀寫執行完畢後才執行。

FTWRL 執行的時候要刷髒頁的資料到磁盤,因為要保持資料的一緻性 ,是以執行FTWRL時候是所有事務都送出完畢的時候。

全局鎖的實作還是依賴于中繼資料鎖的。

▐ 中繼資料鎖

中繼資料鎖(MetaData Lock),也叫MDL鎖,是用來保護中繼資料資訊,系統級的鎖無法主動控制。在MySQL5.5版本,開始引入MDL鎖,主要是為了在并發環境下對DDL、DML同時操作下保持中繼資料的一緻性。比如下面這種情況:

隔離級别:RR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如果沒有中繼資料鎖的保護,那麼事務2可以直接執行DDL操作,導緻事務1出錯。MYSQL5.5版本的時候加入 MDL 鎖,是為了保護這種情況的發生。由于事務1開啟了查詢,那麼獲得了中繼資料鎖,鎖的模式為MDL讀鎖,事務2要執行DDL,則需獲得 MDL 寫鎖,由于讀寫鎖互斥,是以事務2需要等待事務1釋放掉讀鎖才能執行。

  1. 對表中的記錄進行增删改查(DML操作)的時候,自動加MDL讀鎖;
  2. 對表的結構(DDL操作)進行修改的時候,自動加MDL寫鎖。
  • MDL鎖的粒度

MDL鎖是Mysql伺服器層面中實作的,而不是在存儲引擎插件中實作。按照鎖定的範圍,MDL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 MDL鎖的模式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 頁級鎖

MySQL中鎖定粒度介于行級鎖和表級鎖中間的一種鎖。表級鎖速度快,但沖突多,行級沖突少,但速度慢。是以取了折衷的頁級,一次鎖定相鄰的一組記錄。不同的存儲引擎支援不同的鎖機制。根據不同的存儲引擎,MySQL中鎖的特性可以大緻歸納如下: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頁級鎖是MySQL中比較獨特的一種鎖定級别,應用于BDB引擎,并發度一般,頁級鎖定的特點是鎖定顆粒度介于行級鎖定與表級鎖之間,是以擷取鎖定所需要的資源開銷,以及所能提供的并發處理能力也同樣是介于上面二者之間。另外,頁級鎖定和行級鎖定一樣,會發生死鎖。

鎖定粒度大小比較:表級鎖 > 頁級鎖 > 行級鎖

▐ 表級鎖

表鎖在上文我們已經介紹過,相比于行鎖的細粒度加鎖,表鎖是對整張表加鎖。由于是對整張表加鎖,就沒有行鎖的加鎖方式那麼複雜,是以加鎖比行鎖快,而且不會出現死鎖的情況(因為事務是一次性擷取想要加的表表鎖),但是表鎖也存在一些問題:鎖的範圍過大,在并發比較高的情況下,會導緻搶鎖的沖突機率變高,這樣并發性能就大打折扣了。

  • 表鎖的加鎖方式

引擎選擇MYISAM時

MYISAM引擎隻支援表鎖,不支援行鎖。

手動添加表級鎖的語句如下:

加表讀鎖:lock table {tableName} read;

2、加表寫鎖:lock table {tableName} write;

3、釋放表鎖:unlock tables;或者用戶端斷開連接配接也也會自動釋放鎖           
  1. 更新語句(update、delete、insert):會自動給涉及的表加寫鎖

引擎選擇InnoDB時

InnoDB引擎同時支援行級鎖和表級鎖,預設為行級鎖。

給InnoDB引擎的表手動加鎖,也同樣使用 lock table {tableName} read/write 語句進行讀/寫鎖的添加。

除此之外,innodb還支援一種表級鎖:意向鎖(上文已經介紹過)。

總的來說,InnoDB引擎的表級鎖包含五種鎖模式:

  1. LOCK_IS:表意向讀鎖
  2. LOCK_IX:表意向寫鎖
  3. LOCK_S:表讀鎖
  4. LOCK_X:表寫鎖
  5. LOCK_AUTO_INC:自增鎖

▐ 行級鎖

在編寫業務代碼的過程中,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行級鎖了(表級鎖由于性能問題,一般不推薦使用)。相比于表級鎖,行級鎖具有明顯的性能優勢:

  1. 沖突少:多線程中通路不同的記錄時隻存在少量鎖定沖突;
  2. 鎖的粒度小:可以長時間鎖定單一的行,對其他的行沒有影響,是以并發度是最高的;

