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份報告 一次企業開源的思考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企業對開源技術的接受程度逐年增高 ,超過八成的企業認可開源技術;期望使用開源軟體的企業從去年的59%飙升至今年的77%;83%的人把開源與雲聯系在一起;在開源道路上,選擇與服務商一同進行的占78.7%……

上述資料和觀點,來自《2020企業開源現狀》和《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釋出者分别是紅帽和信通院,前者是開源領頭羊,後者是專業的研究機構。當然,這兩份權威報告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揭示了企業開源現狀,和開源産業的發展狀況,更是以多元化視角,全面闡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擁抱開源的關鍵性問題。

日前,在至頂網最新一期的《企業開源智庫》視訊節目中,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紅帽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至頂網總經理兼總編高飛,三位嘉賓一起,結合這兩份開源報告的相關資料,就企業開源的相關話題進行深入探讨。

開源就是數字競争力

毋庸置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化轉型大環境中,靈活性和靈活性往往決定企業的成敗。“企業要融合穩态與敏态,開源正成為全球IT的預設選項。”曹衡康表示。數字世界中的企業競争,就是軟體研發周期和疊代速度的競争。

開源,被認為是應對這種需求的關鍵。越是開源,越是開放,企業面臨的機遇越多,這個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兩份開源報告中的這組數字,對此進行了輔證:

期望使用開源軟體的企業從去年的59%飙升至今年的77%——《2020 企業開源現狀》

在中國市場,已經部署開源軟體的占86.7%,有計劃部署的有10.6%。——《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

是什麼原因讓企業對開源如此熱愛?曹衡康認為,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之下,企業受到成本控制、應用快速更新疊代、定制化應用開發等等多重壓力。這時,更靈活、更開放的開源技術,就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睐。

在此過程中,高飛表示,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不斷演進的開源技術,就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進化之道。其中,“開源軟體競争力”,也将成為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核心關注焦點。

反過來看,“如果不主動擁抱開源的話,在乙方的眼裡,你就變成了最‘可愛’的人”何寶宏開玩笑說。對此,他認為,繼“軟體吞噬世界”之後,“開源軟體吞噬世界”,成功的閉源商業軟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都已經出現了對應的開源産品,無論是底層的基礎設施作業系統,還是中間件、資料庫、浏覽器等。況且企業購買來的閉源軟體可能還會帶有開源代碼,工程師編寫的代碼也有可能從開源社群拷貝而來……這對很多企業來說,不得不擁抱開源,想躲也躲不掉。

如上分析,的确目前開源已經成為企業IT投入的必選項。但是,我們不必踩一捧一。從紅帽的資料來看,盡管采用專有軟體的企業比例正在下降,但還是占有一席之地。

采用專有軟體的企業占比從去年的55%降低到今年的42%,未來兩年降低到32%。——《2020企業開源現狀》

在未來,大部分企業中開源與閉源長期共存将是一種客觀的現實。如何把最大程度地發揮閉源的價值,同時也不妨礙企業擁抱開源?對此,何寶宏和曹衡康給出的建議是,偏下層的基礎架構盡量開源、開放、共享,提高其互通性、穩定性和标準性,要把房子的“地基”打穩打牢,基礎設施可靠無憂。而上層的應用通常是企業的商業競争力,這部分很多時候是閉源,就好像房子蓋好了,但選擇什麼樣的“裝修風格”,那就是自己的本事了。

随手可得的開源并不一定都是蜜汁

盡管,在描述開源的時候,大家喜歡用自來水來形容它的便利、開放、随手可得。但實際情況是,打開水龍頭,一定能夠流淌安全、可靠、無雜質,且适合客戶的開源蜜汁嗎?在使用開源時,不少企業有着相同的顧慮,正如兩份報告所言:

采用開源的前4大障礙:安全(38%)、支援不夠(37%)和相容性(34%,非開源專有),人才技能(33%)——《2020企業開源現狀》

在中國市場,主要障礙是:缺少合适的解決方案(43.4%,去年32.2%),安全(35.2%,去年37.4%),技術不成熟(30.3%)。——《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

對此,何寶宏在節目中表示,企業在獲得開源軟體代碼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開源帶來的風險。比如,自有知識産權代碼洩露、許可證違規、開源軟體開放之後和原有軟體之間的相容性等等一系列問題。況且,從開源社群獲得的代碼,隻是一個個“零部件”,能否最終組裝成功,拼成适合自己的“家具”,這就不一定了,存在一定風險。何寶宏認為,使用者自己直接使用開源,雖然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但其實是一種風險的轉移,即把風險從軟體開發商轉移給了使用者。

