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2018年2月,春運拉開序幕。

這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活動,3.82億人坐進車廂,被31萬趟車次送往不同的目的地。如果有一台攝影機從高空對準中國大地,你會看到數千部列車在同一天内穿過山嶺和水域,它們的頻次經過精密計算,在安全和運力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

學生、遊客、務工者,在一年的盡頭,他們共用“歸鄉者”這個身份聚集在車站。越來越多購票機器被更便捷的“掃碼進站”取代,人們點選手機螢幕,二維碼懸在閘機上空一兩秒,門扇開啟,人流湧入。

從春運購票開放的那一刻起,鐵道部官方購票App“12306”幾乎每個瞬間都在承受巨大的流量壓力。購票、選座、鎖定坐席,海量的請求從每個終端彙聚成資料洪流,沖刷着部署在全國各地的核心伺服器。

無人知曉12306為了迎接這一刻做出多少努力,也無人知曉在這個看似一成不變的App底層,已有了一個全新的架構在支撐它的高速運轉。

列車奔赴終點,螞蟻集團 mPaaS 走向台前。

城市重構者

1900年4月27日,著名實體學家“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遜在英國皇家學會演講時,驕傲地發出了勝利宣言:

“實體學大廈已經落成,接下來要做的隻是一些修補工作。”

2016年,剛剛接任mPaaS技術負責人的祁曉龍面臨着異曲同工的情況:熱火朝天的移動網際網路“大基建時代”已經過去,擡頭隻見高樓林立,低頭無處可以落腳。所有人都對祁曉龍說:你要做的事一點前途都沒有,根本不可能——所有的App都做完了,你們出去要怎麼推這個事?

後來,曆史走向不同的方向:開爾文男爵得意過了頭,大廈上空的兩朵烏雲: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最終宣告了20世紀“實體學大廈”的崩塌。

在祁曉龍的世界裡,大廈依然嶄新,但他察覺到了給高樓大廈做“修補工作”的重要性:市場上看似盡善盡美的App們正面臨轉型的陣痛期,有些正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亟待重構。憑借網際網路人獨有的敏銳嗅覺,他帶上剛剛産品化的mPaaS,像一把快刀劈入裂縫中央。

機會稍縱即逝,mPaaS沒有太多準備時間。

“這是我們突然發現的一個timing(時間視窗),”時隔4年,祁曉龍依然能回想起當初的冒險心境,“一個非常短暫的timing。”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對新生事物,人類通常習慣于保持謹慎。

金融行業尤其如此,業界對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驚人的高要求,乃至于當我們想要描述一個最高的安全層級,通常會将其形容為“金融級”。螞蟻集團切入了一條危機四伏的賽道,隻要一着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mPaaS是什麼?換句話說,mPaaS何德何能?

它孕育于風雲際會的2013年。

那是美好的一年:支付寶迎來了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它從簡單的支付工具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內建了各類功能和應用的超級App。

那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使用者數以接近指數級的速度飙升,支付寶的開發團隊随之日益龐大,這必然伴随着業務子產品的複雜化和開發效率的下降。

要解決,而且要釜底抽薪地解決這一切:從2013到2015年,針對支付寶的架構治理緊鑼密鼓地展開。業務應用子產品化,開發工具元件化,支付寶被改造成一個平台型App,基于其上的每一個應用都可以由一個團隊獨立開發,整個App統歸一個通用的底層平台架構進行管理。

如果支付寶也是一座高樓,它或許類似于業界設想中的“子產品化建築”。每個房間都能作為一個子產品單元,在工廠中進行預制生産,運輸到現場後通過拼插、焊接等連接配接方式,組裝成一個完整的建築體。

拼搭、裝配,開箱即用,聽起來好像和堆積木一樣簡單。

這套可插拔的技術架構構成了mPaaS的前身。PaaS原本是雲計算技術中的概念,全稱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mPaaS直接在PaaS前面加了一個m,代表mobile(移動)。

