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望下一代醫療內建平台

 【導讀】 醫療資訊內建在我國醫院資訊化的發展中,已經落地實施了将近十年。這十年間,資訊內建平台的建設,從一、兩家的最佳實踐案例到全國醫院的大規模實施,再到國家衛健委的互聯互通标準化測評,已經經過了行業内的充分論證與實踐,取得了蓬勃的發展。那麼,究竟內建平台需要具備哪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滿足:1) 區域共享;2)資料應用;3)資源貫通;4)業務協同?

內建平台:線上增量備份與任意時間點恢複

內建平台承載了醫院的核心業務,因而從保障業務連續性角度必須做到有“備”而無患,常見的解決方案有雙機冷備和雙機熱備。

總體說來,雙機即兩台伺服器,一台主機(Master)運作(Active),一台備用(Slave) 機待命(Stand-by)。一旦主機當機,由備用機臨時接管工作。冷備需手動切換到備用機,熱備可實作自動切換。 雙機熱備将資料在主機和備機中自動同步,主機當機自動切換至副機,保證系統高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

冷備份, 以及邏輯備份都是某一個時間點的備份, 沒有增量的概念。如果資料庫在運作過程中發生故障, 使用邏輯備份隻能将資料庫還原到備份時刻, 無法恢複到故障發生前的那個時刻。并且無法解決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誤操作修改或删除了重要資料, 需要還原到誤操作前的那個時刻等類似需求。使用冷備份加上有效的歸檔檔案可以實作任意時間點的恢複。但是冷備份需要停庫操作, 無法保障醫院的核心業務的連續性。

是以新一代內建平台需要支援線上的增量備份, 同時又支援基于時間點的恢複。

內建引擎、ESB、ETL:“三合一”

無論醫院級别大小,各醫療機構系統情況不一,內建需求多樣化,對內建+ESB+ETL的混合型業務需求日益增多。

将強調消息有序性和保證傳輸的內建引擎,着重服務的ESB、和資料抽取轉換上報(ETL)功能三合一至一個中間件,使得醫院不必購買多套軟體産品,內建平台的使用和維護也變得更加便捷,并且提高了內建平台的綜合性能和穩定性。

内嵌國内CDA标準:涵蓋醫院和區域

将國内 CDA 标準(《電子病曆共享文檔規範》及《衛生資訊共享文檔》)内嵌至下一代內建平台,提供使用者對CDA及資料集進行自定義的功能,滿足實際互聯互通項目實施時的微調需求。界面包含清晰的互聯互通服務的統計資訊,進一步助力互聯互通測評工作,滿足各級各類醫院內建平台資訊傳輸與交換層面的規範、統一需求,助力實作醫院資訊平台跨機構、跨區域交換與共享,有力促進業務協同;

展望下一代醫療內建平台

對大資料系統的内嵌支援:Hadoop, Kafka

随着醫院資訊化建設不斷發展,醫療資料規模日益增長,醫療服務全面進入“大資料時代”。下一代內建平台需要以臨床資料為核心,采用智能化的雙向資料采集工具,實時聚集各類醫療業務資料,進行标準化處理,搭建主題資料倉庫,形成高品質的大資料資産,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和資料分析模型,滿足醫院資訊共享與應用的需求。

展望下一代醫療內建平台

由此可見,內建平台的對大資料系統的支援日顯重要。內建平台可内嵌支援對HDFS分布式檔案系統的讀寫通路操作;也可以通過Phoenix進行橋接對Hadoop 系統操作;提供連接配接Kafka系統的終端實作對Kafka 分布式流平台支援,實作對大資料的支援。

展望下一代醫療內建平台

預見到,未來醫院和區域資訊平台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分布式叢集部署,保障服務穩定,可動态擴充

完善的标準化原子服務庫,滿足醫院業務需求

圖形化服務配置,快速實作服務封裝釋出

支援海量資料實時采集,采用分布式叢集模式

全面整合醫院資料資源,形成有效的資料資産,深度挖掘資料價值

遵循國衛标準,符合HL7、CDA及IHE等标準

提供豐富的擴充卡元件,滿足各種接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