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邬賀铨院士
編輯:張楠
來源:阿裡雲研究

網際網路的發展演進
網際網路最早是學術科研的網絡,當網際網路進入社會應用,誕生了中外一大批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随着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的出現,網際網路從數字化、網絡化走到了智能化,到現在進入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時代。網際網路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着不斷的挑戰,整個網際網路發展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回顧前十年的情況,超算、微處理器以及存儲、路由器、交換晶片、無線接口等領域,增長速度年均平均40%甚至到90%。
從2018年到2022年分成三個階段,可以看到整個通信的網絡發展速度在提升,根據Cisco VNI 報告,固網的接入速率五年來增長數倍;過去十年,對時延的要求從40毫秒嚴格到1毫秒,嚴格了40倍;全球移動資料流量從2016年到2021年,年均增長47%。
根據這些技術的發展情況,推算到十年的發展水準,可以看到CPU晶片十年增長了64倍,存儲器的成本十年下降了2萬倍,光纖通訊十年提升了100倍,移動通信的峰值速率提升了1000倍,超算的算力也提升了1000倍,大資料的量提升了32倍,整個通信以及網絡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網際網路面臨的挑戰
即便有這樣的發展,網際網路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未來的網絡業務可能會瞄準全息的遠端傳送,要求高精度、确定性,我們在網絡上需要引入流量工程、差分服務、盡力而為,這樣的業務發展會帶來對網絡能力新的要求。
以4K、8K的超清電視、虛拟現實、增強現實和全息圖象幾個領域為例,從吞吐量來講,全息圖象要求4-10個T比特每秒;從時延來講,要求亞毫秒級的時延要求;從抖動而言,虛拟現實、增強現實以及自動控制要求抖動不能高于0.1毫秒;丢包率要控制在“10的負6”,可用性至少要“5個9”;并發的流量,全息流量、需要上千項的。
可以說面向2030年,網絡面臨着使用者資料速率率要高于一個T比特每秒,而且要引入觸覺通信,對時延要求非常嚴格。另外,我們要求精準的時間同步,也就是确定性,同時要支援多流,服務品質有确定性的,要給使用者提供數字型驗,還要可信性。也就是說網際網路繼續發展,會面臨可擴充性、确定性、安全性、泛在性、大連接配接、可管理性、服務品質和能效的要求。
網際網路未來的技術發展
01.光纖通信系統容量繼續擴充
通過多重的多元度,也可以把光纖比如成跟移動通信那樣一代一代的發展。從時分複用時代、波分複用時代、正交頻分複用時代,到偏振複用、多模複用時代,現在走到空分複用以及軌道角動量,後續還會進一步長距離走到相幹通信。
單纖的容量20年提高了1萬倍,目前的水準,單波長可以做到800個G,單纖做到100個T,而沒有放大的傳輸距離到100公裡。我們還可以在一根光纖當幾根用,多模等等,提高比特率。
那麼光纖的理論容限到多少呢?如圖所示,現在利用的帶寬是25個T赫茲,實際上在每公裡小于0.35dB的這個限度内,我們可利用的波長52個T赫茲,也就相當于380納米。根據香農定理可以計算出來,無論怎麼設計波長數和每個波長間隔,如果把波分複用考慮進去,光纖大概至少可以支援到260T比特每秒,目前的容量與之還有一定的距離。
當然光纖通訊發展離不開我們的光的器件,2020年矽光晶片可以實作了1.6個Tb(Tbps)的傳輸,還有400G(Gbps)的交換能力,未來的矽光可以把整個380納米的波長都利用上,将來還可以把光電子跟微電子內建,現在利用相幹技術,幹線的光單波長可以做到T比特,單纖可以做到P比特,長距離至少也能做到100T比特。
接入網從10G(PON)到100G(PON),将來還會從光纖到戶到光纖到房間。空間雷射現在也發展得很快,5Gb(Gbps)的星地4萬公裡已經實驗成功了,10年以後也許可以做到100個G比特每秒。
02.新一代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
我們再來看看移動通信,第一代移動通信是模拟的,靠頻率的分割來支撐使用者;以GSM為代表的2G是數字的,以時隙的不同區分使用者;3G都是CDMA碼分多址;4G把時分、頻分、碼分利用起來,做到峰值速率100兆;現在5G在多址方式跟4G的上面演進,峰值速率可以做到20個G比特。
基本上移動通信是10年一代,每一代是前一代峰值速率的1000倍。未來十年,我們會走到6G的時代,峰值速率有可能做到100個G,技術上主要利用把基站做得更密、把天線做得更多、把頻率利用得更好,把實體層的技術進一步地改進。
5G跟4G比,在多項性能上有1到2個數量級的提升,我們會按照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延遲時間、廣覆寫、大連接配接,去發展6G的業務。6G的特點是更高的速率,峰值可以100G甚至到1個T;更高的頻段,可以到太赫茲,單信道帶寬可以上G赫茲,未來可以實作天地的協同,更加綠色、智能、安全。可以支援的技術現在已經有一些設想,但是這些都有待未來進一步的創新過程中,通過實踐,通過實驗來驗證。
除了5G作為無線技術,WiFi也發展很快,今年WiFi6就可以到8-9G比特, WiFi技術十年大概容量提升了15倍。
03.IPv6将煥發生機
除了傳輸技術、光纖和無線,我們再說說網絡,業界一直在探讨,但目前還沒有發現網際網路體系可行的颠覆性的解決方案。
