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原創。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業都面臨着空前的經營壓力,國内融資環境也步入寒冬。大部分創投機構投資更為謹慎,投資節奏明顯放緩。
然而,近日融合雲服務商OneCloud(北京雲聯萬維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距上一輪Pre-A輪融資時隔僅8個月,成為疫情高壓下首個成功“破冰”的雲計算企業。

據悉,此輪融資由貴陽創投領投,新股東北京冰青跟投,翊翎資本、真格基金等老股東跟投。既有政府背景的投資方,也有TMT領域明星投資機構,如此重量級的投資陣容,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實屬難得。更令人驚訝的是,OneCloud從最早與投資方接觸到資金到賬,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資本寒冬下賽出的行業“頭馬”,總會引起業内的高度關注。有人認為,OneCloud之是以能成功融資,是因為有了疫情之下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踩上了國家“新基建”政策的大風口。
但問題是,同領域的雲計算服務商還有很多,為什麼資本偏偏選中了OneCloud?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解讀資本青睐OneCloud的邏輯。
投資邏輯1:看需求,OneCloud解決“上雲”痛點
其實,企業融資成功隻是表象,其商業模式、核心競争力等“内功”才是獲投的核心邏輯。越是資本寒冬,越能看出一個企業的“内功”是否深厚。
作為“産品化融合雲”理念的首倡者,OneCloud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很好地解決了大多數企業上雲、用雲、管雲過程中的痛點。看起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使用者需求,市場上相應的解決方案也不少,為什麼唯獨OneCloud受到資本和市場的熱捧?
先從使用者角度看,從上雲到管雲,如今已經成為非常實際和迫切的需求。在IDC釋出的針對亞太地區(除日本)的《2020年雲計算行業預測》(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提到,因為企業非常看重業務靈活性或IT響應速度,到2021年,會超過90%的企業将打造包括本地私有雲、多個公共雲和傳統IT在内的架構組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混合雲”。
報告中也提到,由于企業基礎設施複雜度不斷上升,而且在混合雲管理雲方面能力欠缺,企業無法收獲預期的效果。随着混合IT環境中跨多個雲基礎設施的應用和資料不斷增多,企業迫切需要在一個單一界面來簡化雲服務管理,并進行成本控制。
這種混合了“上雲、用雲、管理多雲”等多種IT場景的新需求,在國内各個行業使用者中全面爆發,而這正是OneCloud提出的“融合雲”所能解決的問題。
所謂融合雲,是要将傳統IT、私有雲和多個公有雲融合在一起,通過一個平台來進行統一管理。與混合雲相比,融合雲更強調讓使用者忽略架構本身的複雜度,對底層IT基礎設施的無感覺,隻需使用者看到“一朵雲”。
圖:OneCloud産品頁面
除了統一管理多種資源、提升管理效率這一最基本的功能外,OneCloud雲管平台還能幫助企業進行IT基礎設施層面的成本優化,彙總和分析賬單并給出有利于成本優化的配置建議。
此外,OneCloud内置有輕量級私有雲服務,可以提供主機和網絡等資源方面的管理功能。在如今炙手可熱的容器應用方面,OneCloud還内置了原生的Kubernetes編排服務,滿足使用者使用容器技術支撐創新業務的需求。
可以說,OneCloud為企業各種類型的資源都提供了一體化的管理服務。為此,OneCloud需要對接私有雲架構,熟悉包括VMware、OpenStack等在内的私有雲方案,需要對接常見的多種公有雲服務,需要了解虛拟化平台、容器平台,需要對各種資源進行對接并且按照OneCloud的管理邏輯重新組織。
例如,在公有雲服務上,目前OneCloud已經對接了8個公有雲,對外提供非常豐富的API以及相應的SDK,企業想要使用一個或多個公有雲服務,無需再一個個單獨對接,效率大大提升。
由于OneCloud的産品化程度很高,使用者使用起來就非常簡單,“上雲、用雲、多雲管理”等全部需求一鍵部署,精準解決了大多數企業使用者上雲的痛點。
但是這樣一套産品做下來,難度很高,不僅限于技術本身,還在于行業經驗。目前,市面上很少有廠商的産品,能夠達到OneCloud高度産品化的程度,這本身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行業壁壘。
投資邏輯2:看商業邏輯與未來發展
在投資方看來,如何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科技企業,搞清楚其商業邏輯才是本質。對于科技企業而言,技術創新自然必不可少,但能否真正走向商業化的成功,卻在于技術與市場之間的巧妙平衡。
一直以來,企業服務市場關于走标準化産品還是客戶定制化方案的路徑,一直争論不休。标準化産品,面向企業大量共性需求,靠着過硬的産品化能力征服大規模使用者,進而在短時間内能獲得快速成長;而強調定制化服務的企業,需要針對特性企業需求定制化開發,服務周期較長,服務規模有限,但客單價較高。
這個必須二選一的問題,被OneCloud巧妙解決了。OneCloud發現,雖然出于曆史原因,國内企業通常有非常複雜的内部IT環境,但是大多數企業在上雲、用雲、管雲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其實很多,尤其是針對資料中心規模在100台伺服器以内的企業使用者,基本上都能夠通過标準化的方式來快速解決他們的問題。
是以,OneCloud選擇了高度産品化的道路,即提煉共性需求,以标準化的産品,服務更多的使用者。市場表現證明了OneCloud是對的。憑借高度産品化的優勢,OneCloud快速在市場上崛起,目前已有超過上百家政企客戶,2018-2020年連續兩年年度營收增長超500%。