技術宅命名法,簡單粗暴到了極緻。

在雲架構中,PaaS位于IaaS(設施即服務)和SaaS(軟體即服務)的中間層,屬于雲環境中的應用基礎設施服務。三者的對應關系類似于底層硬體-作業系統-應用,mPaaS扮演的角色正是一個承載應用的“研發平台”。

好了,神功初成,牛刀小試。如果說支付寶是一輛在高速行駛中更換引擎的跑車,mPaaS接下來要面對的任務,則無疑更加艱巨。

它要為這城市中的高樓大廈們“伐骨洗髓”。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火種

2015年10月,mPaaS 1.0版本面世。

再過三五年,這個市場的後來者們會感歎前人眼光的毒辣:誰說“大廈已經落成”?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繁華之下已顯露破敗和臃腫。

移動網際網路的風暴從根基上改變了一切,原本營收占比極小的零售業務成為金融機構眼中的香饽饽。有些機構高速轉身,以靈活的步态切入C端業務;有些機構卻隻是糊了一層“手機銀行”的皮,其核心根本無法支撐中長尾客戶的需求和流量。

市場在等待攪局者,新人在等待證明自己的契機。

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金融業是非常謹慎和保守的行業。要在幾乎“零案例”的前提下靠mPaaS打動他們,談何容易?

我問張亮,當時市場上的反響如何?這位mPaaS産品負責人沉吟了一會兒,最終以非常克制的态度描述了當時的情況:

“市場上的确有各種不同的聲音。”

祁曉龍的回憶則更直接一些:“客戶數量從10到100很容易,但是從0到10很難,非常非常難。”

在艱難求索的路程上,變故總會在突然間發生。例如,沒有人會想到mPaaS迎來的第一個客戶不是金融機構,而是12306——沒錯,就是那個耳熟能詳的12306。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交通方式的制約能決定曆史的走向,出行方式的變革會敲響時代的鐘聲。2017年,在高鐵網絡像毛細血管一樣貫通中國大地的時候,日漸增多的旅客們發現,他們也需要一組可靠的網絡工具作為配套——它必須足夠高速、足夠精密,在數字化浪潮中遊刃有餘。

基建和“數字基建”齊頭并進,12306不斷加快追趕科技創新的腳步。

2017年8月,mPaaS團隊入駐12306辦公現場。這次合作得到了當時主管金融雲業務的螞蟻集團副總裁劉偉光高度重視,他向前線将士下達指令:無論如何,以支援好12306項目為第一優先。

來之不易的機會,同時也是不容失誤的挑戰,面對這個開發周期需要1年以上的大體量App,沒有人敢掉以輕心。全團隊集結待命,從客戶方手中接下第一個需求:先把國慶期間的出行高峰支撐住。

這是一次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軟體公司開發流程的碰撞,團隊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裡上馬開工。鐵科院員工配合10多人的mPaaS團隊加班加點,終于在一個月時間裡完成了12306基礎功能的優化。國慶黃金周來臨,遊客出行帶來的購票高峰平穩度過。

團隊舒了口氣:還好,不辱使命。

客戶方啧啧贊賞:不錯啊,那你們把春運也支援了吧。

我不知道駐場12306的螞蟻集團進階無線開發工程師楊薇聽到這個需求時是什麼表情,但是,總之,為了應對春運可能出現的極限情況,螞蟻金融雲團隊精銳盡出:研發、部署、網關、容災……技術人員各就其位,動辄加班到淩晨兩三點。春運前,12306終于在雙方人馬的合力改造下“脫胎換骨”:外表看來一如往常,其核心卻已變成了一個全新的App。

“UI(使用者界面)還跟原先長得一模一樣,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是一樣的。”楊薇介紹說,“但是内容全變了,用戶端架構和整個前端頁面全部重寫了。”

湖面平靜無波,水底暗流湧動。12月,新版12306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外部灰階測試。作為一款自帶熱點的App,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面倒的好評:大家都更新12306了嗎?新版本的體驗變好了!

評論者雲集:“是的!”“同感!”

