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王安石曾在《烏江亭》一詩中寫道:“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曆史最為著名的兩軍相争莫過于秦滅之後的楚漢争霸了。一方是兵強馬壯的項羽,一方是善于周旋的劉邦。幾載春秋互為沖突,終究是讓漢室奪了天下。雖然西楚霸王是一個極具争議性的人物,但這次失敗實在是太過遺憾了。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從公元前208年擁立楚懷王開始,楚漢之間的較量就已經開始了。在那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号召之下,掌握天下的吸引力已經超過了一切。項羽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名将,公元前232年出生于将門之後,每次交鋒都能打的對手無力招架。

可相反的是,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劉邦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市井之人。他從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上來,根本不會項羽那一套古闆的路子。這種從根本觀念上的差别,直接導緻哪怕楚軍實力強勁,卻始終無法傷到漢軍的根本。而在這段時日裡西楚霸王唯一一個消滅這位對手的最好機會,就是那著名的“鴻門宴”了。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公元前207年,劉邦在謀士張良的協助下順利搶先入主霸上,受降子嬰,宣布了秦朝的結束。對于這樣的結果,剛剛和秦軍主力惡戰一場的項羽頓時憤怒無比。成功果實被人竊取,這直接讓他恨不得立刻與之決一死戰。

然而這時,來自漢軍的左司馬曹無傷蟠桃前來,向楚霸王透露劉邦準備在鹹陽稱王了。這個消息宛如火上澆油直接點燃了他的憤怒,當即準備直接宣戰了。據《史記》描述,楚軍一共有40萬人,大概是漢軍力量的四倍,毫無疑問這是個危機至極的信号。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但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伯父竟然和張良有着過命的交情。在互相通告資訊後,憑借大謀士的智計,已經大軍集結的楚霸王居然被項伯用“義”之道勸住了,轉為舉辦一場宴會。而很快,劉邦一行6人和百餘護衛奔赴鹹陽郊外,前往鴻門宴。

早在第一次與劉邦打交道的時候,亞父範增等人就已經多次建議項羽除掉他。而這次宴會上正是最好的機會,尤其是他如今已成氣候了。可在宴席上,這位漢王表現出了一副絕對的懦夫姿态,盡管安排了“項莊舞劍”這樣的行刺,但在半路出現的猛将樊哙之下也隻好不了了之。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内有樊哙、張良陪坐,外有夏侯嬰、紀信等人待命,除掉沛公的機會已經一點點的溜走了。可盡管範增急得不行,但坐在主位的項羽看着劉邦那副擔驚受怕的樣子,始終沒有下令動手。在楚霸王的心理,如此懦弱膽小的一個人,憑什麼和他争天下?這也許就是出身名門和底層之間最大的差别所在了。

最終,劉邦借着樊哙的掩護,利用上廁所為借口在4個護衛的保護下逃走了。而最後留下來殿後的那個人,則是真正的關鍵張良。首先他利用巧妙的言辭為沛公的離開找了借口,并獻上了玉璧作為賠禮。之後在仗着項伯的存在和項羽重禮重義的性格,以不斬來使為底氣泰然自若的離開。這場範增處心積慮的殺局,就這樣無形被破了。

鴻門宴上,劉邦一行6人卻隻有5人離開,留下的那人是誰?結局又如何?

這之後,劉邦在張良等人的輔佐下日益強盛,而項羽則是慢慢地失去了人心。後續的楚漢之争裡,盡管楚軍戰力強盛,但在漢軍層出不窮的計策裡再無優勢可言。公元前202年,在韓信四面楚歌之計下,西楚霸王兵敗垓下,不願逃跑自刎而亡。大業的成敗,往往就是在一個微小細節中決定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