但是使用行鎖時,一旦稍不注意,是非常容易出現死鎖的(表鎖就不存在死鎖現象),是以使用行鎖需要注意加鎖的順序和鎖定的範圍。

InnoDB的行鎖是通過對索引項加鎖實作的,這表示隻有通過索引查詢記錄時才會使用行鎖,如果不走索引查詢資料将使用表鎖,則性能會大打折扣。

需要記住:行鎖也叫記錄鎖,記錄鎖都是加在索引上的。

  1. where條件指定的是主鍵索引:則在主鍵索引上加鎖;
  2. wehre條件指定的是二級索引:記錄鎖不僅會加在這個二級索引上,還會加在這個二級索引所對應的聚簇索引上;
  3. where條件如果無法走索引:MySQL會給整張表所有資料行加記錄鎖,存儲引擎層将所有記錄傳回由MySQL服務端進行過濾。

行級鎖的幾種類型:

  • 記錄鎖:LOCK_REC_NOT_GAP(隻鎖記錄)

記錄鎖是最簡單的行鎖。比如在RR隔離級别時,執行 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id = 1 for update 語句時,實際上是對 id = 1 (這裡id為主鍵)這條記錄上鎖(鎖加在聚簇索引上)。

記錄鎖永遠都是加在索引上的,就算一個表沒有建索引,資料庫也會隐式的建立一個索引。如果 WHERE 條件中指定的列是個二級索引,那麼記錄鎖不僅會加在這個二級索引上,還會加在這個二級索引所對應的聚簇索引上。

注意,如果 SQL 語句無法使用索引時會走主索引實作全表掃描,這個時候 MySQL 會給整張表的所有資料行加記錄鎖。

如果一個 WHERE 條件無法通過索引快速過濾,存儲引擎層面就會将所有記錄加鎖後傳回,再由 MySQL Server 層進行過濾。在沒有索引時,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鎖資源,增加資料庫的開銷,而且極大的降低了資料庫的并發性能,是以說,更新操作一定要記得走索引(因為更新操作會加X鎖)。

  • 間隙鎖:LOCK_GAP(隻鎖間隙)

間隙鎖是一種區間鎖。鎖加在不存在的空閑空間上,或者兩個索引記錄之間,或者第一個索引記錄,或者最後一個索引之後的空間,用來表示隻鎖住一段範圍(一般在進行範圍查詢時且隔離級别在RR或Serializable隔時)。

一般在RR隔離級别下會使用到GAP鎖。使用GAP鎖,主要是為了防止幻讀産生,在被GAP鎖鎖住的區間,不允許插入資料或者更新資料。

間隙鎖的産生條件:innodb的隔離級别為 Repeatable Read 或者 Serializable。

間隙鎖的作用範圍說明:

MYSQL中鎖的各種模式與類型按鎖的模式分按鎖的類型分結語

以Student表作為樣例資料,id為主鍵,stu_code為學生編号,添加普通索引。

間隙鎖區域定義:

  1. 根據檢索條件向左尋找最靠近的值A,作為左區間,向右尋找最靠近的值B,作為右區間,間隙鎖為(A,B)
  2. 向左找不到最近的值A,也是就無窮小,作為左區間,向右尋找最靠近的值B,作為右區間,間隙鎖為(無窮小,B)
  3. 向左找到最近的值A,作為左區間,向右尋找不到最近的值B,也就是無窮大,作為右區間,間隙鎖為(A,無窮大)

區間(A,B)示例:

事務1: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_code = 4 for update           

事務2: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 2, 'A');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4, 5, 'B');
           

根據事務1的sql語句分析,間隙鎖的範圍是:stu_code = 4記錄是存在的,是以左區間為最近的索引值為stu_code = 3,右區間為最近的索引值為stu_code =7,是以間隙範圍為:(3,7),是以事務2的兩個insert 語句,一個在範圍外,一個在範圍内,在範圍外的能插入,而範圍内的則阻塞,是以(2,2, 'A')能插入成功;(4,5, 'B')插入阻塞。

區間(無窮小,B)示例:

事務1: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_code = 1 for update           

事務2: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 0, 'c');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 2, 'r');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5, 2, 'o');
           

根據事務1的sql語句分析,間隙鎖的範圍是:stu_code = 1 是存在的,左邊最近沒有記錄,是以是左邊的無窮小,右邊最近的索引值為 stu_code = 3,是以間隙鎖範圍為:(無窮小,3)。是以事務2的第一個和第二個insert sql語句執行被阻塞,是在間隙鎖範圍内的。第三個insert sql語句能執行成功,不在間隙鎖範圍内。

區間(A,無窮大)示例: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_code = 7 for update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 2,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0, 22, 'j');
           

根據事務1的sql語句分析,間隙鎖的範圍是:stu_code = 7 是存在的,左邊最近的索引值為 stu_code = 4,而右邊是沒有索引值的,是以間隙鎖的範圍為:(4,無窮大),第一個inset語句能執行成功,不在間隙範圍内;第二個insert語句執行被阻塞,是在間隙鎖範圍内的。

如果查詢語句在資料庫中沒有記錄,那該怎麼鎖呢?

