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一大早醒來進得今日頭條,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一時竟突然陷入了一種沉思。

我所想的是:

一,大滿貫,是不是判斷一個國家(或者協會)乒乓球水準高低的一個标準?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二,自丁甯和馬龍2016年裡約登頂同時加冕大滿貫以後,及至2022年,再無大滿貫産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2016年裡約奧運會,馬龍戰勝張繼科,加冕大滿貫,丁甯戰勝李曉霞同樣亦大滿貫加身)。及至2016年,世界上一共産生了瓦爾德内爾(瑞典)、鄧亞萍、劉國梁、王楠、孔令輝、張怡甯、張繼科、李曉霞、丁甯、馬龍。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三,該不該有人負責?誰來負責?

也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我的想法是否定的,根本不能用産生大滿貫來衡量一個國家(協會)的乒乓球高低水準。十位大滿貫選手,中國占了九名,本身已經說明了中國乒乓雄居世界第一、最強檔的水準,無人争鋒,這就足夠了。不過有趣的是,馬龍之後再無大滿貫,男線是因為馬龍壟斷了世乒賽和奧運會,樊振東隻能作為二号,無法快速超越馬龍。甚至剛剛過去的世乒賽,隻能在馬龍缺席的情況下,才拿到世乒賽冠軍。但在馬龍之前的“二王一馬”時代,三位世界超一流頂尖選手,也打成了三角,無一加冕大滿貫。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女線則相對複雜。劉詩雯2019年好不容易拿到世乒賽,信心滿懷要拿東京奧運會冠軍,但疫情導緻奧運延遲、傷病,以及陳、王、孫崛起,劉詩雯終難圓大滿貫。陳夢同樣遭遇這樣的情況。休斯頓世乒賽前陳夢亦雄心勃勃,但被王曼昱攔截。

但中國的整體實力依然是無以撼動的。不論誰拿冠軍,依然是中國人。在中國這塊乒乓球土壤上,從來也缺世界級天才選手。并不能用是否持續産生大滿貫來判斷國家的實力水準,因而,也就談不到是誰的責任問題。

二,及至2022年,再無大滿貫産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直接的原因當然是沒有出現新的壟斷性的球員,男線被馬龍壟斷,女線則呈現新老交替、你争我趕的局面。

我個人呢反而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沒有壟斷性的選手,而是壟斷性集團,壟斷性集團裡每個人拼力競争,百花齊放,争相鬥豔,這樣的世界乒壇不是更精彩嗎?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結合馬龍和王曼昱拿到奧運會冠軍和世乒賽冠軍,再延伸來說,國乒也徹底抛棄了“制造大滿貫”的這種造星以及所謂建功思想。或許有人說那是為了把馬龍打造成雙滿貫,但王曼昱奪冠又該怎麼來“圓”這個理論呢?世乒賽賽前有人說陳夢必奪冠,因為國乒要制造大滿貫,但事實是這樣嗎?事實是王曼昱淘汰了陳夢,最終戰勝孫穎莎奪冠,要知道,這個冠軍是王曼昱的三大賽首冠呢。其實這個思想早在“二王一馬”時代就已經被國乒抛棄了。否則二王一馬至少得有兩個大滿貫!是以可以說國乒已經早就不再為了制造大滿貫而制造,是以,也就不存在什麼“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之說!

競技體育競争是異常激烈、殘酷的,運動員在最巅峰的時刻要把握好機會,打好比賽,為了大滿貫而努力!但作為像國乒這樣世界頂級的優秀團隊,目的是将每一位可造之材打造成材,但也要秉承公平、公正之思想,而不是摻加任何人為功利思想。慶幸的是現在的國乒,我認為就是這樣一個團體。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好物推薦

特制拍柄、橫打更适合

僅售:¥698

有優惠券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沉思:國乒六年沒有誕生大滿貫,是誰的責任?

葫蘆拍(倒闆)

長膠利器

現在去有優惠券

僅售:¥868

有優惠券成本效益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