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災難恢複和雲計算的3個誤區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大多數IT人士了解備份和恢複操作的必要性,但是遷移到雲平台中卻引起了一些混亂。

災難恢複(DR)是每次将應用程式或資料集投入生産時都會解決的主題之一,但通常隻是一個選擇。将應用程式部署到公共雲應該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出現了一些混亂。行業專家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三個基于雲計算的災難恢複誤區,這些誤區似乎在企業遷移到雲平台時使他們脫軌。

災難恢複和雲計算的3個誤區

誤區一:不需要災難恢複,因為它已經内置在公共雲中。

這裡的困惑在于,一些基本的災難恢複功能對于公共雲提供商來說是系統性的。他們有備用系統,以防硬體故障或實際災難。但是他們的系統沒有考慮租戶擁有的工作負載的特定災難恢複需求。

除非意外删除資料或可執行檔案損壞,否則通常不會發現此錯誤。公共雲提供商可以處理大問題,例如由于電湧而導緻的硬體燒毀,但通常無法處理較小的問題,例如丢失資料庫或檔案中的資料。

公共雲提供商提倡一種“分擔責任”模型,在該模型中,他們為其雲計算服務提供災難恢複,以便他們可以在出現故障和災難時保持運作。但是,企業有責任備份自己的資料和應用程式,就像實際上擁有要運作的虛拟雲伺服器一樣。

誤區二:圍繞每個雲計算服務必須進行單獨的災難恢複計劃和流程。

企業當然可以使用該資料庫的原生導出和導入工具來備份基于雲計算的資料庫。但是,當将這些服務相乘20次并為人工智能服務、物聯網服務或分析服務添加不同的災難恢複要求時,情況就變得很複雜。

大多數公共雲提供商都提供内置在公共雲中的備份和恢複管理器。企業可以使用這些工具來選擇需要備份的資源,以自動執行備份(何時、如何、什麼等),最後滿足所有安全性,治理或日志記錄要求。利用這些工具的優勢在于,企業可以在一個地方管理跨越許多不同公共雲服務的大多數備份和恢複操作。企業可以通過将波動性置于可配置域中來消除複雜性。

誤解三:圍繞資料保護和安全性的合規性流程擴充到了為災難恢複備份的資料。

這是支付高額罰款的好方法。無論資料位于生産伺服器,備份伺服器上,甚至位于錄音帶上(過去的爆炸聲),某些資料(例如個人身份資訊或某些财務資料)都受到監管。

這與雲計算有關,因為支援災難恢複操作的将資料從公共雲上的主儲存設備移動到輔助儲存設備的虛拟備份可能會忽略遵循與基于主雲儲存設備上的資料相同的政策和安全性。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将資料備份到世界上不同的地理區域,例如将資料複制到不同區域的國家/地區外的雲計算伺服器也是非法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直到企業未通過合規性稽核,才能了解這一點。

在遷移到公共雲時,災難恢複确實需要進行更改。盡管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工具和備份資源,但是企業仍然需要對如何使用它們進行一些仔細的計劃。由于存在所有這些誤區,并且缺乏最佳實踐,大多數遷移到雲計算的企業對災難恢複的含義感到困惑。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18

本文作者:機房360

本文來自:“

中國軟體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