基于此,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擁抱開源時,選擇聯合服務商站在一起,把開源風險轉移給能力更大的服務商。

在開源道路上選擇聯合服務商一起進行的占67.1%,主要靠自己的占21.1%,完全依靠服務商(11.6%)。——《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

紅帽,作為一家企業開源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安全性問題上為使用者保駕護航。“跟免費的上遊社群版本相比,紅帽提供的是品牌瓶裝水,而不是自來水。”曹衡康認為,開源雖然随手可得,像自來水一樣,但是來曆不明的水源即使放到嘴邊,也不敢喝。

紅帽充當的角色就像“瓶裝水供應商”,取好的水源,通過技術支援,層層過濾掉雜質,甚至還加入了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元素,提供給使用者,讓使用者能“放心喝”、“喝到水”、“喝好水”。

是以,盡管看上去紅帽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在出售免費的開源代碼,但事實上,紅帽的工作是為免費的代碼增加價值。這是企業開源和社群開源最大的不同。"我們的‘瓶裝開源軟體’解決方案所提供的安全性是其他方式都無法實作的。簡單來說,我們賣給客戶的是這個地球上最穩定、最安全的成套系統,使他們安心使用。他們确實願意為此付錢。"紅帽前CEO Jim Whitehurst 在《開放式組織》一書中寫道。

舉例來說。企業級Linux作業系統,是紅帽的旗艦産品,當紅帽拿到最新版本的Linux後,對它進行仔細研究,測試并記錄下最近一次發行以來的每一處修改和程式錯誤修複。紅帽對使用者用到的硬體和軟體程式進行确認,以確定使用者可以充分信任Linux作業系統。除此以外,還有一支專門負責售後維護的團隊,來處理安全漏洞,及時辨識、打更新檔和釋出解決方案。

開放與創新是開源的承諾

開源最被認可的前四大收益:更高品質的軟體、更低TCO(總擁有成本)、更安全、更友善用雲原生技術。其中,TCO從去年的第一退到了第二位,雲原生技術從去年的第8位進入第四位。另外,該報告關于對企業開源整體看法的調查中,86%把開源與創新聯系到一起,83%的人把開源與雲聯系到一起。——《2020企業開源現狀》

開源能節約成本,這是企業的初步共識。實際上,開放和創新才是開源的最大特點。針對此觀點,在紅帽《2020企業開源現狀》中,列舉了如上調查結果。“開源,和開放創新,是相得益彰的。”曹衡康表示,因為開源本身就是開放性平台,鼓勵大家創新,任何人都可以貢獻代碼并取得代碼,這與傳統的軟體開發不同,它并不由負責開發的公司專有。也正因為此,在開源的世界裡,代碼英雄們本着開放和創新的精神,在彼此的工作成果上更進一步,最終找到複雜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這是開源開發者們追求的共同目标。

目前,開源正在成為在雲計算、自動化、人工智能、區塊鍊等背後的創新驅動力。以雲計算為例,無論是國内的阿裡雲、騰訊雲,或者是國外的AWS、谷歌雲,以及微軟的Azure,都是用開源平台來開發公共雲的作業系統,這再次證明了雲和開源的關系所在。

據曹衡康介紹,正如幾十年前紅帽企業Linux,完全符合開放和創新的特性。其本身的相容性非常強,支援開源或閉源的不同應用軟體。“開放、開源、創新,這恰好完全契合雲的世界。雲和開源,基本上是相得益彰,是以才會走在一起。”他說。

何寶宏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讀雲與開源的關系。他認為,如果開源是在軟體的生産環節運用了經濟學上的協同效應,來提高軟體的生産和分發的效率的話,那麼,雲計算在這條路上又前進了一步,利用了經濟學上的規模效應來提升軟體的使用效率。雲和開源,本質上都是用了經濟學上一些規律來共同推動領域的發展。當然,相似的商業模式也拉近二者的關系。紅帽借助訂閱模式成開源一哥,為軟體提供支撐;而雲的訂閱模式,則是直接基于軟體為使用者提供計算,離使用者更近了。

讓開源基因,注入到數字世界裡的每一個企業中去

随着開源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這項技術,是以對開源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不懂開源,就難以以所需的方式進行創新,并轉化為生産力;不懂開源,就難以讓應用傳遞變得更快速、更快捷,讓基礎架構變得更靈活。