- (1)APN6(應用感覺網)
現在看好IPV6,今後十年還會在IPV6上繼續創新,比如說IPV6+。IPV6是一個位址很豐富的網際網路協定,實際上這個位址不僅僅可以用來辨別終端的身份,也可以辨別節點和路由。過去的IP位址隻能訓示人們選路,從有源位址到目的位址,現在我們在IPV6上面引入了定義業務服務品質,前面可以區分使用者的身份、使用者的APP、使用者的服務類型,後邊的應用需求裡邊,我們可以定義使用者需要的帶寬、要求的延時、抖動和丢包率。8比特裡可以很詳細地定義使用者需要的性能上的名額要求,這樣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使用者提供适應他要求的信道。
- (2)iFIT(随流檢測)
另外,在IPV6路上可以實作随流檢測,所謂随流檢測就是一邊傳輸,一邊在IPV6上邊我們通過定義一些比特,來測量我們在傳輸過程中的丢包率、時延,不僅僅判斷端到端的服務品質,還可以分段,未來還可以支援确定性的網絡。
通過IPV6進行分段選路方面,我們收集了整個網絡的大資料、業務的流量流向和網絡資源,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我們設計了使用者端到端的路由,控制器下發到源節點。比如說第一個節點搜到102,就知道馬上要把這個包送到R2,R2搜到205,就知道這個包要到R5,R5搜到506就知道到6,這樣就可以組織一條路由。如果發生故障就需要上報,上報以後修改它的指令,把路由重新轉移。這種分段選路,能夠優化網絡資源的配置,提供網絡切片,能夠支援低延遲時間的分發、多點傳播,預置備份路由,甚至可以多路由備援傳輸,來保證網絡的高可靠。
- (3)IPv6可實作真實源位址溯源
IPV6還可以實作真實的源位址溯源,增加網絡安全性,其報頭還有很大的開銷,這些都是可以程式設計的空間,未來可以開發更多的功能。
04.算力的發展
整個通信發展離不開大資料和人工智能。下圖顯示了超算的能力的發展,這裡邊有三條曲線,第一條是全球500強超算能力之和,中間一條是第一名的能力。今年最高能力已經發展到415個Pflops了,相當可觀。從這個曲線的軌迹來看,超算能力的發展是十年千倍的速度,到今年6月份,全球超算前5名裡有日本的、美國的、中國的,在超算500強裡頭,中國已占45%。
計算機的CPU的能力基本是按照摩爾定律來發展的。目前CPU的處理能力已經接近鼠腦的能力,未來會進一步往人腦的能力相當來發展。按照斯坦福的統計,在2012年以前,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算力是每兩年翻一番,在2012年之後3至4個月翻一番。根據OpenAI的統計,2012年到2019年整個深度學習所推進的人工智能的計算量已經增長了30萬倍。
考慮到機器學習的計算,大部分是做一種分類器,是以精度沒要求那麼高,而且計算的數學公式沒那麼多,是以使用專門定位人工智能計算的計算機,也許會比通用計算機更合算。
根據IDC的統計,未來我們還會大力發展邊緣計算,有一半以上的資料會放到邊緣計算;Gartner公司甚至認為超過一半、四分之三的資料都要放到邊緣計算,是以邊緣計算未來十年也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05.微電子技術的發展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微電子技術的支援,在28納米的水準之前,內建電路技術的發展符合摩爾定律,每18個月內建度和性能提升一倍。從2015年到2030年,也就是未來十年,內建電路的疊代周期可能也會延長到24個月,而且內建度跟性能很難再說每一代馬上都能提升一倍。
技術進步在4G之前主要靠計算機來驅動,5G則要求更高的內建度,這已經成為推動內建電路進步的最主要因素。去年5G的終端晶片7個納米,到2022年可能就會3個納米。但是現在內建電路發展面臨着難題, 5個納米就相當于50個氧原子的直徑了,晶片表面的功率密度是電熨鬥的6倍以上,內建電路代工線的成本高達150億美元,超過了一個航母編隊,是以內建電路的發展面臨實體尺度、功耗和成本的瓶頸。
目前主要還是采用片上系統SOC和系統級封裝SIP來延續摩爾定律,但這一技術路線能否延續到2030年還是不确定的,我們期待三維的結構、計算記憶體的內建、軟硬體的聯合優化,以及一些量子器件、自旋器件、磁通量器件、碳納米管等新材料技術的進步,來推動後摩爾時代的颠覆性創新。
06.網際網路應用創新
講完硬體裝置,再來梳理應用的發展。得益于2G的數字終端能力,我們開始有了短信、手機、QQ、支付寶;3G開啟了資料傳輸的時代,誕生了智能手機,移動電子商務、自媒體、O2O以及社交的應用;4G提供了寬帶資料傳輸能力,我們可以使用掃碼支付、共享經濟、社交電商、智能搜尋和短視訊等應用。
中國和發達國家于2019年同步啟動5G,得益于5G的雲端智能融合能力,催生了超清視訊、虛拟現實、增強現實、智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但移動通信的新業态是網絡覆寫比較廣、使用者有一定規模後才催生的,5G一定會産生我們還想象不到的新應用,十年以後6G的新業态和社會影響,我們更不好估量。新基建會進一步促進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今後十年,網際網路會将出現更多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态。
網際網路有一句名言,我們不預測未來,我們創造未來,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為未來十年更好的社會,更大的網際網路的作用影響,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