時針撥向2018年,我們見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2018年春運共計運送29.8億人次,累計輸送旅客3.82億人,歸鄉的遊子們點選螢幕,無形的票面憑證在資料信道中流轉,數千萬人回到家鄉與親人擁抱,列車沖破雨幕,引擎在晨風中轟鳴。

代碼背後飽含悲喜,他們路途通暢,安穩無虞。

那一年,火焰從無聲處燃起,将要照徹長夜。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群山之巅

首戰告捷,mPaaS奔向更險峻的山嶺。

或者說,是更多崇山峻嶺選擇了它。自12306為始,一衆金融機構向mPaaS抛出了橄榄枝。2018年3月,剛從12306項目中抽身出來的楊薇馬不停蹄轉投廣發銀行,這是一家成立30餘年的老牌股份行,同時也是mPaaS服務的首個金融行業客戶。

作為總資産達到2.6萬億的龐然大物,廣發銀行面臨的問題遠比12306複雜:它的業務可不僅僅是購票售票,更有借貸、還款、理财、商城,衆多業務子產品糾纏在一起。mPaaS團隊隻能邊拆邊改,将一團亂麻的業務化為架構上可以靈活插拔的元件。

部署、測試、投産,螞蟻集團員工在廣發銀行來來去去,為新架構的搭建掃平障礙。8月中,廣發銀行信用卡App“發現精彩”率先上線,手機銀行App直接承繼了它的部分子功能,開發進度緊随其後。

“這也是mPaaS平台的優勢。隻要是使用mPaaS開發的功能,就可以直接複用。”在教會廣發銀行技術團隊使用mPaaS之後,楊薇終于清閑了一陣子,她隻在手機銀行App上線之前去看了一眼,一切運轉如常。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一代宗師》講武學: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

技術何嘗不是如此?登臨群山,步步不敢怠慢。

山路險峻難行,幸好mPaaS也已今非昔比:2015年至今,mPaaS已經疊代了三個版本。從專注網關、消息推送等核心能力的mPaaS 1.0,到加入了釋出平台、熱修複、離線包等功能的mPaaS 2.0,工具庫日臻完善。張亮形容,這時的mPaaS已經具有“颠覆傳統金融機構研發模式”的潛力。

2017年底,mPaaS演化到3.0版本。在智能化方面的技術積澱,從App研發、釋出到分析、營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讓它跳出一個單純開發架構的領域,成為一座堅實的“移動中台”。

我問祁曉龍:如今的mPaaS相較于市場上其他競品,你認為最特别、最不可替代的功能是什麼?

他給出的答案是:小程式。

“對金融機構客戶來說,小程式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祁曉龍說,許多金融機構希望做一些開放性的嘗試,讓更多合作夥伴入駐自身App,開辟新的流量通道。這些“外部入駐”從前是以H5頁面居多,受制于呈現方式僵化、加載時間長等問題,使用者的體驗并不好。

房東急于将空屋出租,租客卻苦于不得其門而入。小程式後來居上,為這些“房東”和“租客”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

“mPaaS承擔的一個重要職責,是用自身的技術創新帶動客戶的業務創新。”張亮對這個問題看得更透徹些:過去幾年,銀行業開始提出“開放銀行”的概念,試圖讓銀行變得無處不在——說白了,就是讓銀行的更多業務直接融入到場景之中。

這是一個超前于時代的概念,沒有人說得清“開放銀行”的未來在哪個方向。金融機構們把目光聚焦在支付寶的“小程式生态”上,這種模式把輕量化的入口堆放在旗艦級應用上,種類繁多的功能和服務被分門别類,使用者就像在巨大的母艦上憑欄四望,躍上一艘快艇,即可乘風破浪。

mPaaS 3.0順勢而為,将小程式能力拆分為一個純技術方案,供客戶任意調用。金融機構以小程式為載體推進自身的業務開放,第三方也能夠通過小程式入駐App,進一步豐富業務場景。“這是他們願意去探索和嘗試的一個方向。”祁曉龍說。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如今你再打開12306,會看到那個傳統的靜态首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類入口:酒店住宿、休息廳接送、出行保險、扶貧商城……App本身構成了一個多元的中轉站,越來越多相關功能被集聚在一起,不同的業務場景被打通,得以觸達到更多使用者。

