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的技術“啟蒙”并不早,在上大學前,從未接觸過代碼和程式設計。
大學裡的一堂計算機課,讓他對解數學題的軟體深深着迷。
《數學之美》裡曾說過,“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編碼的方式,而語言的文法規則是編解碼的算法”。汪明夢想,有一天可以打造一個計算機代數系統。
十年過去了,計算機代數系統的夢想還在路上,但汪明已基于軟體開發積累的内功,用低代碼平台搭建起了一個安全生産綜合管控平台,并廣泛運用到化工、煤礦開采等領域。用技術的力量,為企業安全生産築起一道“防火牆”。

如今,他任徐州軟體協會副理事長,孔智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合夥人,不僅發表核心論文3篇,還出版了4本有關軟體技術的書,在多個IT社群發表博文,被人稱為“大牛”。
汪明的十年,也是一個技術人不斷求索、自我突破的十年。
一個技術夢,一個新領域
這十年,并不容易。一開始涉足技術領域,非科班的汪明舉步維艱。
分散的知識點如聽天書,即便是照着書本一步步實操也是漏洞百出。面對這些困難,汪明沒有放棄,他堅信“技術人就要坐的了冷闆凳”。
汪明開始在搜尋引擎裡檢索,查找答案,然後靜下心來一個個梳理問題。随着梳理的問題越來越多,他的知識儲備也越來越豐富,技能穩步提高。
“技術人員掌握好資料結構、算法,把技術内功和外功修煉好,一招一式去積累,雖然過程很枯燥,但是這樣三五年之後,再去程式設計,就駕輕就熟了。”
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是汪明的成功心得。
随着積累日深,汪明也逐漸發現,傳統軟體已難以适應客戶各種需求。
“以前的軟體開發,代碼是寫死,遇到問題,首先需要售前把問題回報到研發部綜合分析,再下發給開發部門,等到測試上線已經過了很長時間。”汪明介紹,然而高昂的時間成本并沒有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反而常因需求了解不到位事倍功半。
低代碼開發平台的出現,解決了軟體行業這一痛點。
汪明和他的團隊用1年多時間,研發出一個低代碼開發平台。并基于平台,利用物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企業安全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據專業統計,安全事故絕大部分是由于人不合規操作引發。
“防範事故,推進安全生産關口前移有兩步,風險管控不到位會變成隐患,而隐患未得到及時治理,則可能會發生事故。”據此,汪明基于低代碼平台建立了兩道防火牆,第一步:對企業風險進行辨識,然後對風險進行分級管理,通過教育訓練、風險預警、專人檢查等方式進行防控。第二步:對隐患問題進行整改。從成千上萬條資訊裡跟蹤隐患,超期自動觸發報警,保證每一條隐患都得到閉環治理。
同時,低代碼平台有一個好處,對于化工、煤礦等不同領域基礎資料的差别,可以很快進行調整。平台基于腳本思路即可配置個性化預警、報表導出等功能。
“随着全民IT普及,低代碼平台将是未來的趨勢,懂業務的人可以開發出更需要的子產品,更好更實用。”汪明相信,未來,人人都将是開發者。
軟體行業深耕十餘年,從一個技術小白成長為技術大神,再到如今的創業者,汪明深感覺識就是力量。汪明介紹,創業以來,他發現大學主修的管理學知識和IT技術可以很好地結合。既懂專業技術,又懂管理,為他所從事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助力,也讓他成就感倍增。
是技術員,更是一個布道者
汪明定位自己不僅是一個技術員,創業者,更是一個布道者。
汪明介紹,當年他初學技術,網站、論壇上的相關知識分享給了他很多幫助,後來初入行,他在工作中遇到不清楚的,也會在網上借鑒别人的經驗解決問題,這讓他觸動很大。
随着技術的沉澱,能力的提升,汪明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他就想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去,同時,通過寫文章的方式,來驗證自己對技術是否掌握的好。
汪明說,教學相長是兩個層次的,通過寫文章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自己更好掌握技術,還能教會别人,把知識、經驗分享出去,讓需要的人少走一些彎路,這讓他感覺很是自豪。
是以,多年來汪明一直堅持技術寫作,并有了自己的寫作經驗。他說到:
技術分享,分幾個層次。一是,對于初寫者來說,要養成技術寫作的習慣。
技術寫作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攻克了某個難題後,不要顧忌表達是否合适,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心得體會,用初學者的方式,用文章的方式表達出來,時間長了,這能累積成自己的知識庫。
二是,通過寫作,觀察自己部落格的評論,浏覽量,來作為自己目前文章好壞的一個參考。
通過多年經驗,汪明發現好的文章一定是圖文并茂的。圖檔優于文字,清晰的原理,輔助文字進行解釋,傳播效果更好。例如,軟體從業者寫一篇關于程式設計的文章,首先給出原理示意圖,并配上核心代碼,再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重新複現出來,一篇有理論有實踐的技術文章就出來了。
此外,初寫者若是寫不好文章,可以借鑒業界大佬文章是怎麼寫的,多學習,擇優補短。
三是,多寫專題。專題是一系列文章,體系性非常強。比如寫一些程式設計技巧的文章,可以由淺入深寫,思路很清晰,也便于初學者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寫出來後,對某些要求特殊掌握的技能,或者容易出錯的環節,可以做出特殊标記,甚至融入自己的總結,這樣整個文章就更加豐滿,更易學習者了解。
汪明回憶,最早的時候,程式設計社群相對比較少,論壇比較多,在部落格上寫了文章,下面會有很多正向評價,很受鼓勵,也因為自己寫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别人,感覺很有價值,也很有成就感。
技術人,練好内功很重要
如今,阿裡雲推出“乘風者計劃”,鼓勵部落客入駐平台,讓汪明很受鼓舞。
而且,開發者社群上積累了非常多内部技術人寫的高品質的文章,實踐應用比較多,借鑒性很強,能學到很多知識。阿裡雲鼓勵更多的IT部落客入駐,内容更加多元化。阿裡雲為IT部落客提供了一個大平台上,激勵大家持續高品質的進行寫作,進行技術的輸出總結,這對于IT部落客自身而言,也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式。
對于軟體程式設計的學習者們,汪明建議不能沉迷某種語言,而應該看到本質。
他介紹當初自己剛開始接觸程式設計的時候,發現要學習的很多,有Java程式設計,及各種語言程式設計,汪明咨詢身邊人,哪個更好,大家都說好,他就都學了。
實際上語言有道和術的差別,汪明解釋,程式設計是術層面的,思想是道,道可以了解為底層、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它往往是不變的;在底層原理基礎上,去具體學某一種語言,在這樣的前提下,程式的性能、擴充性都會有提升。
雖然已成長為技術大牛,但是汪明明白,技術創新是沒有盡頭的,是以一直以來他都嚴格要求自己,除了按照公司要求,保質保量完成開發,還要把握住使用者需求,給出一個高品質的設計方案。
最後,一名優秀的技術員往往是樂于進行技術布道的,汪明希望今後盡可能多的分享出自己的技術經驗,幫助更多有需求,努力上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