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鋅财經”(ID:xincaijing),36氪經授權釋出。

撰文:陳凱樂
編輯:大風
随着各地開始陸續複課,此前被再次吹上風口的線上教育卻在快速墜落。
4月份,各大中國小校紛紛開學,與之對應的,是線上教育的資料開始大面積回落。百度指數搜尋關鍵詞“網課“,熱度從2月巅峰的4982跌落至4月底的444,暴跌九成。
流量暴跌之外,高成本難盈利是老生常談。“一學期學費3萬,成本卻高達5萬”,成了最真實的寫照。在行業壁壘尚未鑄成前,燒錢獲客便成了最大的壁壘。這些,都讓這個看似大而美的賽道,遠沒有外表那般光鮮。
即便是沖在最前端的VIPKID、猿輔導以及作業幫,背後也是源源不絕的經費在燃燒。除此之外,這條賽道也早就被位元組跳動、快手兩大流量巨頭盯上。
疫情好轉之下,這些看似從疫情期間獲得一波流量的頭部企業,卻又實打實地再次進入燒錢做留存的狀态。
流量巨頭的虎視、高額的成本以及高居不下的營銷費。眼下的線上教育,又将回到寒冬。
1 接不住的流量雨
随着全國各地紛紛開學,此前被企業珍視的線上流量,開始出現大面積回落。
APP ANNIE的資料顯示,自4月25日以來,線上教育類目在所有APP中的下載下傳量排名幾乎清一色下滑。猿輔導從403名跌落至5月2日的964名;VIPKID從728名滑落至1200名。
排名幾乎成倍下跌。
VIPKID近30天下載下傳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App Annie
時間再往前倒3個月,情況卻和如今卻截然相反。
1月29日,教育部下發延期開學通知,并同時号召“停課不停學”,信号被正式釋放。為了争搶流量,各大線上教育平台争相推出了免費課程:VIPKID拿出了150萬份線上課程;去年上市的網易有道随後跟進,推出免費春季開學課程;而學而思也拿出了免費的線上直播課。
一組令人心動的數字是,疫情期間至少有2億中國小生湧向線上教育平台。教育類學習APP的日活從此前的日均8700萬飙升至春節後的1.27億。作為中國小生線上課堂的載體,釘釘拿到了阿裡緊急擴容的10萬台雲伺服器。
大戰将至,在蜂擁而至的流量面前,能接多少全憑本事。
VIPKID相關負責人告訴鋅财經,疫情期間,VIPKID新增注冊使用者連續2個月超過100萬,且購買轉化率比平時高出了近10%。猿輔導宣布提供免費直播課後,就湧入了500萬中國小生同日線上聽課,免費直播課的報名人數幾天内突破1000萬。
但瘋狂之後,流量是否接住了?
從眼下看,答案是否定的。
一個容易忽視的事實是,跟着此前流量一起暴增的還有投訴量。根據此前媒體的報道,4月份上海市消保委在北京、上海、深圳針對線上教育消費調研,結果顯示超65.8%的家庭“非常不滿意”。
遲遲不開課、更換老師、教學品質差,背後是服務斷層的問題。
一位線上大班課老師扯開了行業的遮羞布,“假如免費課帶給每家都有1000萬的新增使用者,假設轉化率僅5%,那麼就有50萬成功轉化的使用者,按1個輔導老師服務300名學生來算,那麼每家都需要将近1700名輔導老師。”
1700名老師是什麼概念?根據可查的資料,截至今年2月份算上任課+助教,處在頭部的猿輔導也不過800位老師。想一口吃下胖子,和本身就不大的胃,形成了天然反差。
對更多中小玩家而言,這波流量更是難以消化——過猶不及。對缺流量的線上教育機構而言,這波流量雨因為過于兇猛,倒更像是一場暴雨,一次次沖散着原本就不強的服務體系。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成立于2013年的哒哒英語,在2017年以後就因為退款問題飽受争議。黑貓投訴上,關于哒哒英語的投訴已有23次,均是退款問題,且投訴依舊未解決。
對眼下的企業而言,服務成了疫情期間的第一場大考。
2 燒錢≠壁壘
跟着服務能力,線上教育另一個被審判的主題是長久缺失的行業壁壘。
經曆了2016年的寒冬,近兩年入局者幾乎不難感受到,賽道門檻越來越高。而拔高門檻的,卻是獲客成本,而非核心技術壁壘。
VIPKID創始人、CEO米雯娟在去年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表示,目前VIPKID的單個獲客成本平均為4000元。除此之外,純走線上的尚德機構、51Talk獲客成本分别高達4970元和821元。
成本高,競争激烈,戰事早已進入白熱化。事實上,目前真正能盈利的在機構比例僅5%。也就是說,20家公司,真正能盈利的隻有1家。戰事慘烈幾乎接近另一個賽道:生鮮電商。實際上經曆了2017年的融資風口,4000個生鮮電商企業交出了88%虧損、7%巨虧、隻有1%盈利的成績單。
深究之下,是線上教育缺乏門檻,更準确地說缺乏技術門檻的行業。正因如此,當一個産品出現時,下一秒改頭換面的競品登場毫不意外。4年前的中國企業家年會上,時任新東方線上CEO孫暢就說過,教育行業門檻低但做大難。
而如今的賽道,唯一的門檻便成了如何快速收割獲客戶。基于這個思路,燒錢獲客,成為行業的共識。惡性循環就此展開。
戰事的回響猶在耳邊。2019年夏天,僅僅學而思網校、作業幫還有猿輔導這三大金主,每天廣告投放超過1000萬元,而10家線上教育公司總投放額接近50億元。
