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美又治愈,武漢《窗外的鳥》獲圖書大獎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1月8日訊(記者郭可滢)7日下午,在西北湖廣場的德芭與彩虹書店内,“妙想江漢——發現西北湖之美”暨“書香湖畔”讀書活動,邀請到《窗外的鳥:武漢宅家觀鳥報告》作者、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顔軍,他向讀者分享了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抒發人與鳥兒和諧共處的情懷。

又美又治愈,武漢《窗外的鳥》獲圖書大獎

顔軍給大家分享創作過程。孫大衛 攝

“2020年初,關在家中,隻能透過窗戶,用望遠鏡看窗外的鳥。我們23個觀鳥愛好者把這段時間内的觀鳥報告集結成冊,出版了《窗外的鳥》(簡稱)這本書。”在讀書分享會上,顔軍用一張張鳥兒在不同場景下的照片,回憶那段時光裡他們看到的美景。“這是一張麻雀正在吃螽斯(一種蟲子)的照片。麻雀是最喜歡湊在人堆裡的鳥,你在武漢總能看到它們成群結隊的壯景。” 顔軍透露,書中分享了人類曆史上多次的“消滅麻雀”運動,最後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蟲害,“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善待生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今天,我們要讓麻雀自由地繁衍。”

“觀鳥之靈動,也在那段特殊時期帶給我們歡樂,幫助緩解焦慮。”顔軍展示了一張兩隻緊挨彼此的珠頸斑鸠的照片,“這是在我們家窗外拍到的畫面,它們起初是在談戀愛。這一幕吸引了我女兒的注意,之後她每天都做起了觀察日記。其實她過去并不愛好觀鳥,但卻因為它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記錄了鳥兒開始繁殖、生寶寶到哺育後代的全過程。” 顔軍說,通過觀察鳥兒的舉止,我們發現它和人類十分相似,不同物種的母愛也可以打動人,“雖然人類是高等動物,但本質上我們和鳥兒一樣也是平等的物種,擁有同樣的情感。”

翻開《窗外的鳥》,鳥兒各種姿勢和行為的照片會讓你驚呼“原來你是這樣的鳥!”“這是一個觀鳥愛好者郝麗娟抓拍到的一隻正在雨中洗澡的鳥兒。”顔軍說,鳥兒非常有意思,人類遇到雨會躲起來,而它卻十分享受在雨中的時刻。“還有一位叫王琳的觀察人,抓拍了一張白鹭正涉水捕魚的照片。在他的記錄中提到,觀察白鹭捕魚會發現它們精湛的技巧和足智多謀:無論是渾水摸魚,還是以靜制動,它們都深得要領。”

據顔軍透露,《窗外的鳥》一書剛榮獲了深圳坪山自然博物圖書“讀者推薦大獎”,而這樣的成績也離不開德芭與彩虹書店老闆曾剛的努力,他是這本書的美學編輯。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封面,是曾剛聯合畫家陳驚共同完成的,“這個封面來自于陳驚在疫情期間所畫的一幅作品——一扇窗戶外有一片藍灰色的樹林,林間飛過了一群白鹭。我們還用镂空燙金的工藝,在畫中添加了2隻大小不一的燕子,并在書中夾了一張喜鵲剪影的書簽,因為喜鵲代表了新生和希望。”

又美又治愈,武漢《窗外的鳥》獲圖書大獎

分享會上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孫大衛 攝

“這個封面,讓這大學普書籍添加了藝術性和人文關懷。”翁方倩是一名獨立設計師,她帶着2歲的寶寶來參加這場讀書分享會,她非常喜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我帶寶寶一起看這本書,雖然他年紀還小,但看到這些靈動的鳥兒照片,他也忍不住叫出‘小鳥’兩個字。”

又美又治愈,武漢《窗外的鳥》獲圖書大獎

看來,寶寶也喜歡上了《窗外的鳥》。孫大衛 攝

這場讀書會由江漢區北湖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現場還來了一群藏族、蒙古族、回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在漢同胞,以及一位來自以色列的外籍女性Roberta,他們在顔軍老師的分享中,發現了武漢另一面的美:人和鳥兒和諧相處的生态之美。

【編輯:張文輝】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