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在上廁所後,都用專門的衛生紙來擦拭。但是,造紙術直到漢代才由蔡倫發明,那麼漢代之前的幾千年時間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廁後擦拭的呢?

廁籌
據考證,早期的人們使用的“廁紙”是竹片,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在唐宋之前,人們常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準确地說它的用法不是擦而是刮。在日本的考古研究發掘中,發現了很多古代廁所中的“廁籌”,如1992年在奈良縣高殿町發掘藤原京遺址過程中,發現了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遺迹,廁所遺迹處在7世紀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條一坊建築遺址的外側,“廁坑中出土籌木150餘根”。中國在古代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是以,日本的這些發現對推論唐宋時期中國人的擦穢之物非常有參考價值。
廁所
當然,古人也并不都是使用竹片。有的地方,石頭、鵝卵石等都可以用來當作擦穢之物。不僅洗一洗還可以再用,而且還環保。到了唐宋時期,粗紙已經開始被使用,一直到元朝,紙才被廣泛運用于入廁。我們知道,漢代就發明了紙,但為何這個改變人類文明程序的東西直到元代才被國人用來擦屁股呢?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是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
紙與廁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