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家北方城商行的數字化轉型探索

核心提示這家銀行自2018年就開始主動進行改革,把科技創新納入全行的頂層戰略,通過引入阿裡雲、神州資訊等“智慧外腦”,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過去兩年,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業的熱門話題。最受關注的當然還是大型銀行,任何一家國有銀行或者大型股份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消息,都會成為财經媒體的頭條。

但數字化轉型顯然不是大型銀行的專屬。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外,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商行也在進行數字化探索和實踐,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秦皇島銀行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一家總部位于北方三線海濱城市的城商行,地方銀行所面臨的種種困難,秦皇島銀行一樣也沒落下,缺人才、缺技術、缺經驗……

盡管如此,這家銀行自2018年就開始主動進行改革,把科技創新納入全行的頂層戰略,通過引入阿裡雲、神州資訊等“智慧外腦”,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數字化轉型提上日程

距離北京300多公裡,海濱城市秦皇島是1984年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雖然有政策加持,秦皇島并沒有像同批的大連、青島、天津等走上飛速發展的快車道,在河北省内的GDP排名也比較靠後。

作為與這座城市發展聯系較為緊密的城商行,秦皇島銀行的發展也是不溫不火,2016年資産規模僅為507億元,甚至不及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一個縣級農商行的資産。

“我們要轉變,要發展。”2017年4月,擁有30多年金融從業經驗的張文權,來到秦皇島銀行擔任董事長。經過半年多的細緻調研,他從激發隊伍新活力入手,帶領秦皇島銀行拉開了“改革、創新、發展”的序幕。

為了幫助秦皇島銀行各部門打開眼界,張文權帶隊對南京銀行、甯波銀行、蘇州銀行、中原銀行等頭部城商行進行了密集拜訪,學習其他銀行先進的管理和數字化實踐經驗。

2018年初,秦皇島銀行進行了全行組織架構及營運模式的優化改革,在頂層的戰略中提出了“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希望促進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打造秦皇島銀行高品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過去多年,秦皇島銀行每年的IT預算隻有幾千萬元,很多情況下隻能選擇性地上項目,科技投入僅夠支撐全行正常營運。

提出“科技引領”的頂層戰略之後,張文權曾半開玩笑地對科技部門說,你們科技部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但你們必須幫助銀行提升能力和業績。

而也正是從這一刻起,以前慢悠悠地發展的秦皇島銀行在科技方面的發展開始大幅提速。

瞄準資料創新

針對“科技引領”的頂層戰略落地,雲計算、分布式架構、移動互聯、資料智能等都出現在秦皇島銀行的讨論之中,而綜合行内情況,作為數字化轉型核心之一的數字化能力建設最終成為了秦皇島銀行“科技引領”落地的第一步。

2018年3月,秦皇島銀行啟動組織架構調整,資訊科技部在原有扁平化管理的基礎上,成立了職責分工更為專業的五個中心,其中的資料應用中心開始資料應用的探索與嘗試,目标是要結合業務拓展需求,将資料用起來,并圍繞資料進行創新探索,真正實作“把資料管起來、用起來”。

這個中心成立剛2個月,銀保監會就下發了《關于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的通知》。這份引導銀行重視資料治理、資料價值的紅頭檔案,讓秦皇島銀行确信,圍繞資料進行創新探索的路走對了。

資料應用中心要進行資料應用創新,第一項任務就是要調研全行的資料能力現狀。

經過對多個項目深入溝通,資料應用中心有了很多發現。比如,業務報表雖然能夠基本滿足業務統計分析的要求,但是背後存在着大量手工操作,處理效率不高,由于是人工統計,也對資料準确性帶來了挑戰。

而在數字化營運層面(例如:精準營銷、智能風控、等),不論是業務部門還是科技部門,均未形成用資料說話的能力,缺乏一體化的管理分析體系及配套系統支援。此外,行内在一些基礎資料服務能力方面,如:客戶畫像(标簽)體系,也缺乏有效支撐。

是以,打破各業務系統的“隔離牆”,讓資料實作融合,同時針對統一資料建構基礎資料服務能力成為第一要務,而要實作這些目标,建設全行級的大資料平台變得勢在必行。

資料應用中心主任戴志剛至今對秦皇島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趙軍朝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大資料平台必須得上,有這個東西我們才能做很多事情。既然要幹,就要幹出來特色和成績來。”

有了高層的鼎力支援,資料應用中心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籌備工作。

經過幾個月的調研、交流以及讨論,大資料平台項目最終确定要打造一個能夠實作資料集中管理、資料資産複用、自服務式的資料服務平台,支援以全行級視角、以使用者為中心為每個業務提供資料資産級别的決策支撐。

經過與各大供應商多輪方案研讨,最終阿裡雲從所有供應商中脫穎而出,秦皇島銀行金融資料中台的創新之路正式開啟。

中台價值略顯

金融資料中台可加速實作金融資料的資産化,落地“資料驅動”的銀行。但是資料中台的建設不是一撮而就的。因為,中台是一個龐雜系統,包含了技術體系、方法論、人才建設,以及打破部門牆的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

2019年5月份,秦皇島銀行的資料中台一期正式搭建完畢,并逐漸開始導入資料進行全行資料的融合,但是資料中台在業務上的價值還遲遲沒有表現出來。

幾個月沒有産出,資料應用中心團隊壓力很大。最嚴重的一次,被别人質問,“你們資料應用中心在幹嘛呢?!”

