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鑫明 于雨
dubbogo 項目已進入第六個年頭。dubbogo 項目初期的使命就是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Java and Go" ,目前 dubbogo 已經對齊所有 dubbo 版本,正與 Dubbo 齊頭并進,并在雲原生方向反哺 Dubbo。
參與過 dubbogo 項目跟着社群一路走來的人,有貢獻者100多人,apache dubbo committer 23 人,其中PMC 5 人。社群基礎項目在
https://github.com/dubbogo ,孵化成熟後即捐獻到 https://github.com/apache ,已經總體給 apache 組織貢獻了 5 個 項目,整體代碼有 17 萬行之多。
1. 首先回憶下是什麼契機讓你了解到 dubbogo 的?
最初了解到 dubbogo 是在攜程的時候需要為公司的 go 語言内部社群尋找一個可以跟 java 生态打通的 go 語言服務架構,于是就全網找到了當時于雨貢獻的dubbo-go 項目。dubbo-go 是當時唯一可以通過 hessian2 協定與 java 進行互通的項目,與我們的需求相符。
2. 參與到 dubbogo 的開源貢獻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有幸參與到 dubbogo 1.0 版本的重建構設過程,該版本後面正式捐獻給apache,感受到了于雨、北緯等這幫技術人們的堅持和熱愛。在過程中收獲了很多的技術也包括開源認知、協作方面的成長。對我後續從事架構和開源方面的工作有很深的影響。
3. 支撐你持續貢獻 dubbogo 最大的動力,以及給 dubbogo 做出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開源的動力熱愛肯定是第一位的,沒有熱愛就做不成這件事情。當時在參與重構1.0版本的時候,真的是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都在寫代碼,都在思考怎麼讓程式擴充性更強、性能更優化。我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跟另一位同僚,實操了1.0 版本的整個架構重構和服務架構層代碼重寫,以及在貢獻給 apache 之後的一段時間内,參與後續版本的技術規劃群組織社群活動。
4. 貢獻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後面社群給你什麼幫助?
最大的挑戰其實是重構的難度和維護的壓力,當時現有的一個版本離 dubbo 完善的 java 語言版本還是有很大的一塊距離,dubbo 有完善的服務治理能力、與各個社群相容的繁榮生态和非常大的使用者群體,要實作與java版本的完全相容和互通還是比較有難度的。開源之後項目有比較大的曝光,有許多公司慢慢用起來了,又有很多坑和 bug 要解決,這段時間是有比較大的壓力的。
5. 成為 PMC 後,你對 dubbogo 未來是期待是什麼?
希望 dubbogo 後續在 go 語言微服務體系與雲原生這條路上能走的更遠,也希望有這類需求的企業和感興趣的同學能夠參與進來,希望 dubbogo 項目能對中國的 go 語言開源生态産生影響力。
6. 還有在參與 dubbo/dubbogo 社群或者其他阿裡開源社群中的其他開源項目的貢獻嗎?
暫時沒有參與阿裡開源社群的其他項目。
釘釘搜尋群号:23331795,加入dubbogo 社群,了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