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費物聯網與工業物聯網有何差別?

消費物聯網與工業物聯網有何差別?

但工業物聯網究竟是什麼,它與智能冰箱和空調等面向消費者的應用有什麼差別?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差別,有助于劃定消費者和工業物聯網生态系統之間的界限。

消費物聯網與工業物聯網

1.工業物聯網裝置具有強大的工業實力,而FitBit可能偶爾會被雨水淋壞,并且Amazon Dash按鈕可能會與他們正在跟蹤的産品接觸,用于工業部署的傳感器需要能夠在消費者根本不會遇到的環境中生存。

這樣的條件包括極端的濕度和溫度以及高腐蝕性的環境,例如污水基礎設施(如下水道)中遇到的環境。

此外,測量諸如水和油等流體的嵌入式工業物聯網傳感器通常需要浸入正在測量的液體中。此類裝置需要滿足IP68認證制定的嚴苛行業防水标準。

裝置通常還需要經過HazLoc認證,以證明它們可以承受爆炸性和可燃環境。

2.IIoT系統的設計必須具有可擴充性

部署具有數百個中點和端點、分布在數百公裡範圍内的複雜水監控系統,比最雄心勃勃的消費者家庭自動化項目要複雜得多。

由于IIoT系統可以産生數十億個資料點,是以還必須考慮将資訊從傳感器傳輸到最終目的地的方法,通常是工業控制系統,例如SCADA(監控和資料采集) 平台。

為了不讓這些集中式系統被資料淹沒,IIoT制造商越來越多地設計可以直接在裝置級别而不是在基于雲的伺服器上運作的程式上進行初步分析的硬體,稱為邊緣計算或霧計算。

消費者物聯網應用程式涉及較少的裝置和資料點。是以,最小化中央伺服器的吞吐量就不再是問題。

3.IIoT裝置具有獨特的通信和電源要求

IIoT傳感器通常安裝在難以實體通路的遠端基礎設施上測量參數。這些基礎設施可以位于地表以下(例如,石油和天然氣設施)、高地上(例如,水庫)、海上(例如,油井),甚至在公路無法到達的偏遠沙漠地帶( 例如,氣象站)。

部署技術人員檢查這些資産既困難又昂貴。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所需的實地考察次數,需要對IIoT裝置進行設計,使其具有盡可能長的電池壽命,這通常可以通過使用工業級電池建構來實作。

IIoT獨特的低功耗,低帶寬要求刺激了一系列新生網絡家族的發展,例如LPWAN和NB-IoT,這是将這些裝置連接配接到中央伺服器的主要手段。

這些都是根據物聯網裝置的需求而精确設計的,蜂窩網絡(帶寬高,是以對電池負擔過多)和WiFi以及藍牙等協定都無法充分滿足這些需求。

為了提供最大可能的通信備援,必須将此類網關配置為支援特定于IoT的和更傳統的聯網技術,例如WiFI和Bluetooth。将這些混合在同一裝置上對于硬體工程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由于它們控制的活動的關鍵性質,而且操作人員通常不容易通路這些事實,是以IIoT裝置通常需要完全可遠端控制,響應時間最短并且内置看門狗計時器, 確定系統挂起時系統自動重新開機。

另一方面,消費産品通常位于容易接近的位置,是以經常可以使用固定的電源或正常的消費級電池。

4.IIoT必須滿足獨特的網絡安全标準

根據惠普的研究,網絡安全是物聯網(IoT)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其中70%的最常用IoT裝置都存在漏洞。

黑客入侵智能家居裝置可能會對個人隐私産生重要影響,例如,如果攻擊者擷取客戶的實時視訊源。

如果同樣的命運降臨到工業物聯網系統(通常負責将傳感器連接配接到電廠和水管理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資源)身上,潛在的影響将更為嚴重(Stuxnet蠕蟲病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

是以,IIoT安裝必須滿足更高的網絡安全要求,才能準許使用安裝。

IIoT還涉及內建資訊技術(IT)和操作技術(OT)系統,如PLC控制器,這些系統具有不同的網絡安全最佳實踐。

相比之下,消費者物聯網系統隻需要與消費者裝置上相對簡單的控制機制接口。

5.IIoT解決方案必須是粒度的(Granular)

與智能洗衣機等高端大衆市場物聯網産品不同,IIoT解決方案通常需要根據購買者的使用要求進行定制。

是以,通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使用IIoT技術,進而可以實作更高程度的定制和與其他軟體系統的內建。 這包括API或平台即服務(PaaS)産品。

相比之下,面向消費市場的應用程式的自定義和功能通常明顯受到限制。

綜上所述,雖然消費者和工業物聯網都将實體裝置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上,但它們在幾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從開發和商業推廣的角度來看,它們越來越像是平行的生态系統,有明顯的重疊,但也有顯著的差異、參與者和創新。

工業物聯網(IIoT)與消費者版本最顯著的差別在于,它需要堅固的硬體裝置、其用例所需的獨特連接配接和電源要求,以及對進階網絡安全和粒度的更為苛刻的要求。

原文連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