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來源:《雲上的中國——激蕩的數智化未來》

作者:阿裡雲 x 吳曉波

編輯:阿裡雲研究院  張楠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編者按:

漢源縣把花椒産銷的整個農業環節全部“上雲”,實作全流程數字化,傳統種植模式在花椒地裡已成為過去,手機變成了新農具,資料成為新農資,種田成為新時尚。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導語

數字農業,就是農業資料資料化,生成資料答案;就是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測數字化,提升農産品的品質;就是農業管理可視化,利用手機端實作農事線上;就是産品溯源透明化,打造全鍊路的溯源系統,追溯農産品從播種、生長到餐廳的全過程。

不管是花椒、蔬菜,還是任何農産品,都可以用數字化的方法,把它拉入數字世界。從生産端開始,打透撮合交易的中間瓶頸,直接面向消費者和最終經銷商,到最後形成一個産業鍊的洞察。

——吳志剛

賽迪智庫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所長、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副主任

花椒,是原産于中國最早的“椒”,有2600年以上的種植曆史。而香料界的全球寵兒胡椒,由張骞從西域引進,辣椒在明朝才傳入中國。幾乎隻有中國人吃花椒,它曾和皮蛋一起,被西方人票選為最恐怖的食物。

西南山區的偏遠小縣——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所産花椒,色澤丹紅、芳香濃郁、粒大油重,是為花椒之上品。十幾年間,漢源花椒正在被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僅成為中國的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和馳名商标,還在2019年進入了歐盟的地理标志保護名錄。這意味着,獲得最嚴苛的歐洲市場準入許可後,漢源花椒能夠進入全球市場,友善各地華人購買。

但長期以來漢源花椒沒有廣為人知的商品品牌,花椒的香氣如何能傳到更遠的地方?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01 “花椒地”來了資料工程師

于廚師而言,花椒是一味“添加少許”的調料,對農業大縣漢源來說,花椒卻是“主菜”。漢源縣有33萬人,90%以上從事農業生産,全縣種植花椒20餘萬畝,年産花椒3000萬斤。花椒種得好不好、賣得好不好,既關乎農民收入,也事關當地農業、農村發展。

漢源地處山區,地無三尺平,多為零散的“蛙跳田”“鬥笠地”,無法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産。實際上,西部山區的農田,面貌幾乎是一緻的,農民肩挑背馱,面朝黃土耕作,現代農業的春風,尚未吹拂到這些高高低低的山地。

除了土地因素,漢源農業還面臨着生産成本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弱、品牌紅利不聚焦等痛點。

從2019年開始,漢源的農田裡發生了一些變化:花椒地裡,來了資料工程師,他們挽起褲腳,和當地農民一起,在田間地頭安裝起了微型氣象站、土壤傳感器、病蟲情測報、智能灌溉等“物聯網”裝置。

千餘年沿襲穩固下來的種植模式,邁出了改變的一步。花椒地裡,吹響了改革傳統農業的号角。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探索數字農業,漢源縣和阿裡雲雙方圍繞着一個詞——線上,主要有三個關鍵動作:

其一,在農田做物聯網改造,讓土地、農作物的實時狀态聯網線上,在虛拟世界模組化,實作土地“資産”資料化。從2019年建成的600畝“試驗田”起步(目前正處于快速建設期),到2022年,漢源花椒的“數字化”種植基地将達到26個、5萬畝。

其二,合作成立阿牛農業科技公司(漢源國資控股)(以下簡稱“阿牛公司”),開發出農事App,讓農事“業務”線上、農業專家線上、農資供應線上,用數字化的方式,讓農事更精準。

其三,開設漢源花椒官方旗艦店、建立盒馬鮮生直采基地等,提升農産品線上銷售比例,推動農業品牌數字化。

總體而言,漢源縣和阿裡雲正在進行的農業探索,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驅動,深入了種植、管護、銷售全過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對農業傳統供應鍊和服務體系進行逆向改造。目前,漢源縣的數字農業已經初具成效:農業管理更精準,農民種地更便捷,産品銷售更簡便。

02 手機變成了新農具

花椒地裡安裝的物聯網裝置,不是看起來高大上的“花架子”,而是實打實對種植環節産生了作用的。

這些裝置可以對氣候環境、土壤狀況、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使得土地、農作物聯網線上,形成資料,可視化回報到手機端App,輔助“椒農”标準種植、規範種植。

舉個例子,花椒地裡埋設了傳感器,土壤缺少水分、缺少肥力了,地塊的主人會在手機上收到提示,該澆水、該施肥了,澆多少水、施多少肥,可以量化提醒。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裝置的另一端,還連接配接着農業專家。阿牛公司聘請了農業大學的教授,他們根據田間地頭的實時監測和資料回報,在App上釋出目前農事提醒、線上答疑、進行視訊講座,為不會、不懂、沒地方可學的農民提供線上農事指導。

過去,花椒專家指導農戶種植,隻能翻山越嶺,一家一家去走,成本太高了。即使政府組織專家講座,也隻能到一個鄉鎮、一個村去開課,受益人非常有限。現在,農民坐在家裡,在手機上就能學習如何剪枝、如何防止病蟲害,享受到及時、先進、專業的農業科技賦能。

