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現階段,高速公路監控裝置覆寫已經有普遍提高,但監控設施的覆寫僅完成了視訊的監控功能,沒有實作分析提醒功能。傳統人工巡檢方式工作量大且容易發生事件遺漏、事故發現不及時導緻二次事故、人工視訊巡檢工作量大無法做到實時檢測、監控中心絕大部分工作量被巡檢占用以及交通狀況不能及時檢測和處理等痛點問題。

關于高速公路視訊上雲解決方案:

更多詳情

==》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專家咨詢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杭州灣跨海大橋“新基建”智慧高速項目通過全量視訊上雲、視訊監測全聯網、全覆寫與智能化,實作高速公路異常事件自動檢測、路況自動識别、智能監控的目的,滿足大橋路網高效運作、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和為廣大群衆提供優質出行服務等需求,同時強化大橋的安全營運管理,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項目背景:全國高速公路視訊聯網監測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千米,是連接配接上海和甯波兩大城市的唯一路上通道,日交通量超過4.8萬輛,對通行安全、通行效率有較高要求,希望通過橋面監控視訊的智能分析,檢出路面常見交通事件并及時處置。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确要求“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養護,加強基礎設施運作監測檢測”。在推行全國高速公路視訊聯網監測工作的背景下,阿裡雲發揮雲計算能力、大資料架構、達摩院視覺分析算法的優勢,全面提升杭州灣跨海大橋公路資訊化、智能化水準以及出行服務保障能力,實作了“安全暢通 和諧高效”的營運目标。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項目挑戰:技術、業務、資訊、管控等全方位更新

 傳統巡檢方式,人工工作量大,産生的視覺疲勞,容易發生事件遺漏。

 規範外場監測裝置布設,實作全路段覆寫、全息感覺、全天候通行。

 通過視訊智能分析有效識别複雜環境下的交通事故,以及事故或交通擁堵及時檢測和處理,讓道路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并處置異常事件,避免車輛繞行或引發二次事故,降低事故發生幾率,提升高速公路的營運效率。

 利用多源資料融合技術實時監測路網交通運作狀況,識别發生擁堵路段的擁堵範圍、持續時間等,打通不同交通檢測裝置之間的資料孤島并通過視覺AI主動發現事件和報警,提升事件出檢率,提高路況監測準确度。

 智能釋出路況資訊,及時提醒出行者主動避讓,降低高速公路營運壓力。

 自動分析并智能推薦道路封道分流等,輔助管理部門決策分析,進而建立科學合理的管控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解決方案:通過全量視訊上雲,實作事件自動檢測

為了改善杭州灣跨海大橋路面營運管理效率,提高交通事件檢出以及處置能力,提升公路資訊服務能力,阿裡雲依托領先的CDN網絡加速能力、達摩院視覺分析算法、高德地圖出行資料等,建構視訊分析系統、智慧高速雲控資料底盤以及應用平台,實作全量視訊上雲,進而建構杭州灣跨海大橋路面異常事件自動檢測系統。通過阿裡雲交通事件AI視覺引擎,識别交通事故、抛灑物等常見交通事件。将事件資料經由阿裡雲智能高速資料融合引擎,融合高德全網模型,打造交通态勢、事件發現與處置閉環,大幅度提高了路況智能、主動識别的效率以及全面感覺與運作指揮排程能力,降低了路網監管營運的成本。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整體架構:全面感覺,自動檢測

利用雲上伺服器、存儲及網絡設施,形成可伸縮、高安全性、低維護量的存儲資源池和計算資源池;使用開源資料庫、負載均衡器、消息中間件等平台應用建構資訊系統。

利用視覺AI事件檢測算法、全網模型、雲控平台等建構資料融合底盤與智能分析引擎,提供實時、高清、便捷的視訊調看服務,同時向出行公衆提供低碼流、大并發、可管控的安全視訊服務。視覺AI事件檢測算法實作視訊接入、計算與排程,RTMP直播等;全網模型實作事件融合、路況融合、資料服務等;雲控平台實作事件預警、視訊回放、路況檢測等。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建設成果:核心能力,創新成效

 全量視訊上雲:将本地機房與公共雲通過專線連接配接實作混合雲架構,全量視訊流通過推流上公共雲,在公共雲實作視訊的分析與雲控平台的部署。

 事件精準感覺:針對路面上的各場景可以實作違停、逆行、擁堵、抛灑物、煙霧等事件檢測;同時可以實作車牌識别、車型識别統計等功能,增強事件追溯成功率。

 智能巡檢:實時識别高速公路路況、異常事件,及時向可變情報闆、高德等推送交通狀态和異常事件資訊,確定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和高速公路出行者及時全面掌握道路資訊。

 大屏展示:識别結果在監控室大屏上實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路面基礎設施車流與預警、路網異常事件聲光色告警、路網擁堵事件聲光色告警、特定斷面管控預警建議等。

 事件應急處理:值班監控員通過現場視訊确認路網異常事件,系統自動融合監控指揮管理系統進行現場事件、管理關聯機關、控制誘導、管控措施、資訊釋出等一系列應急處理工作。

 規範外場裝置布設,實作全息感覺、全天候通行。單向250米一個攝像頭立杆,雙向125米一個攝像頭立杆,保障感覺能力達到100%全覆寫,同時保障夜間監控100%全覆寫,單攝像頭感覺範圍覆寫雙向車道。

 專人案例分析:大橋管理人員和阿裡雲成立專門算法分析小組,利用落地系統定期對實施的算法模型精度、成效進行分析、跟蹤、複盤,及時調整交通門檻值、優化算法模型,并不斷規範外場監測裝置布設标準。

 項目閉環:項目營運原則本着展示識别結果、事件管理、智能釋出路況資訊、專人案例分析、優化路況模型閉環管理原則,結合路網監控工作實際場景進行優化更新,提高路況智能、主動識别的效率,降低路網監管營運的成本。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案例解析 |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上雲,夯實智慧高速“雲基建”

結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杭州灣跨海大橋視訊事件監測裝置設定344處視訊事件監測裝置全量上雲,全橋36千米每125米一路的事件檢測密度實作全路段覆寫。通過阿裡雲高速公路資料融合引擎以及深度學習算法的AI視覺引擎,融合高德全網交通資料模型,打造大橋路面交通态勢感覺、事件發現與輕處置閉環。

在試運作過程中,白天标準環境下檢測準确率達到99%以上,并達到“零漏報”;夜間标準環境準确度達到98%以上,并達到“零漏報”。一般條件下,已基本具備系統代替人工巡檢的條件(注:除去台風、能見度200米以内的霧霾、小時降雨達到16-32毫米以上的大雨等極端情況外)。

社會效益方面,全面實時掌控道路通行狀況,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準,提升服務品質。經濟效益方面,減少擁堵時間、提高通行保障能力,提高高速公路運作效率,減少燃油消耗與碳排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