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杭州展出200餘件古生物化石 再現百萬年前場景

浙江杭州展出200餘件古生物化石 再現百萬年前場景

現場展出的可觸摸的化石。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1月8日電(童笑雨)200多萬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哪些生物?它們和現在的動物相比有何不同?1月8日,“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浙江杭州開幕。

本次展覽由浙江自然博物院和大連自然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第四紀标本200餘件,包括大連馬、巨颏虎、德甯格爾洞熊等動物化石,再現大連地區第四紀古生物的前世今生。

為研究地球發展史,科學家們把地球46億年的時間劃分為宙、代、紀、世、期等地質年代機關。第四紀是地球漫長發展史上最新的一個紀,從258萬年前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

浙江杭州展出200餘件古生物化石 再現百萬年前場景

現場展出的大連馬骨架化石。 童笑雨 攝

走進展廳,首先看到的是一具近一人高的大連馬骨架化石。大連馬屬于大型野馬,主要生活在第四紀晚更新世,距今約1.7萬年,因在大連古龍山遺址首次被發現而得名。

據大連自然博物館研究部副研究員劉思昭介紹,大連馬骨架與現生的馬外表基本一緻,但身材要大1/4到1/3。“古龍山人”當時可能主要獵食大連馬。科學家們推測,大連馬的滅絕除了環境變化因素外,可能與人類的獵殺存在一定關系。

除了大連馬,現場展出的另一件化石,也證明上萬年前,大連地區可能有古人類生活的痕迹。

浙江杭州展出200餘件古生物化石 再現百萬年前場景

現場展出的膠結塊,左上角是野豬的牙齒。 童笑雨 攝

透過展櫃,可以看到一大堆骨頭被裹挾在泥土中。它們形狀不同,但都被密密麻麻地堆積在一起。這堆骨頭用專業術語來說,叫“膠結塊”。

“根據分析,這些骨頭主要是鹿和豬的化石。”劉思昭指了指化石的左上角,那是兩排整齊的牙齒,來自于野豬。她表示,自然情況下,化石儲存在士層中不會如此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會出現如此多碎骨。

此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大量的碎骨片以及在灰岩地層中不會出現的石英砂岩等。依據這些現象,他們分析這些動物骨骼密集膠結塊很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即古人類食用動物肉體後将骨骼遺棄在洞穴中形成的,或是古人敲骨吸髓後留下的。

浙江杭州展出200餘件古生物化石 再現百萬年前場景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現場還展出了諾氏駝的化石。與現代的駱駝相比,它的頭骨相當大,臉部略長。

劉思昭介紹說,諾氏駝是一種雙峰駱駝,是已知的駱駝科駱駝屬中最大的物種,肩高可達2.6米,主要生活在草原和森林—草原的環境中。諾氏駝絕滅後,取而代之的是體型相對較小的雙峰駝。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不但能欣賞到各類難得一見的大連地區第四紀的古生物化石标本,還可觀看大連駱駝山野外發掘研究的影像資料。展覽中還為觀衆提供可觸摸的化石标本,讓觀衆與遠古時期動物進行直接的“對話”。

據悉,本次展覽在浙江自然博物院舉行,持續至4月7日。(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