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伯為何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項伯為何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劉邦曾經總結自己戰勝項羽的原因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是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是以為我擒也。”如果說以上這些是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那确實如此。但如果說以上是劉邦戰勝項羽的全部原因,卻又并非完全如此。因為劉邦能戰勝項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項伯幫劉邦為項羽挖坑。如果沒有項伯的協助,以上的原因都是然并卵。

項伯是誰?《史記·項羽本紀》寫到:“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原來項伯也是楚國名将項燕的兒子,項梁的弟弟,項羽最小的叔叔。既然項伯與項羽是打斷骨頭還連着筋的直系親屬,那麼為何項伯要幫着劉邦來坑害自己的親侄兒?原因我們後面再來分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項伯坑害項羽的具體事件。

第一,項伯洩露項羽的軍事機密。劉項二人都在關中時,項羽已經在範增的勸谏下決定“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如果這個計劃真正實施了,中國曆史就要被改寫,可惜項伯跑去給張良洩露了項羽的軍事計劃。因為項伯和張良私交甚好,不想讓跟在劉邦身邊的好朋友受到無妄之災。如果從“義氣”這點出發,項伯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但是從“忠誠”這點出發,項伯卻是背叛了項羽和項氏家族。當“忠義”不能兩全的時候,項伯選擇了義字當頭。雖然這個選擇不一定合理,但是合情,我們能夠了解。可是項伯卻在和劉邦初次接觸之時,就和劉邦結為了兒女親家。在敵我還未分明的情況下就把自己和劉邦用姻親關系捆在一起,這個行為就有些首鼠兩端,居心叵測了。

第二,項伯違反議事流程。我們都知道楚軍的決策中樞是項羽和範增二人,項羽雖為主,但這個時候範增的作用與地位不可小觑。既然要消滅劉邦的軍事計劃是項羽和範增共同達成的決定,那是不是關于劉邦的所有情況和相關行動都應該讓範增參與并知曉?但是項伯回來彙報如此重大的資訊,他沒有建議項羽發起正式的議事會議,而是單獨私密地給項羽打小報告,傳達他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建議處理此事的方式,并利用自己親叔叔的身份讓項羽給予了善待劉邦的承諾。項伯此時的這個行為已經不再是為了保護張良,而是完全站在了劉邦的利益面故意幹擾項羽的判斷,讓項羽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決定。項伯這種利用親屬關系而違反議事流程的行為,也埋下了項羽與範增最終決裂的伏筆。大家可以想想,後來陳平反間項羽和範增的計策其實是多麼的粗鄙。如果不是項範二人早有裂痕,如果不是有項伯等不忠之人在項羽身邊趁勢推波助瀾,僅憑陳平一計策就能除去範增,也未免把項羽想成智障了。其實除去範增的過程,項伯的作用估計遠遠大于陳平。

第三,項伯公開分裂西楚集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要刺殺劉邦的意思很明顯,但項羽并沒有制止。說明項羽雖然沒想清楚是否要殺掉劉邦,但他至少很尊重亞父的意思,不會輕易喊停。這個時候的西楚高層是很團結的,都是以項羽和範增為核心。但就在此時,項伯站出來與項莊對舞,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保護劉邦。而這個時候的項羽也沒有表态,因為他無法表态。一方面是自己的親叔叔,且親叔叔的意見早已先入為主,自己也在兩人開小會時也給予了承諾;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亞父和軍師,項莊執行的也是議事會議上他和亞父共同做出的決定。就在項羽猶豫不定的這個時候,西楚集團高層的分裂已經公開化了。一面是以項伯為核心的“親叔叔”派,另一面是以範增為核心的“幹爹”派。這種公開的分裂已經早早傳達出“堡壘最容易從内部攻破”的信号。人心齊,泰山移,是以項羽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人心離,天亦棄,是以項羽烏江自刎,時不利兮骓不逝!

項伯為何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以上三個事件是史書對項伯挖坑記載得比較明顯的事情。但我認為項伯還有兩個挖坑事件,隻是史書記載得比較隐晦而已。