用著名的“長尾理論”來诠釋,這也就是那部分沉默的、一直以來被忽視的“中長尾”使用者。許多金融機構埋頭深耕多年,才驚覺這批數量龐大的無聲者,他們長久以來不發一語,他們的價值卻不容被忽視。

長尾遙遙垂下,指向無人涉足的空白地帶。

那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必争之地。

于無聲處聽驚雷

無人區,通常意味着貧瘠的荒原。

但螞蟻習慣于挖地三尺,在渺無人迹的荒野上追索寶藏。在拿下頭部客戶的訂單之餘,mPaaS也試圖把重構自身的能力交到更多“中長尾”客戶手中。

來,再讓我們回到2017年底。或許你還記得,那個時候的楊薇正在12306駐場,她和螞蟻的同僚、鐵科院的同僚一起忙裡忙外,為“保障春運”的政治任務貢獻睡眠時間。

同一時刻,遠在江蘇宿遷的汪曉濤開始犯愁。

這個面相和善的男人是江蘇民豐農村商業銀行研發經理,這是一家總資産400多億、紮根于江蘇省宿遷市的農商銀行。由于旗下一款名叫“宿速e”的線上貸産品開發廠家“戰略轉移”,江蘇民豐不得不把這個項目接回到自己手中。

對汪曉濤來說,這是個頗有點燙手的山芋。“我們在移動開發端比較弱,隻靠一個人忙不過來,如果要在每端配置兩個人,人手又不夠。”

技術力量薄弱、人手短缺,這是在中小型銀行廣泛存在的窘境。汪曉濤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和mPaaS相遇,回想起來,他頗帶點不好意思地笑笑:“早期合作的時候,mPaaS那麼多大拿給我們改代碼、找問題,也不像現在偶爾問一下就行了,以前我們幾乎是天天問,下了班也問,到了周末還會問……”

在合作的過程中,江蘇民豐和mPaaS團隊逐漸找準配合的節奏。業務拆分、架構優化、代碼精簡,民豐的拳頭産品“宿速e”得以改造更新,并衍生出更多新産品,向轄區内有借貸需求的客戶提供線上貸款業務,3年來服務客戶上萬人,累計放款數十億。

2018年底,江蘇民豐在mPaaS的加持下徹底重構App,應用操作更加流暢,閃退率大幅降低。第二年,汪曉濤還用時下流行的“小程式”建構了一系列生态,從付款碼、掃碼支付功能,到生活繳費、天貓優選等新生事物,江蘇民豐手機銀行App在一整套流暢而高效的底層架構支援下,向着新的業務空間伸出枝桠。

用汪曉濤的話說,“一個非常漂亮的App”。

此外,mPaaS對國家監管需求的響應速度也讓汪曉濤驚歎不已:國密、IPv6、隐私權限,平台幾乎是同步更新,隻需要做少許改造即可完成适配。

但是,還沒完,這個男人的野心不止于此。

作為銀行業少見的mPaaS公有雲客戶,汪曉濤十分渴望把這個架構推薦給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建構一套全省統一的專有雲。他好幾次前去遊說省聯社分管手機銀行業務的上司,遊說風格簡單粗暴:你看,我們隻用這麼些人,做成了這麼多事!

