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牛:雲上養牛記

2019年是蒙牛創業20周年,這家成立于内蒙古的公司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乳企,2018年蒙牛乳業實作收入689.77億元,同比增長14.66%。随着業務的迅速發展,蒙牛也和其他國際領先的乳業公司一樣,面臨着商品銷售費用迅速增加、利潤攤薄等問題。如何通過改善内部營運效率、降低經銷成本,是蒙牛目前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蒙牛:雲上養牛記

數字化轉型困惑一:奶牛今天狀态好不好?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牛也有情緒好壞。奶牛的健康狀況、情緒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産奶量和産奶品質。

目前蒙牛有100萬頭牛,将近800個牧場。以前大多數傳統牧場主要依靠人工經驗來管理。現在,蒙牛和阿裡巴巴合作在奶牛養殖的許多環節進行了數字化,阿裡雲還正在幫助蒙牛旗下牧場的奶牛逐漸連接配接上物聯網,從飼養到産奶,對奶牛及牧場營運實作數字化監控,逐漸提高牛奶品質産量,提升牧場營運效益。

在牧場裡,每頭牛的脖子上都挂着智能脖環。安裝在特定區域的物聯網網關通過這些智能脖環監測奶牛每日活動量、産奶資訊、每日反刍次數等實時資料。比如監測奶牛一天走多少步,走少了可能是生病了,這頭牛就需要被隔離,它的奶暫時不能用了;如果走得特别多、特别快,那意味着奶牛可能發情了,需要給它配種;給奶牛尾巴上裝一個重力監測器,如果它尾巴翹起來了,就能立馬監測到,牧場就能及時知道它要分娩了,盡快去幫助奶牛生産。

通過一系列物聯網硬體的內建,收集來的資訊将通過物聯網平台上傳至雲端進行分析處理,未來在平台化營運後,從奶牛的選種、飼喂、繁育到最後的泌乳,每一步都有嚴格的名額控制和監測,也能做到對奶牛健康程度的提前預判。而且,這些資料還會轉化成最優的建議回報給牧場,提高管理水準。比如,養牛有一個環節叫精準飼喂,幹草和豆粕等精飼料的配比很重要,現在通過精準配比,可以降低牧場的飼料成本。

數字化轉型困惑二:大家都想買最新鮮的牛奶,如何預測銷量、降低庫存?

大家都知道,乳品快消行業對保鮮度的要求非常高、必須零庫存生産。但是它的銷量又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天氣、促銷、輿情等都會對其産生影響。一旦牛奶企業對于産奶量和實際銷售量沒有做到很好比對,就有可能造成大量的浪費和成本增加。而且,蒙牛對商家有承諾,保存期限臨近的可以換貨。換下來的貨,就需要去商超做深度折扣,這種折扣就是一種成本。是以,對蒙牛來說,内部成本控制的複雜度非常高,要盡量保證不要供大于求。

蒙牛:雲上養牛記

過去,蒙牛的銷量上報都是靠人工上報訂單,銷售人員根據訂單曆史和經驗,對下個月的銷售額做出人為判斷,并且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計算規則,通過對地區、天氣、節日、交通、特定事件等衆多因素的綜合考慮運算,基本上能夠把産銷之間的比對控制在較小的誤差内。

唯一的問題是,靠傳統人工經驗的方式,整個調配的效率不高,無法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同時每次排産計劃與銷售部門之間也會産生大量的溝通和人工錄入、修正,也成為排産效率的瓶頸。再加上牛奶全國運送,物流龐大,同時牧場和工廠分布範圍大,有時候一些變量發生,很有可能出現預測顆粒度不夠、準确度不高的問題,很難算出最優的方案和線路。

蒙牛希望和阿裡雲一起,就銷售、排産、物流等幾個方面深入進行智能化改造。

為了實作更精準的預測,蒙牛基于阿裡雲的資料中台架構,将供應鍊相關系統資料全部打通, 內建品牌線上實際銷售、線下直營經銷商實際銷售等資料,進行更精準的資料模組化,将“基于訂單曆史的人工預測”改變為“基于實際銷量的智能預測”,提升預測準确度。在未來資料生态逐漸建立的情況下,蒙牛還可以将該預測結果反向輸出給下遊經銷商和零售商指導其訂單釋出,實作經銷鍊條的成本最大節約和共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