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數字化時代,銀行業如何突出重圍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在移動網際網路、數字支付、新興銀行等影響下,全球銀行業正在邁入數字化時代。金融科技和平台效應已成為銀行業不可忽視的話題。尤其是本次疫情中,當線下網點無法有效觸達客戶時,推動金融服務雲化、智能化的迫切性更加突出。是以,銀行普遍希望擁抱金融科技,按下數字化轉型的“快進鍵”。

在轉型過程中,銀行在IT架構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為了合規、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複,銀行大多采用傳統IT架構確定核心業務的穩定運作;另一方面,為了打造金融創新應用,銀行需要采用雲架構打造數字化生态系統。56%的多雲領域專家預計,到2021年大多數的新應用将在雲上建構。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也研究制定了《關于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要深化數字化轉型服務,打造數字化企業、建構數字化産業鍊。是以,加速上雲也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銀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數字化時代,銀行業如何突出重圍

傳統IT架構是創新最大的“攔路虎”

在銀行内部,傳統IT架構依然承載着核心業務應用。而新金融業務爆發,使得傳統IT架構難以适應快速疊代、交易量高峰值等要求。

其次,銀行大多采用實體主機承載業務應用,在出現系統容量或者性能不足的時候,難以進行擴充,且成本偏高。當然,采用開放的雲架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企業可以采用軟體定義的方式實作系統的靈活性、可用性,快速應對業務對性能的需求,并且可以降低現有的IT投入。但金融機構本身的限制性造成核心系統上雲比例不高:一方面,銀行、保險、證券等在監管要求、業務需求上千差萬别,導緻雲計算運用産生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業務與IT系統複雜,規模較大,IT環境複雜,對安全合規要求高,造成實施上雲戰略不會一蹴而就。

同時,打造一專多能的T型人才隊伍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是以,選擇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幫助其實作創新和轉型至關重要。

多雲管理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銀行的金融科技革新之路——數字化時代,銀行業如何突出重圍

随着銀行上雲程序的加速,IT架構也越來越複雜,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多雲等共存成為司空見慣的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傳統的IT管理架構面臨諸多挑戰,存在資源難以管理、跨部門協作響應慢等問題。

特别是銀行既有傳統的業務應用,又有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應用,橫跨多個雲平台、多雲和多叢集環境也變得更加複雜,管理難度不斷提升,對跨雲平台的運維和管理帶來了更高的挑戰。比如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類型與版本衆多,安裝與管理複雜;各個環境一緻性要求高,克隆拷貝數量大,且頻繁;業務需求變化快,開發、測試、部署頻繁,IT工程師高負荷運轉。

IBM的多雲管理方法具有內建和編配層,可以通過技術堆棧提供一緻性管理。這使客戶能夠控制雲的使用,減少影子IT,并提供對整個IT資産的性能、可用性、治理和成本的基本可見性。同時,通過AIOps統一的方式實作智能IT營運,擴充ITSM內建/服務管理和雲原生環境中的DevOps流程,實作應用的快速上雲、疊代,讓多雲管理更具前瞻性、可預測性。

在業務層面,金融行業有着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特殊性,對安全要求性極高。為了業務資料安全,銀行需要将現有災備機制并拓展到開放環境的災備複原需求,以免在系統轉型的過程中影響日常營運。

而IBM擁有為混合多雲環境建構最佳的、有彈性的、安全的環境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将計劃外停機時間減少65%,并建立一個災難恢複流程,将配置和測試時間從幾天/小時加速到幾分鐘。

結語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混合多雲成為銀行業數字化變革的新常态,但銀行如何在多雲管理方面既能“穩定可控”,也能“快速靈活”?這将是一個長期的話題。隻有持續優化現有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建立一個靈活、彈性、開放、安全的多雲架構,銀行業才能最終實作業務永續,以應對數字化重塑。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8

本文作者:李祥敬

本文來自:“

至頂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