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古代帝王,順嘴一說,必少不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曆史上大有作為的皇帝并不止這幾位,為什麼他們總是被擺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上呢?個人認為,其中涉及一個評價的标準,人們是站在哪個角度上來評價的。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漢、康熙帝等,這些被後人追捧的帝王,身上都有一個特點:能征善戰,自然他們所創造的成就也是令人矚目的,特别在疆域上,後人從他們身上能找到極大的存在感和自豪感。

此外,就是在他們統治期間,在政治和經濟上是否對後世産生了巨大影響?那麼劉邦和劉徹,這兩位帝王,一位開國,一位守業,在人們心中的評價有何差異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對外征戰

劉邦是布衣天子,像他這樣的出身,能混到帝王的份上,直到1500年後,才出了另一個平民帝王朱元璋,如果按時間算,劉邦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從對外戰争上來看,劉邦打得是天下,攻城略地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地盤,而劉徹的對外征戰既為尊嚴而戰,又是為和平而戰,同時也擴充了疆土。

劉邦在地盤争奪戰中,最大的對手就是項羽,是以,他所經曆的最大争戰就是楚漢争霸賽,曆時4年。這場戰争的含金量并不低,或者說大多數曆代開國皇帝的地盤戰含金量都不低,但相對于邊疆異域來說,也可說成是“内鬥”。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相比之下,漢武帝的對外征戰就不一樣了,對匈奴的征戰,他所解決的是長期以來的曆史遺留問題。在他之前的漢代帝王,對匈奴采取的都是“和親”政策,這項政策也不能說沒作用,但隻治标不治本,匈奴人娶了漢家姑娘之後,還是改變不了土匪的本性,該搶就搶,該拿什麼拿什麼,也沒顯示出多少客氣。

在文帝、景帝時,匈奴人還越過了邊境,将侵略範圍擴大到了遼西、河北、山西上和陝西等地,令京都長安都不得安甯。更離譜的是,他們還想把華北平原變成他們的大草原,并且想得很美,奴役漢人來為他們放牧。

劉徹是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帝王,不僅有着個人的雄心壯志,而且國内的經濟條件也達到了對外争戰的要求,再說他手下也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将,比如衛青、李廣、霍去病、韓安國等。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但是劉徹大概也沒想到,由他開啟的這場尊嚴之戰,持續了44年之久,其中關鍵性的戰役進行了三次。

公元前127年,匈奴人入侵上谷、漁陽兩地,漢武帝派出了衛青、李息迎戰,結果漢軍大獲全勝,一舉奪回了河套地區。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又派出了霍去病遠征隴西,匈奴軍不敵,漢軍勇猛,一直 追擊到了匈奴人的老巢,還俘虜了4萬餘人。從此,劉徹在此設郡,甘肅從此正式劃入中國的版圖。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第三次遠征匈奴,大将是衛青、霍去病等,這次出征匈奴徹底被漢軍摧毀,并造成了匈奴的分裂。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最終,漢武帝笑到了最後,而且他的野心還沒有止步,趕走了匈奴,他繼續開疆擴土,派張骞出使西域,溝通了與新疆及更遠地區少數民族的聯系,并确立了西漢對西域的宗主地位。

打通西域後,“古絲綢之路”也随之通了。之後,武帝還平息了閩越和南越的叛亂。經過40多年的争戰,西漢的領土達到了空前的遼闊。新疆、甘肅西部都劃入中國版圖,東北的疆域也延伸到了渾江、鴨綠江流域。一個強盛的帝國在世界上劃下了濃重的一筆,漢武帝也威震四方。

是以,從對中國版圖的建立,以及與對外溝通的角度上來看,确實是漢武帝更勝一籌。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治國方面

說完了武功,咱們再來說說這兩位帝王的文治如何?

劉邦建立西漢後,他得到的江山實際上千瘡百孔,秦政的苛政,十來年的戰亂,導緻了人口銳減,經濟凋敝的局面,再加上饑荒,流民和乞丐随處可見。

當了皇帝的劉邦,從馬上下來要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休養生息,減輕徭役、賦稅,裁減軍隊,鼓勵生育,勸農重桑,并鼓勵私人工商業。

為了營造一個安定的生産和生活環境,對于匈奴的襲擾,劉邦采用了“和親”政策,并贈送大批财物,以此來緩和與匈奴的關系。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經濟方面問題解決了,劉邦還着手在政治上鞏固皇權,他注重從禮儀制度和道德觀念上教化臣民,比如劉太公見了劉邦,也要以臣下之禮拜見他。

此外,劉邦還重點清理了一批他認為不安全的諸侯王,這些人都是跟随劉邦一起打過天下的猛将,憑着軍功加官晉爵,在軍中威望很高,一旦有二心,那就是劉邦的大患。

于是,劉邦花費了巨大精力來鏟除這些“功高震主”的王侯,不過,最後,劉邦還是死在了這些王侯當中,英布被逼反後,劉邦在平叛此次叛亂中,不幸中了流矢,回去沒多久便去世了,一代傑出的政治家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權力的博弈戰。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到了武帝之後,西漢已經曆過四代帝王,特别是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其經濟已非常繁盛,國庫充足,百姓安居樂業。不過在這種繁榮的背後,長期潛伏的各種沖突也逐漸激化了。

比如,一些農民為逃稅而脫了戶籍,政府無法管理;地方豪強的勢力膨脹,嚴重影響到了國計民生;還有曾被打壓過的諸侯王也不安分了,等等。

為解決這些問題,加強管理,劉徹通過選撥,任用了一批儒生,大力提倡儒學,并接受了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這一決策對後世封建社會産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此之前,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盛行,雖然它在定國安邦、休養生息的時代确實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但它早已不适應一個龐大而又進取的強盛時代了。

相比之下,儒學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倫理等各個方面,特别倡導任政,是政治階級在強盛時代統治百姓的最好武器,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也合了帝王的心意。

是以,漢武帝對内部的大一統,是從教育到用人到思想的大一統,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此外,他也對朝臣進行了大換血,特别是削弱了丞相的權力,一舉打破了傳統出身等級的限制,任人唯賢,重新建構了屬于皇帝個人的權力機構,将内廷的事由皇帝親自掌控。

對于諸侯王的威脅,他實行了推恩令,以律法的形式诏令所有諸侯王,将諸侯王手中的土地再次進行分割,分封給其子弟們,這樣,諸侯國就越分越小,幾代之後,也就沒有威脅力了。這樣也就解決了諸侯王對帝國統治的長期威脅。

在吏治方面也推出了監察禦史,加大對地方官員的管理,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可以說,劉徹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力度還是相當大的。

劉邦VS劉徹,漢高祖到底哪方面不如漢武帝,硬被擠出了千古一帝

在經濟方面,也推出了許多經濟措施,比如将影響國計民生的鹽、鐵、酒等商品收歸國有,嚴禁商人參與;再比如推行“平準令”,随時平抑物價;推出“均輸令”打擊不法商販,等等,不過民間工商業也受到了限制,導緻商品經濟停滞發展,這也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弊端。

由此,我們也看出,在治國方面,劉邦和劉徹都不是等閑之輩,都是馬上馬下遊刃有餘的帝王。隻不過兩人面對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不一樣,是以做出的變革和應對措施也有很大差異。

但從對後世封建王朝的影響力來看,由漢武帝開創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思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們仍身處其中,不可謂不是一項壯舉。是以,漢武帝對後世的影響力還是要勝過劉邦。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漢武帝的影響力确實要勝劉邦一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