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大多數人都認為現在“遼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古代的遼國曆史,其實這種觀念并不是完全準确,遼甯這一名稱的由來源遠流長,遼國隻是其中的一個較為耀眼的朝代而已,并不代表遼甯就起源于遼國這段曆史。

遼甯被用作省名是在1928年東北改旗易幟後,由奉天省改為遼甯省,新中國成立後,最終定名為遼甯。

按照現在官方的解釋,“遼甯”二字中的遼字,是指遼河,遼甯的寓意就是“取遼河流域永遠安甯之意而得其名”。

這種說法最為權威,以大川大河來命名地區名字的慣例由來已久,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地名是以地理因素來命名的,比如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等等,還有黑龍江省幹脆就以黑龍江的名字來命名。

遼河作為目前遼甯省内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地區更是包含了遼甯大部分地區,是以,說遼甯的名字來源于遼河是最有根據的。

其實,早在遼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位于遼甯的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就在遼甯設定了遼東和遼西兩郡,這兩個郡的地理區劃應該也是以遼河為分界。

秦朝統一天下後,在全國設定36個郡,其中依然存在遼東郡和遼西郡,漢武帝時期,在遼東、遼西兩郡外,又增設其他郡。

漢朝滅亡後,政權動蕩,北方局勢變化多端,尤其遼甯地區的行政建制變遷十分繁雜。

在很多時候,遼東和遼西已經不再成為官方行政區劃的名稱,但是由于遼河的存在,遼東和遼西已經成為地理上的範疇,就像關中、河西一樣,無法取代了。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有人認為遼國和遼甯名字的起源都是跟遼河有關,其實也不盡然。

遼甯在遼國時期,雖然是遼國的轄區,但是并不能是以認定遼甯就是遼國起源的地方,關于契丹族起源于哪裡,一直都有争議,學術界主流認為遼國起源于遼河上遊,并沒有一錘定音。

根據史料可以發現,遼國主要興起于現在的内蒙古赤峰地區,雖然在一定曆史時期赤峰也是遼甯的轄區,但是卻遠離遼河。

另一方面,遼國的主體民族契丹族是一個典型的遊牧民族,而古代時候的遼河流域是溝壑縱橫,水系繁雜,并不适合大規模遊牧,比如後來崛起的後金,嚴格意義上來說則是漁獵民族。

如果這樣的話,遼國人又為何要和遼河硬扯上關系呢?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其實,遼甯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甯”的說法雖然是權威官方說法,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也很有說服力,那就是“天遼地甯”的說法。

“遼”字本身就有遼闊的意思,如果這樣解釋的話,似乎與遼國的“遼”還有一定相通之處。

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其實并不是什麼時候都稱遼,最開始的時候對外都以契丹相稱,在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在916年開始建國号為“契丹”,定都在上京臨潢府(今天内蒙古赤峰)。

等到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擊敗後唐,攻占了後唐都城開封,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稱帝,改國号為“大遼”。

如果遼國名字的起源是遼河的話,在沒有南下的時候就應該稱國号為“遼”,而不是等到入主中原的時候,距離遼河已經很遠的情況下,再定國号為“遼”。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有人曾經查找關于契丹政權的國号時,發現一個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契丹政權時而改國号為“大契丹”,時而又改回“遼”,兩個國号搖擺不定。

我想這是跟契丹政權的定位有關,在草原的時候就是契丹,等到想要染指中原,建立更大規模政權的時候就稱遼。

契丹是對契丹族為主體的民族政權稱呼,而“遼”是以契丹族為主體的政權,控制更多的民族,占領更多地盤的稱呼。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到,“遼國”中的,更多的是遼闊的意思,想要容納更多的地盤,統治更多的人口,自然是“遼闊”了。

不可能是契丹政權入主中原的時候想念遼河,是以定國号為遼,退守草原的時候,就叫跟遼河沒有關系的契丹。

當然,關于遼國的國号問題,曆來争議頗多,因為契丹語和契丹民族的消亡,這個政權隻留下了更多的曆史塵埃。

關于遼國名稱的由來,其實金國的解釋也有一定的權威。

金國的開國皇帝完顔阿骨打在聖谕中解釋為何女真族要定“金”為國号時,寫道:遼以镔鐵為号,取其堅也。镔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

在在這裡面,遼又有了一個新的含義,那就是鐵的意思,完顔阿骨打認為契丹之是以叫遼,其實就是鋼鐵的意思,寓意契丹人堅不可摧,為了打敗契丹人,女真定國号為金,鐵雖然堅固,但是終有生鏽不經使的一天,隻有金子不會變壞。

看看人完顔阿骨打這個思想覺悟還是挺高的!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在遼金宋争霸戰争中,鐵似乎已經成為決定戰争勝負的關鍵性金屬,産鐵量越高,意味着能夠應用于戰争的鐵越多。

當時的鐵除了大量應用于武器制造外,在防具的打造上更是占有極大的比重,唐宋時期大量流行的鎖子甲,主要材質就是鐵。

當然,最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當屬金國鐵浮屠,所謂的鐵浮屠就是重裝騎兵,通過鐵甲把人和馬一塊武裝起來,能夠沖破大多數的步兵防線。

古時的遼國,如今的遼甯,名字和位置都相近,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嗎

可以說,宋代時期北方遊牧民族能夠崛起,給中原農耕政權帶來極大的沖擊,不僅是因為有騎兵,從戰國到宋代之前,北方遊牧民族從來都不缺乏騎兵,為何在宋代時期,遊牧民族開始吊打中原,以鐵具裝備的重裝騎兵自然是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再來看遼甯,自古以來就是鐵資源豐富的地區,即使是現在,遼甯依然是全國鐵礦儲量最多的省份,2009年遼甯本溪發現的特大型鐵礦,為目前亞洲發現的儲量最大的鐵礦。

除了本溪之外,在遼甯其他部分也有很多鐵礦,由此來說,遼代時期,擁有豐富鐵礦資源的地區,可能與遼國有着一定的聯系。

可以說,遼甯名字的由來,曆史悠久而深遠,與曆史上的遼國也可能存在某種意義上的關聯,希望随着更多遼朝曆史的發掘,會尋找出更有價值的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