在汪曉濤的設想裡,将來會誕生一個“航空母艦”級别的巨型App,江蘇的所有下級農信社都可以把自身業務以小程式的形式投放到“母艦”上。高度內建,快速分發,這樣的技術圖景對一個工程師的吸引力,恐怕和一個軍迷親自登臨航空母艦一樣震撼。

“他們也想換(架構),我們也一直想他們換。”汪曉濤笑稱,“這是我短期内最大的目标。”

有時候,那些意義重大的事件往往在靜默中完成。2018年,楊薇忙完了12306項目,跟随着團隊向廣發銀行進軍。這時的汪曉濤正在徹夜查找問題、重構代碼,試圖以技術的力量,讓一家小小的農商行煥發新生。

錢款到賬,列車開行,代碼在這個世界的基底靜默流動。

火光從大地的角落升起,沉默者開始發聲。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永續進化

我問張亮:mPaaS的“完全體”會是什麼形态?

張亮回答:mPaaS沒有完全體,它一定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一方面,新的互動方式和開發方式帶動技術的變革;另一方面,來自客戶的業務需求也會倒逼産品的進化。

2018年,張亮作為mPaaS産品負責人接受了一次專訪。他詳細介紹了mPaaS提供給開發者的各項能力,并提綱挈領地總結出三個産品次元:高效開發所需的「用戶端能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移動中台」,延展上層能力的「背景連接配接」。

如今再回首,張亮的講稿恐怕還得加長很多頁。mPaaS在研發效能、數字化營運的方向上愈發精進,又在疫情期間響應客戶“遠端辦公”的需求,進化出音視訊相關的元件。産品形态一路演進,要說有什麼唯一不變的,就是mPaaS立足于技術的更新疊代,帶動金融行業乃至全行業業務創新的初心。

“這是我們産品層面不變的理念。”張亮說。

有不變,也有萬變,這或許是迎接未來的最佳政策。每個人都看見名為“未來”的海浪迎面奔湧,卻無法描摹它的形狀,也無法估測它的力量。

在可見的未來,新的浪潮将會沖上陸地,席卷那些曾經光鮮和強固的高樓,到時候,或許一切又要推倒重來。我問張亮,憑借鑽研移動開發平台多年來積累的洞察力,對未來有沒有自己的見解?

張亮笑了,他說,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mPaaS究竟是什麼?mPaaS是緻力于終端裝置服務的開發架構。”這裡的終端裝置可以是一台手機,也可以是一種新的互動方式、一種新的裝置——例如時下火熱的IoT裝置;它甚至有可能完全脫離裝置,通過AR等近乎科幻的場景呈遞給使用者。

互動模式會改變,但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需求永遠不變。隻要這樣的需求存在,mPaaS就有安身立命的空間。在更久遠的未來,mPaaS的技術理念和實作方式或許會和現在大相徑庭,将來的App也一定會和如今的App走上完全不同的路線,或許我們最常用的工具不再是手機,而是智能穿戴裝置、語音接收終端,甚至腦機接口、全息影像……

我們看不清明天的樣子,但在微光映照下的輪廓已足夠動人。

“将來我們服務C端客戶的形式會多種多樣化,不單單隻局限于手機端的App,它可能會是VR、AR這些場景,各種各樣的形态都有可能。”張亮暢想。

技術儲備在手,祁曉龍對此也滿懷信心:“我們的客戶可以是廣發銀行、12306,但是我們真正的使用者,其實是和我一樣的每一個開發者。在這個行業裡,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的使用者。”

上海地鐵、華夏銀行、蘇州銀行、常熟農商行……越列越長的mPaaS客戶名單,此刻都在同一條戰線上奔赴未來。它們是煥然一新的摩天大廈,它們是螞蟻在荒原上播下的火種。

而今火種壯大,火炬參天。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20世紀,實體學大廈崩塌之後,學者們并沒有太過沮喪。他們很快撿拾磚瓦,要在廢墟上建造一座比從前更加穩固的高樓。

今天,未來的大浪挾風暴而來,mPaaS伫立在潮頭凝視遠方。沒有人知道它的終點會停在何處,或者說,技術的旅程本來就沒有終點。

縱覽這時代的先聲,在高樓之巅,在海天之外。

點選連結

了解更多關于「mPaaS」的相關資訊

END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螞蟻mPaaS:有人修建高樓,有人重構城市城市重構者火種群山之巅于無聲處聽驚雷永續進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