“椒農”購買種苗、化肥、農藥,也隻需動動手指,線上下單,送貨上門。翻山越嶺去趕集,可能買到假種子、假化肥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如果購買農資一時缺少資金,可以在App線上申請惠農貸款。土地、花椒樹等資料“資産”可以為農戶的信用背書。“不需要去城裡求人找行長,也不用難為情去開口借錢。三分鐘填一張表單,一秒鐘到款,零人工幹預。比如說,有5畝花椒地,可以貸1萬元,如果農戶家裡還有一個孩子是在讀大學生,可以再多貸1萬元。

在漢源,手機成了新農具。科學種植、管護技術通過手機深入椒園,種出來的花椒一年比一年結得好。老百姓拿着手機在田間地頭直播,網上賣貨,實作了增收緻富。

03 資料成為新農資

喜食麻辣之人,知曉漢源花椒好,至于為什麼好,他們并不一定能說得上來。

阿裡雲的資料工程師和農業科學家一起,在漢源掘地三尺,把土地和氣候等影響作物的因素轉換、分析成為資料資料,去尋找花椒品質和生長環境之間的關聯,去探尋風味背後的秘密。

哪些因素導緻花椒品質好?過去老農隻是靠經驗,現在通過挖掘資料和算法,轉換成因子清單,它能告訴椒農,怎樣的日光、怎樣的風和雨、怎樣的土壤和海拔,生長出來的花椒格外香,出油量尤其高。農業需要從經驗主義走向科學主義,“種什麼”“怎麼種”都應該有數可查、有據可依。

漢源是花椒之鄉,還有甜櫻桃之鄉、西部花果第一縣的美譽。以前,“種什麼”全靠農民自己判斷,砍了花椒,種了櫻桃,過兩年,又換種柑橘。通過土地資産資料化,如今農業主管部門可以科學引導作物的種植,讓資料去幫助農民做出選擇。

此外,通過大資料的分析,漢源縣的農産品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銷售和價格預測來進行智能化生産,實作訂單式加工,最大限度規避市場風險。

漢源和阿裡雲一起,依托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技術,建成了智能化決策、精準化種植、标準化管理、智能化加工為一體的農業資料分析平台,把資料資料與農業生産結合,形成了“新農資”,真正實作智慧種地。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04 “阿牛”牛不牛,看農民包標頭

給合作成立的農業科技公司征名時,有人提議:因為阿裡雲牛,漢源特色農業産業也牛,就叫“阿牛”吧!“阿牛牛不牛,要看農民包標頭。農民包包鼓起來,才能算是真的牛。”對于農民來說,科技、創新、轉型這些詞彙離他們太遠,收入增加、腰包鼓起來才是他們最樸素、真實、迫切的願望。

漢源花椒存在“品牌紅利不聚焦”的痛點,實際上這是全國的特色農産品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拿“西湖龍井”來舉例,有50克賣300元的,也有50克賣30元的,在西湖邊逛一圈下來,不知買哪個好。

漢源花椒也是如此,是一個地域品牌,但是卻沒有廣為人知的商品品牌。沒有聚攏品牌紅利,會帶來惡性競争的惡果,市場是向下的,無人受益。

一些賣漢源花椒的網店,跟漢源縣一點關系都沒有,最大的一家,一年交易額将近8000萬元。假冒産品可以做到低價,對正宗産品造成了沖擊,這是漢源花椒最大的痛點。

漢源的對策,是品牌數字化。從種苗到土壤,到農事管護,再到産品銷售,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建立花椒的數字标準、電子标簽、溯源體系,“掃一掃”便知假冒和正宗,能夠溯源到準确的産地,進而提升漢源花椒的品牌價值,增強競争力。

案例酷丨漢源:一顆花椒的數字化之旅

此外,阿裡雲給漢源縣引入了電商合作夥伴,幫助“漢源花椒官方旗艦店”去更好地營運。“怎麼引流,怎麼宣發,怎麼服務,怎麼發貨,怎麼倉儲,怎麼供應,怎麼做文創開發?”線上銷售的全套商業思路,阿裡雲都帶到了漢源。

經“撮合”,盒馬鮮生在漢源建設了直采基地,漢源生産的花椒、櫻桃、蒜薹被擺上了盒馬的貨架。相比幫助漢源在網上賣貨,阿裡雲更重視消費資料對供應鍊體系的改造。過去賣花椒,不知道該賣給誰。現在,資料會給出答案。比如盒馬就曾經給漢源提出建議,蒜薹要區分采摘和包裝,老蒜薹賣到北方去,用來燒肉,嫩蒜薹賣到雲貴川,用來涼拌。

阿裡雲希望借此讓農産品收購、分揀體系、物流系統等農業配套和服務,告别過去野蠻生長的小、散、亂模式,帶來深層次的變化和整體的提升。

在漢源,網上賣貨成了“新農活”,昔日“背篼裝不下,汽車拉不滿,産品賣不出”的狀況得到了改善。漢源縣的電子商務突飛猛進。花椒、櫻桃、蘋果等特色農産品,三分之一通過網際網路銷售”。

漢源縣通過科技引入,打造全鍊路數字農業,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點亮了鄉村振興新希望。農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