以上是查詢是有記錄的,如果查詢語句在資料庫中沒有記錄,那該怎麼鎖呢?咱們繼續往下:

update student set stu_name = '000' where stu_code = 10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 2,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ues(20, 22, 'j');
           

根據上面的執行語句是找不到記錄的,向左取最近的記錄(10,7,‘小明’)作為左區間,即間隙鎖的範圍是:(7, 無窮大),第一個insert語句不在區間範圍内,能執行成功;第二個insert執行語句在區間内被阻塞,執行失敗。如果事務1的where 條件是大于10,也是向左找最近的記錄值作為左區間,是以間隙鎖的範圍也是:(7, 無窮大)

總結:間隙鎖産生的條件

RR/Serializable隔離級别下:Select ... Where...For Update 時:

  1. 隻使用唯一索引查詢,并且隻鎖定一條記錄時,InnoDB會使用行鎖。
  2. 隻使用唯一索引查詢,但是檢索條件是範圍檢索,或者是唯一檢索然而檢索結果不存在(試圖鎖住不存在的資料)時,會産生 Next-Key Lock。
  3. 使用普通索引檢索時,不管是何種查詢,隻要加鎖,都會産生間隙鎖。
  4. 同時使用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時,由于資料行是優先根據普通索引排序,再根據唯一索引排序,是以也會産生間隙鎖。
  • 下一鍵鎖:LOCK_ORDINARY,也稱Next-Key Lock

Next-Key鎖是 record lock + gap lock 的組合。和間隙鎖一樣,在 RC 隔離級别下沒有 Next-key 鎖(除非通過修改配置強制開啟),隻有 RR/Serializable隔離級别才有。

MySQL InnoDB工作在可重複讀隔離級别(RR)下,并且會以Next-Key Lock的方式對資料行進行加鎖,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幻讀的發生。Next-Key Lock是行鎖和間隙鎖的組合,當InnoDB掃描索引記錄的時候,會首先對索引記錄加上行鎖(Record Lock),再對索引記錄兩邊的間隙加上間隙鎖(Gap Lock)。加上間隙鎖之後,其他事務就不能在這個間隙修改或者插入記錄。

當查詢的索引含有唯一屬性(唯一索引,主鍵索引)時,Innodb存儲引擎會對next-key lock進行優化,将其降為record lock,即僅鎖住索引本身,而不是範圍。

  • 插入意向鎖:LOCK_INSERT_INTENSION

插入意向鎖,插入記錄時使用,是一種特殊的間隙鎖。這個鎖表示插入的意向,隻有在執行insert語句的時候才會有這個鎖。

假設有索引記錄的值分别是id = 1和id = 5(1到5之間沒有記錄),單獨的事務分别嘗試插入id = 2和 id = 3,在獲得插入行的排它鎖之前,每個事務都是用插入意圖鎖來鎖定1和5之間的空間,但是不會互相阻塞。因為插入意向鎖之間是不會沖突的。

插入意向鎖會跟間隙鎖或者Next-Key鎖沖突:間隙鎖的作用是鎖住區間防止其他事務插入資料導緻幻讀。

在上面的場景中,假設提前有事務A擷取了id 在(1,5)區間的間隙鎖,那麼事務B嘗試插入 id = 2時,會先嘗試擷取插入意向鎖,但是由于插入意向鎖和間隙鎖沖突,導緻插入失敗,也就避免了幻讀産生。

結語

MYSQL的鎖機制非常複雜,在實際的開發工作中,對于隔離級别的設定都需要非常謹慎,比如RR級别會比RC級别多出一個間隙鎖,這就可能導緻嚴重的性能問題。本文從鎖的模式和鎖的範圍對MYSQL鎖的分類進行了簡單介紹,希望我們在面向資料庫開發的過程中,能夠仔細分析研究我們的SQL語句是否合理(尤其需要注意是否會産生死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