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為何在臨終前要殺樊哙,其實是因為劉邦在想一個萬全之策

劉邦在去世之前,派周勃和陳平去殺樊哙。劉邦殺樊哙,究竟是為了誰呢?

其實,劉邦之是以這樣做,其操作方式和他換太子的操作方式是一樣的。

劉邦為何在臨終前要殺樊哙,其實是因為劉邦在想一個萬全之策

(劉邦劇照)

劉邦想不想換太子?非常想。他确實不滿意他的太子劉盈,他不滿意太子劉盈的原因,是他覺得這個太子性格太過柔弱。如果這個太子繼承了皇位,将來他的江山很有可能就沒辦法延續下去了,是以他真的想換太子。

但是,劉邦在通過一番評估以後,認為讓劉盈繼承皇位比,比讓劉如意繼承皇位更恰當。更恰當的原因在于,并不是劉盈比劉如意好,而是因為,劉邦知道自己已經活不到劉如意慢慢長大以後。如果劉如意慢慢長大以後,劉邦才去世。那麼,劉如意來當皇帝,肯定比讓劉盈當皇帝更合适。但是,劉邦的身體已經抵擋不住了,他等不到劉如意長大的那一天。

在這種情況下,他隻能選擇劉盈。為什麼呢?一方面,劉盈是成年人,是長君,另一方面,劉盈身邊有呂後以及朝中很多大臣的支援,這使得劉盈雖然能力比較一般,但是在這些人的支援下,劉盈比劉如意更能夠保住大漢的江山。

雖然劉邦已經确定不換太子了,但是劉邦卻還有一個問題沒辦法解決,就是戚夫人的問題。戚夫人一直鬧着讓劉邦換太子,劉邦最終沒有換,這就使得劉邦還有個問題沒辦法解決,也就是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安全由誰來保證?

畢竟戚夫人跟随了劉邦很多年,劉邦對戚夫人非常滿意,同時又非常喜歡劉如意。對他們的安全,劉邦不能不考慮。

劉邦為何在臨終前要殺樊哙,其實是因為劉邦在想一個萬全之策

(戚夫人劇照)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才害怕呂後的勢力過于強勢。在劉邦看來,要降低呂後對戚夫人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要打擊呂後集團的勢力。而作為掌管兵權,并且在軍隊中具有極大威望的樊哙,就是劉邦打擊的一個對象。隻要把樊哙給打下去了,呂後的實力就變弱了,他們對戚夫人的威脅就不大了。

打擊樊哙,除了減少他們對戚夫人的威脅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減少樊哙對劉盈的威脅。樊哙對于劉盈來說就是外戚,當君王性格比較柔弱,或者君王的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正是外戚專權最嚴重的時候。也就是說,那時候劉邦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呂後可能專權,他想得更多的還是外戚專權,畢竟外戚是男人,他們在朝中更容易染指權力,而且更容易奪取柔弱君王的皇位。

周勃和劉邦并沒有親屬關系,而劉邦卻用周勃來替代樊哙,顯然,在劉邦看來,周勃雖然是外姓人,但是周勃對劉氏家族非常忠誠,他不可能專權。

後來,劉邦在去世之前進行托孤的時候,也是要求呂後把軍權交給周勃。由此可見,劉邦對周勃是非常信任的。

劉邦想殺樊哙,為什麼要讓周勃去奪他的權,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劉邦為何在臨終前要殺樊哙,其實是因為劉邦在想一個萬全之策

(樊哙劇照)

不過,劉邦當時派周勃去殺樊哙的時候,當時他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讓陳平和周勃去一起做這件事。劉邦派陳平和周勃一起去殺樊哙,不知道劉邦是覺得周勃的智力不夠,需要陳平去幫他出謀劃策,還是另有想法,現在我們已經不是太清楚了。

認為周勃考慮事情不夠周到,讓陳平去幫他出謀劃策是有道理的。

陳平最終沒有殺樊哙,而是把樊哙帶回來了,這一點不知道是劉邦事前已經預料到了,還是并沒有想到。如果劉邦事前沒有預料到這一點,那麼說明,劉邦确實就是讓陳平去幫周勃出謀劃策的。

但如果劉邦事前已經預料到陳平會把樊哙放了,那麼,說明劉邦很有可能并不是真心想殺樊哙,隻是想給樊哙一點教訓而已。因為如果把樊哙殺掉了,完全把兵權交給外姓人周勃,劉邦似乎也不太放心。劉邦當了皇帝以後,立刻就殺掉七大異姓諸侯,就是他對把兵權交到這些外姓人手裡面,不太放心的表現。

總之,我認為劉邦當時也是經過周密考慮,才做出殺樊哙這個舉動的。不管最終是不是能夠殺掉樊哙,對確定漢室江山的穩固,同時保護戚夫人母子,都是有很大作用的。這就是劉邦當時想到的一個萬全之策。

(參考資料:《史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