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伺服器~妙啊!

我是來自濟南的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大四學生,本地的VMare是真的難用,不過以前的無知讓我一直在用着,直到後來随着學習redis,kafka等元件,我的,每月藍屏比大姨媽還多的電腦終于挺不住了(T▽T),在看視訊的時候了解到阿裡雲,哎牛批,我就趕快來用啦,阿裡雲幫助操作zhn真的很人性化!!他知道來申請的大部分是學生沒接觸過,是以一步一步的引導,把流程化簡為繁,真是為了使用者考慮!然後上手後沒想到這麼簡單!咔咔做個登入比在自己電腦快100倍,真正诠釋磨刀快比砍柴功!!

在學習配置叢集的時候有以下總結收獲:

配置redis.conf

進入到redis的安裝目錄找到redis.conf,我一般不直接在原來的配置檔案修改,複制一份,命名redis-7000.conf,打算部署7000-7005一共6個節點,每個節點的配置檔案名就是端口名。

cp redis.conf redis-7000.conf

主要做以下修改

#端口号
port 7000
#背景啟動
daemonize yes
#允許遠端連接配接
protected-mode no
#不限制IP
注釋掉bind 127.0.0.1或改為bind 0.0.0.0
#指定檔案存儲的位置,aof檔案什麼的
dir /usr/local/redis/data
#開啟叢集模式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00.conf
           

2.2 複制6份

#複制一份并将檔案裡的7000全改為7001
sed "s/7000/7001/g" redis-7000.conf > redis-7001.conf
#剩餘4個一樣的操作
bin/redis-server 配置檔案,比如我這裡是/usr/local/redis/conf/redis-7000.conf,6個全部起起來。
           

2.4 建立redis叢集

需要在阿裡雲背景安全組和伺服器的防火牆中将7000-7005,17000-17005開放。(17000-17005是redis叢集總線産生的端口:用戶端通信端口 + 10000)

#檢視防火牆狀态:
firewall-cmd --state
#防火牆開放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端口/tcp --permanent
#重新整理防火牆:
firewall-cmd --reload
           

是src下的redis-cli,不是bin下的.

-replicas 1表示一個master拖一個salve,比如我現在是6個節點,那麼前三個就是master,後三個是salve。

IP最好使用外網IP,我測試的時候原本填寫的127.0.0.1,結果Springboot連接配接redis叢集時連接配接不上。

哎呀,還沒用幾次,就到期了。學生狗還是想多使用一段時間,然後下一步把自己的項目放上去!真正實作自己的雲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