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蜂人” 老譚的甜蜜脫貧路

重慶忠縣野鶴鎮的譚乾平對養蜂幾近癡迷,他帶領鎮上的養蜂隊一年收蜜5萬斤,上了各大媒體頭條#男子癡迷養蜂帶老鄉增收500萬#。

“蜂人” 老譚的甜蜜脫貧路

忠縣曾是一個貧困縣,近年來靠蜂蜜産業脫了貧。2020年,重慶蜂群保有量将達150萬群。

但是相比很多區縣的蜂蜜産業都夭折了,忠縣卻能真正靠它脫貧緻富,為什麼呢?

答案是不靠一家一戶小打小鬧,靠專業團隊和先進技術,保證蜂蜜的産量和品質。

原來鎮上與阿裡雲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合作,引入了“阿裡雲IoT+區塊鍊溯源”的智慧養蜂技術,部署了智能蜂箱、視訊監控、環境監控杆、資料大屏等裝置以及區塊鍊溯源平台、産銷協同溯源平台。這些“新農具”讓單箱蜂蜜産值提高30%,總體生産效率提升80%,帶來500萬元産值,也解決了“假蜂蜜”泛濫導緻的蜂蜜信任問題。

被稱做“蜂人”的老譚有30多年的傳統養蜂經驗,但是他并不固步自封。他說,有了新技術,不能迷戀傳統,技術加傳承才會讓蜂業走得更遠,更上一層樓。

養蜂隊裡的大學生蘭軍說:養蜂的場地一般是在山裡,周圍人迹罕至。傳統的養蜂人經常會去各個地方踩點,是以真的很苦。但現在有了阿裡雲IoT技術數字蜂箱,它還支援太陽能,在家就可以用手機通過攝像頭遠端操控野外蜂巢情況,比較哪個地方更好些,不用像以前那麼辛苦地去采點。并且,蜂箱還帶GPS定位,完全不怕丢。

智能蜂箱不僅具備傳統蜂箱的功能,還內建智能自控、AI識别、邊緣計算、資料分析等能力,配套IoT蜜蜂大資料平台和蜂場其他智能裝備,提供異常快速識别、動态監測、異常報警、精準管控、應急排程等功能。比如蜂門上有一個讀卡器,可以觀測資料,一眼就看得出來進去多少蜜蜂,出來多少蜜蜂。

現在老譚可以通過大資料在手機上監測到蜜蜂采蜜情況和天氣情況,這樣就減少了蜂農開箱頻次,降低蜂農勞動強度,進而減低用工成本,實作養蜂智能化、生産智能化,消費定制化,建構起一個綠色的養蜂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