“不被認可讓人很難受,心态也很崩潰。”資料應用中心的同僚回憶當初的窘境,直言那段時間心裡很不舒服,因為自己當時在資料底層做了很多工作,建平台、模組化型、做資料集市,隻是沒有可展示的成果。

好在,所有的前期準備都是有價值的,而業務價值的呈現機會很快就來了。

秦皇島銀行經營決策大屏成為資料中台建成後的第一個業務項目。今天,秦皇島銀行的高層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檢視銀行的經營狀況,包括資産負債表、營收、盈利等146個經營名額,每個名額都通過圖表的形式實時直覺地展示出來,進而支援上司層進行快速決策。

而在以前,這是一項需要專門人員進行手工處理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合作,至少需要2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數量有限的報表,整體耗時較長。

秦皇島銀行經營決策大屏借助阿裡雲的資料中台能力,極大地提升資料展示效率,縮短了制作時間,減少了人工占用,并實作多端實時推送、自動化适配大屏端、PC端、移動端,最終獲得了行内高層的認可。

這個應用的成功上線,一下扭轉了業務部門對于資料應用中心的看法。

此後,多個業務部門主動找到資料應用中心,探讨使用資料來提升業務效率,幫助業務團隊做決策。随後,秦皇島銀行營運監控大屏、對公流水監測、個貸任務攻堅等可視化應用先後上線。對于普通的業務人員也可以便捷、精準、高效的“用數”,以各種條件拉出客戶資料、業務統計、客戶行為等内容,大資料應用系統基于資料中台能力,實時分析決策,分鐘級内處理完成并展現圖表。

目前,資料應用中心正跟業務團隊探讨使用阿裡雲資料中台的商業智能BI功能,來教育訓練業務團隊對業務資料進行智能分析。未來,秦皇島銀行計劃在一期建設基礎之上持續更新,進而建立完整的阿裡雲資料中台能力,持續提升資料對業務的賦能價值。

為此,資料應用中心團隊還在内部溝通的PPT上,開頭寫“讓資料創造價值”,結尾寫“為業務決策賦能”,不斷提醒自己,也希望業務團隊認識到資料的價值。

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

秦皇島銀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王登峰表示,2019年,秦皇島銀行完成了新一輪基于金融科技的IT規劃,在全行層面達成關于數字化轉型的共識。資料中台就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引入阿裡雲一方面是為了豐富IT生态資源,另一方面是希望借鑒阿裡雲的金融行業實踐,探索一條更加靈活的金融科技實踐路徑。”

2020年,随着金融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整個秦皇島銀行科技部門的投資預算較去年有接近50%的增長,在加大投入之外,該行也通過内部教育訓練、外部引入等方式有意識地儲備數字化相關的人才,為秦皇島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一期資料中台合作的基礎上,秦皇島銀行日前決定進一步加深與阿裡雲在金融科技建設上的創新合作,通過在移動中台能力建設、統一風控中台能力建設、統一雲計算平台能力建設等方面實作更加全面的合作。針對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等場景,提供更廣泛的資料能力支撐,進而為數字化業務轉型全面提速提供保障。

以往銀行喜歡跟多家供應商進行合作,而在這場全面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秦皇島銀行将希望有落地實踐的阿裡雲擔當主要的合作夥伴。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秦皇島銀行正在加速手機銀行從全國城商行的集中托管平台向自有平台的回遷,并通過阿裡雲輸出的mPaaS移動開發平台進行重構。

2020年年初疫情的爆發,讓金融機構意識到,要想應對未來的競争,就必須倒逼自己加強線上數字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存在于櫃台、手機APP和網上銀行等層面,也是讓全鍊路的業務都能夠通過線上數字化方式進行互動,所有的服務線上上不僅是自助式,更多是數字化的互動式服務。秦皇島銀行也不例外。

“我們現在想清楚了,未來我們要獲客,就要做線上化及不同管道的協同與融合,而電子管道必須放在自己手上。” 王登峰如是說,未來會嘗試使用阿裡雲輸出的mPaaS開發一個新的獨立移動平台,拓展旅遊供應鍊金融、場景金融等創新業務。

對于中小銀行來說,現階段同質化服務是急需打破的桎梏。隻能以客戶為中心,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推動銀行的差異化、特色化服務。未來一定會發生用場景金融或者資料挖掘去創造價值的變化。是以這也會是秦皇島銀行科技建設的一個重中之重。

4月30日,秦皇島銀行披露2019年年報,交出近年來最好業績答卷,資産規模突破千億大關,較2016年翻了一番。董事長張文權提出的“三年再造一個秦皇島銀行”的發展目标,在“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政策下,在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就已完成。

對于數字化轉型之中的秦皇島銀行,他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在兩三年内将科技水準做到河北地區城商行的前列,并能快速響應現在特色業務的發展。

放眼未來,一個數字化的秦皇島銀行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