OneCloud在市場上的成功,與自身建構的差異性優勢有很大關系:
首先,輕量級的産品政策,讓OneCloud能夠大規模複制,快速擴大市場規模。通過豐富的産品功能,提供包括資源管理、費用優化、權限管理、自動化部署之類的使用功能,OneCloud能夠讓使用者無論在哪個場景下都可以快速上手,有強大的市場切入能力。同時,标準化的産品,也利于與管道快速建立合作。
其次,堅持産品化政策,采用容器化架構,有利于OneCloud持續打造産品的核心競争力。一方面,産品可以快速疊代,豐富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使用者在雲原生、裸金屬等方面的新興技術需求。
第三,OneCloud的自主研發、代碼開源,技術經得住考驗。不同于很多廠商談“開源”而色變,OneCloud不僅敢于開源,還主動開源,一方面彰顯了其技術自信,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态建構,便于與别的方案內建或被內建,更容易被合作夥伴和最終使用者接受。另外,開源對于産品疊代和成熟也非常重要,畢竟OneCloud是要打造“最好的開源多雲管理平台軟體”,既要經得住考驗,也需要更多開發者的共同參與和認同。
目前,OneCloud高度産品化的政策,在海外市場也初見成效。由于很多客戶都有海外業務,OneCloud标準化的産品在服務客戶海外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考慮到中國企業出海的巨大趨勢、海外市場對産品化的私有雲、多雲管理需求的渴望程度,以及海外業務對于OneCloud營收增長的貢獻,未來OneCloud還将持續布局全球化業務,将其産品化的優勢發揮到極緻。
在生态夥伴政策方面,OneCloud正在建構自己的生态圈,目前已與國内外頭部的公有雲廠商、公有雲MSP、軟硬體廠商、行業ISV、系統內建商等合作夥伴達成合作。為了進一步加快自身拓展市場的速度,目前,OneCloud正在積極尋求與更多夥伴展開合作。
不難發現,OneCloud以标準化産品為核心,以生态夥伴政策和全球化布局為市場擴張動力,雙輪驅動OneCloud實作商業化的成功。
未來,OneCloud還将不斷在平台上增加增值服務來形成粘性,如:使用者可以在OneCloud平台上采購和接入公有雲等。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将其私有雲軟體部署、多雲異構IT的管理服務,以及公有雲的采買、接入等交易,都在OneCloud平台上完成,那麼“軟體+服務+交易”三方互相促進的商業模式,将為OneCloud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OneCloud或将成為雲計算界的淘寶和京東。
事實上,貴陽創投等投資機構能夠快速決策完成對OneCloud的投資,也正是看到了OneCloud的商業價值及其背後巨大的市場潛力。貴州省和貴陽市一直是大資料及新基建領域的排頭兵,貴陽創投作為此次領投方,其資本陣營内還有衆多科技企業,未來也将為OneCloud的發展提供更多資源。
有了政府背景投資方的加持,OneCloud的未來不可限量。用OneCloud CEO郝闖的話說:“我們要做多雲領域的全球第一的軟體和服務提供商。”
投資邏輯3:看人
早期投資是一個看人的過程,在天使輪融資中,OneCloud創始團隊曾被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稱為“近期見過的最強創業團隊”。
原來,“最強創業團隊”是前美團雲的核心團隊:創始人兼CEO的郝闖是北大學霸,在企業服務領域有二十多年的經驗。CTO邱劍是清華學霸,素有“美團雲技術第一人”之稱。VP滕傳永是一位運維大神,在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系統和服務運維方面經驗豐富,深谙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雲平台營運之道。
圖為OneCloud創始團隊(從左至右):VP滕傳永,創始人兼CEO郝闖,CTO邱劍
在技術初創公司,像OneCloud這種市場和技術力量并重的核心團隊,往往被投資界稱為“黃金戰隊”,可遇不可求。現在看來,“最強創業團隊”不僅背景強悍,其行業洞察和技術實力也不容小觑。
早在2017年,見證了美團雲發展過程的OneCloud核心團隊,就認識到了公有雲發展的局限性。帶着對雲計算行業的深入認識和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深厚經驗,OneCloud核心團隊果斷出走創業,并創新性地提出了“産品化融合雲”的概念,緻力于幫助企業更快更好地上雲。
同時,由于OneCloud核心團隊在美團雲的工作經曆中,積累了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産品化經驗,非常清楚企業需要什麼,這就為OneCloud産品快速成型、市場快速成長打下了基礎。
OneCloud CTO邱劍曾表示,OneCloud的經驗和技術積累,是從2012年開始做美團雲的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有8年時間,其産品原型也經過美團點評生産環境的大規模檢驗,是以對産品的穩定性和可用性非常有信心。
OneCloud看似是新銳力量,但其實是雲計算行業的“老炮兒”。難怪有人評價,OneCloud表現得不像是個初創公司。
總體而言,OneCloud能獲得資本青睐,核心在于用最新的技術理念和能力解決了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痛點。而且,人靠譜,技術靠譜,使用者認可,未來可期。
2020年,雲計算發展進入深水區,網際網路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在雲上,更多中小企業也渴望用雲來擷取競争優勢。攻堅更大規模的傳統企業市場,國内布局合作夥伴生态,海外戰略布局國際市場,将是OneCloud接下來的市場發展空間。
【關于科技雲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内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