在資本的裹挾下,一切正變得瘋狂起來。對早期的“殖民者”而言,在行業壁壘尚未形成之前,用金錢完成客戶的擷取,是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最強的壁壘。
2018年7月,作業幫獲得3.5億美元D輪融資,此後一直延續激進的擴張政策;猿輔導顯然更受資本青睐,繼2018年12月拿到騰訊領投的3億美元,更今年3月拿到了10億美金的天價融資。
融資驅動,在這個已經四五年的行業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部分線上教育企業融資情況 資料來源天眼查
時光倒回到2016年12月,蔚來汽車CEO李斌喊出了一句“造車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情,沒有200億别想着造車。”
如今的線上教育也變成了一個很燒錢的事,沒有100億别想着做線上教育。
除了獲客之外,線上教育本身的成本結構,也一直居高不下。
“線上教育最重要的模式就像是1對1教學,其實他的轉化路徑很長。”曾經供職于VIKKID的員工陳情(化)對媒體表示,根源在于1對1輔導的單價高,決策難度大、周期長。“假設一期學費2、3萬元,各方面成本算下來反而要5萬元,一定是虧損的。”
另一個例子是,即便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明星,猿輔導自身也遠不如外界看起來的光鮮。
“以暑期班為例,每個班50人平均49元,配備至少兩個老師管理,也就是說一個班收入在2450元,扣除兩位老師成本,再加上廣告投入+市場及咨詢工資等,一路飛奔的獲客成本幾乎與收入持平。”猿輔導内部員工此前對媒體表示。
事實上,自2012年創立至今,猿輔導8年已經完成了驚人的8輪融資,這也說明這家機構對現金的極度渴求。
51talk曆年營收情況 鋅财經整理自網絡
單純用燒錢構築起來的壁壘,從來都不堅固。
滴滴和快的就是最好的例子。2014年1月份,随着來自騰訊的1億美元到賬,滴滴補貼大戰旋即陷入瘋狂狀态。随後在阿裡的支援下,快的也迅速跟進。僅僅5個月的時間裡,雙滴大戰合計燒掉了驚人的20億。直至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共享出行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燒錢,似乎再無其他。
再回歸到線上教育,雖然在金錢的堆砌下,看似跑出了幾個行業巨頭。但是細究之下,護城河并未出現。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錢不一定是萬能的,但沒錢一定是萬萬不能的,眼下的賽道裡,誰沒錢,誰就得先死。
更要命的是,看似紅紅火火的線上教育,底色裡或許冷冷清清。艾瑞咨詢的資料顯示,自2019年Q2季度以來,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增速持續放緩,從38.6%驟降至當下的3.9%,為近一年最低點。
圖源艾瑞咨詢
數十億的營銷費用投入,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3 攪局者
而眼下,威脅同樣來自外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位元組跳動和快手。
早從2018 年年初開始,位元組跳動就開始了對線上教育的布局:推出gogokid,對标VIPKID,推廣大力課堂旨在對标猿輔導。分别從TO C、TO B,同時圍剿線上教育。
無獨有偶,手握3億日活的快手也将目光瞄準了這條賽道。2019年GES未來教育大會上,快手進階副總裁馬宏彬就宣布,将在春節前拿出66.6億流量助力教育類賬号在快手平台冷啟動。
時至今日,在這條賽道上,更多的人依然在摸索。
在深入線上教育的腹地中,頭條一直以來的邏輯是,由于在過去的産品營運過程中積累了某種能力,于是決定在教育領域複制。反觀傳統教育公司的思路,則是因為想要做某種業務而去武裝某種能力。
換句話說,兩種路徑分别是,“有了一筆錢,我該怎麼花”;另一種則是,“看中了一樣東西,我要如何掙錢去買”,背後的邏輯全然不同。
回歸到底層邏輯,抖音和快手最引以為豪的流量,雖然不能視作成功的必然因素,但早已成了行業的入場券。畢竟,無流量,不線上教育。
随着新的攪局者登場,這條賽道又瞬間充滿變數。
六年前,當俞敏洪喊出“網際網路時代的盈利玩法替代不了傳統教育的盈利模式”的口号時,他應該不會想到,六年後新東方也會轉型線上。
短短六年,線上教育已經上演多次興衰更替,幾乎無人能摸清線上教育的脈絡。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不解決行業壁壘,使用者留存,服務的情況下,短期内燒錢獲客的意識依舊牢不可破。
到那時,等待全行業的,依舊會是漫長的冬天。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5-07
本文作者:鋅财經
本文來自:“
36Kr”,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