管理和支援方面,内部技能匮乏(33%),是企業使用開源時感覺的第4大障礙——《2020企業開源現狀》

人才培養(23.2%),是企業選擇開源技術時考慮的重要因素。——《開源産業白皮書(2019)》

而這歸根結底,需要讓開源基因,注入到數字世界裡的每一個企業中去。第一步,就是需要企業逐漸改變原有認知——開源,不是拿來主義。何寶宏認為,“雖然使用開源是免費的,但是從反面來看,在使用開源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的是更高水準、更具有豐富經驗的開源人才,是以這是一種技術成本的轉移。”

聚焦開源人才的培養、開源文化的傳播,曹衡康認為要從長遠考量。紅帽的做法是,從院校、企業、創新實驗室三方面培養開源人才。據曹衡康介紹,現在紅帽已經形成了從内到外完善成熟的教育訓練體系。

針對高校學生,紅帽聯合全國數十家紅帽學院合作夥伴及大專院校,每年合作舉辦紅帽挑戰賽,加速開源人才培養;針對企業,紅帽有專門的企業教育訓練和技術認證機制;設立紅帽開放創新實驗室,除了在技術方面幫助企業注入創新血液,紅帽也讓企業從思維、管理、流程各個方面學習如何讓内部流程更具靈活性,運維更靈活。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紅帽在這其中的角色,就是左手遞出魚竿,右手教授釣魚技巧。

建立開源軟體使用流程和使用制度

在開放、靈活、随手可得的開源背後,也是風險的根源。企業在使用開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來知識産權、資訊安全等一系列問題。跟随主流開源技術的同時,企業也要在開源流程、商業模式等方面逐漸探索開源的可能。

“企業在開源時,不能想當然,需要一整套的規範來制約。”據何寶宏介紹,雲計算開源産業聯盟聯合紅帽等公司釋出《開源治理白皮書》,這是一份關于企業如何開源的指引性檔案。該檔案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在企業自發開源和企業引入開源方面提供指導性建議。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想要開源,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自發開源的規範和流程機制,即事前評估、軟體選型、确定托管平台、開源社群治理等。使用開源時,要有使用規範。包括二次開發的管理、回報機制,注意知識産權風險、法律風險、安全風險,如果要停用開源,也要有退出機制等等。同時,指南的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和平台,應對突發情況。

談及治理開源,誕生于開源運動的紅帽,想必有一定話語權。營運和經營開源系統是紅帽的主業,以同樣的開源理念進行企業管理,也不足為奇。根據曹衡康介紹,紅帽有一套開源治理方法論并由紅帽咨詢團隊傳遞的服務,叫PPTC,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人才(People),企業的各個團隊,包括戰略團隊、實施團隊、管理運維團隊等,要實作透明、開放、互聯的溝通和協作。對此,在《開放的組織》一書中,Jim Whitehurst寫道,“人和思想連接配接起來的時,網絡效應就會起作用,你連接配接的人越多,他們創造的價值就越高。”

第二個是流程(Process),和上文所述的《開源治理白皮書》當中所傳達的理念類似。

第三個是技術(Technology),企業在使用像紅帽的開源軟體技術時,同時也要能夠不斷與社群互動,參與社群技術的讨論,這樣,企業在社群中可以得到很多其他的技術,或者其他企業本身的經驗分享。

最後是文化(Culture),企業内部要采取更透明、更開放的讨論方式,進而讓思想的火花飛揚。“開源和創新是劃等号的”曹衡康說。就紅帽公司本身來講,其打破了原有的層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精英制度。即不管你是老闆或者是開發者,公司内部所有人的意見都是平等的。隻要你有好點子,你就是有價值的。

例如國内某大型保險集團公司,随着集團資訊中心數字化轉型與網際網路、大資料應用的迅速發展,大量開源軟體湧入,在受益于開源技術的同時,也意識到開源技術管理的困難與風險。通過紅帽提供的方法與管理流程,規範了開源技術的管理,實作從“被動接受”向有計劃、有目标的“主動探索”轉型。

結語

回到開頭所言,“開源軟體競争力”,正成為企業的核心關注焦點。但不妨放大了看,不僅僅是因為開源軟體吞噬了世界,開源的理念,也正在深入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組織,讓其具有強大的開放力、創造力和成長動力。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5-20

本文作者:郝偉靜

本文來自:“

至頂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