首先是項伯勸說項羽放了呂後和太公,讓項羽失去了震懾劉邦的最後籌碼。雖然《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是劉邦派遣侯公成功遊說了項羽,但是真實情況應該不是。《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寫到:“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匿弗肯複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号為平國君。’”侯公成功遊說項羽侯,劉邦要冊封他為平國君,但是侯公藏起來不再見劉邦。侯公是辯士而不是隐士,他不會有功而不受祿。隻有一種情況會讓他恥于受祿且不屑再見劉邦,那就是他覺得自己受了羞辱,被劉邦耍了。因為侯公在遊說項羽的時候已經發現,最終說服項羽的是項伯而不是自己,自己隻是一個馬甲和串串,是為了更好的掩護項伯做工作。畢竟項伯不可能不等劉邦的使者來,自己就跳出來進行說服工作呀。劉邦之前也派過陸賈來遊說,雖然陸賈沒遊說成功,那是項伯工作還沒做到家,火候還沒到。這次火候到了,卻攤在了侯公身上。項伯着急解救劉邦家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之前項羽要在兩軍陣前烹殺太公,震懾劉邦,項伯就急忙跑出來勸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好一句“天下事未可知”,足以可見項伯之狡兔三窟的心理習性。

其次是項伯在英布被劉邦派人遊說叛變後,不是積極幫項羽想辦法如何重新召回英布,而是急于殺了英布的妻兒,完全讓英布鐵了心跟着劉邦幹。英布是不是投靠劉邦後就立即鐵了心?顯然不是,史記記載“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但是項伯急于痛下殺手,史記記載“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這句話寫得很微妙,中間有停頓。意思可以了解為楚國隻是讓項伯去收英布在九江的軍隊,但是殺英布妻兒的事情是項伯自己獨立幹的。另外這句話沒有用全文常用的“項王”和“楚王”等稱謂,而是隻用了很模糊的“楚已使”,可見殺英布妻兒不一定是項羽的指令,司馬遷在這裡用了春秋筆法。司馬遷為什麼不敢在《史記》中公開質疑項伯的行為?我們要知道項伯在投靠劉邦後,就被劉邦封為了射陽侯,且賜姓為劉。雖然過後其兒子犯法封國被除,但項伯對劉邦有着巨大的功勞。司馬遷不能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随便質疑這位“劉家人”的行為。不過從項伯最後連祖宗的姓氏都可以不要來看,他與項羽的叔侄關系也不算個啥。

項伯為何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項伯為什麼要坑害項羽?原因很簡單,就是人品低下,氣量狹窄,心裡暗自不服項羽成為項氏家族的上司,一心想打壓項羽擡高自己。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五件事情。第一,項伯開始粉墨登場出來搗鬼的時候,是在他兄長項梁去世後。第二,項梁去世後,項伯是項氏家族中輩分最高的長輩。不論是鴻門宴上舞劍的項莊,還是被灌嬰打敗的項聲和被灌嬰俘虜的項陀,在家族中的地位都不及項伯。第三,範增是項羽的外姓長輩,但是在整個西楚集團中地位卻比項伯高。第四,項伯自己武功不弱,有勇力。《史記·留侯世家》記載:“項伯常殺人,從良匿。”第五,項伯有一位智謀高超,智慧遠甩他幾十條街的朋友,張良。

把以上幾點串起來的答案就是:項伯乃将門之後,勇力可嘉,但是缺乏智慧。他一直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斤兩。在西楚集團中他隻服兄長項梁而不服侄兒項羽,他認為項梁死後他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西楚集團的領頭羊。哪知道項羽擅自斬宋義奪得楚軍兵權,在巨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一舉成為各路諸侯的帶頭的大哥,并成為了項氏家族中的英雄和實際掌權者。項伯此時已經憋了項羽一肚子無名火,又見在集團中一個外姓的範增居然比自己更受重視,地位比自己還高,要與範增唱對台戲的情緒也油然而生。過後因為鴻門宴告密事件意外接觸劉邦,劉邦對項伯無比尊重,史書寫到“吾得兄事之”。項伯在西楚集團不如意,空有一個項羽親叔叔的關系,但是在劉邦集團卻被奉若上賓,發現自己舉足重要,是以一下子就對劉邦産生了親近感。再加上一個高智商的張良在旁不斷忽悠,項伯從此走上了給項羽挖坑的叛變之路。其實項伯也并非蠢蛋,他雖然享受劉邦給他的存在感,但他更知道西楚對他的重要性。他隻是想通過劉邦打壓一下項羽在西楚中的權威,擡高自己在西楚中的地位,但并不代表他希望項家完蛋,西楚滅亡。不過以他的智商和能力怎能唬得住這種争霸遊戲,他的一系列小動作讓整個局勢産生了精妙的化學變化。更讓他不能掌控的是韓信的橫空出世,要知道垓下之戰,真正擊敗項羽的是韓信大軍而并非劉邦。是以,項伯乃是無能無德之小人也。項羽攤上了這樣的叔父,也隻能仰天長歎了!

項伯為何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