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雲遷移的一些建議

注意事項:

雲遷移并不能解決所有上雲的事,以下幾種類型,因成功率幾乎為0,不建議進行雲遷移:1.應用廠商明确表示不支援雲化;2.應用廠商明确表示不提供雲環境下的技術支援;3.業務對實時性要求非常高,如毫秒級響應;4.資料庫使用雙機或資料庫叢集,如Oracle Rac等;5.非X86平台系統,如小型機等;6.以來特殊的外設(EVDO卡/特殊的語音闆卡/加密卡等PCI卡)或專用裝置(排隊機/LNS裝置/工控機)。

雲遷移詳細步驟

序号 項目 描述
現狀評估階段
1 資訊收集 通過工具收集工作負載的性能名額(CPU/記憶體/存儲IO/網絡IO);軟體、硬體:防止遷移對象遺漏。
2 業務調研 設計業務系統IT現狀和遷移風險及業務關聯的調研表,收集應用清單;以及遷移的商業需求和 IT 需求。
3 工作負載虛拟化評估 根據采集資料,分析評估虛拟化可行性。
4 應用關聯分析 分析應用之間的關聯關系,給出後續整合建議和遷移建議,以保證明施後對業務影響最小。
5 遷移環境評估 對應用系統的硬體環境和網絡環境進行評估,看是否滿足遷移需要;
6 軟/硬體資産虛拟化利舊評估 評估可利舊的軟體License資産;在整合場景,評估可虛拟化的舊硬體裝置。
7 可用性需求及風險評估 根據業務調研的需求和評估分析,針對不同應用整理對應的停機時間窗,識别關鍵應用遷移風險。
8 梳理歸結不建議遷移的業務系統。 針對無軟體開發商支援的、業務系統緊耦合部署的、業務文檔與業務運作現狀不符的、業務部署在非X86架構上的以及業務系統的運作依存在過時的中間件、存儲、資料庫上的等不具備遷移條件的業務。
規劃設計階段
容量規劃

根據目前應用以及性能資料,規劃:

1)VM規格,具體包括CPU、記憶體、存儲、網絡的規格;

2)整合政策:分析現有工作負載,均衡考慮同一實體機器 上,對不同資源的需求,提供整合建議;

3)預測模型:根據目前業務發展模型,估測出目前和以後的容量變化趨勢,給出建議。

遷移規劃

1、根據遷移後的應用部署調整需求或新的業務規劃需求,對資料中心架構的設計提出需求,并確定設計落地。新資料中心具體的架構設計,請參考資料中心內建設計指導書。

2、對搬遷過程中和搬遷後的網絡和配置,根據應用部署政策進行調整規劃,包括網絡結構、IP、防火牆、資料庫配置、用戶端配置等。

遷移政策制定 根據業務場景确定搬遷方式(應用搬遷或實體搬遷)、遷移步驟、分批、首次試點;避免資料大規模在廣域網上傳輸;
性能預估 對遷移後的應用性能進行預估,提前溝通遷移後性能變化。
業務應急預案 每個業務系統提供應急預案。用于業務遷移中進行業務倒換演練及應急方案指導,将現有項目中容易出現問題的點準備對應的應急方案
遷移驗證方案和計劃 制定遷移驗證的方案和用例、計劃。
遷移計劃制定 根據業務之間關聯情況和業務關鍵程度對應用進行分組,制定最終的詳細遷移計劃,包括遷移工具熟悉時間、資料上傳時間、最終同步時間;以及風險應對計劃。
遷移流程及分工 确定各種應用遷移的實際流程和分工合作界面。
實施階段
應急預案演練 對重要業務,遷移前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提前發現方案不足,確定業務連續性。
遷移技術服務 在背景資料中心部署業務遷移工具,對業務遷移工具進行測試,協助客戶對遷移工具開始正式遷移宣傳;
網絡調整 在資料中心搬遷過程中,涉及到流量模型的變化,例如多個資料中心變少,流量集中到某個機房,造成網絡帶寬的不均勻,需要對網絡重新調整,來适應基礎架構的整合。
實體搬遷 對實體裝置(如伺服器、儲存設備)的位置搬遷,包括打标簽、裝箱、貼封條、裝置搬運和安裝恢複。
應用搬遷實施 協助客戶按照遷移計劃将應用從傳統PC平台遷移到雲平台或者從原資料中心雲平台到新資料中心雲平台。
驗證階段
驗證 根據遷移驗證測試用例與客戶進行驗證,并對驗證結果進行驗收。
業務遷移監控 對遷移後的業務系統進行監控,保證安全運作一個月;確定遷移後的應用性能和使用者體驗。
業務遷移優化 針對評估結果和監控中發現問題,對業務系統制定改進措施,對業務進行優化。

雲是一種服務提供,核心是營運。上雲遷移是營運工作的起點。

雲遷移成功的标準:                   

從遷移服務商的視角來看,源主機的作業系統、中間件、應用等遷移到目标主機之後即認為遷移成功,具體的驗證等工作均交由客戶去完成;

從政企客戶視角來看,不僅需要完成遷移服務商的工作内容,而且客戶還需業務可以按照以前的習慣進行使用,資料沒有任何丢失、網速及運轉均良好,即認為遷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