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構5G時代的内生安全體系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一、5G是否存在殺手級用例?

第五代通信技術保證了資料傳遞速度,低延遲時間和高帶寬,這必将在全世界範圍引起轟動。從4G的大資料時代演進至5G萬物智聯時代,網絡安全伴随時代的改變從網際網路業務和資料安全向智能安全、整體安全進發。中國信通院研究統計,到2025年中國5G使用者将到達8.16億,占移動使用者的48%左右。

Gartner于2019年底釋出預測,預計在2020年至2021年5G IoT終端量将增加至1130萬個,是2020年數量的三倍左右。到2023年,預估5G IoT終端數量約為4,900萬個。下表為2020年-2023年5G IoT終端裝置數量(千台):

建構5G時代的内生安全體系

從上表資料中可以發現未來三年内,5G IoT的終端裝置數量增長龐大,遠超于4G時代的物聯網裝置數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帶寬限制和成本原因,作為主要連接配接為更多行業領域開辟新的市場機遇。與此同時,5G時代下的網絡安全也要從其四大關鍵用例分析:

1)增強的移動帶寬:快速、低延時和高帶寬可以實作移動的超高清視訊,VR和其他進階應用程式。但是因無線資料價格正在下降,并且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需求的增長,如LTE網絡基礎設施或Wi-Fi等裝置的加強。另一層受阻原因,由于高頻率下的傳播損耗,對于5G來講其可連續性會受到限制。

2)IoT:随着連接配接裝置數量的爆炸性增長,現有網絡正在努力跟上步伐。5G的到來将通過以極低的功率一次啟用更多連接配接(大約每平方公裡最多一百萬)來釋放物聯網的潛力。

3)關鍵任務控制:随着互聯裝置在要求絕對可靠性的應用中(如:醫療裝置、車輛安全系統)變得越來越重要,而5G低延時的特性,使其在醫療保健、公共事業等其他時間緊迫的應用場景下打開了新的視窗。

4)FWA:固定無線通路(FWA)已經存在了多年,主要适用于無有線寬帶的地區。5G能夠為家庭提供超過100 Mbps的速度,進而使其成為許多市場替代有線寬帶的不二選擇。

綜上四大關鍵用例大多集中于通訊技術的特性延展開來,實則針對網絡安全5G技術從問世使用至今,并未發現殺手級用例。筆者認為短期内仍會保持這種模糊狀态,甚至在5G時代發展前期,具有一定成本效益的帶寬和資料容量會成為殺手級用例的先驅者。由此,嘶吼記者采訪了奇安信副總裁韓永剛,探讨了關于5G時代網絡安全的問題和由此帶來的安全防護思路的轉變。

二、對5G安全的誤解

通常人們提及網絡安全更多想到的是個人隐私洩漏,而5G安全解決的卻不是正常思維下通訊安全問題,主要是解決在應用新技術後的不同行業場景的安全問題,安全風險集中在應用場景和接入的裝置,這在工業、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顯得尤其重要。

中國從去年開始在5G技術上,無論是研發或者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和投入量都是龐大的,到今年會呈現出大規模應用的情況。第一個階段肯定是消費級應用,包括像一些低功耗、大連接配接的應用場景。深度應用目前還在開發中,營運商通信套餐的更新在北京很多實驗區域感受較為明顯。實際上5G深層應用還未完全展開,大家都在快速發展程序中,當開始切入到深度應用時其安全問題就會暴露出來。4G到5G的轉變,不僅是在通訊網絡傳輸上籌備良多,同樣在基礎安全保障體系不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相比之下,4G時代并未出現通訊網絡安全問題,5G最大的差別是深度應用上的核心網下沉,一張網絡以多切片高可靠的方式貼近場景。

真正的個性化安全從5G開始,如智慧城市、智慧工廠以及智慧園區中的交通、物流的IoT裝置,這些裝置的連接配接、縱深擴充和資訊系統中資料的彙集,對應不同的場景化安全問題。如何正确使用政策以防護多場景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呢?就好比智慧醫療,5G通訊加上智能手術機器人使得一切成為現實。此類場景下,如果安全出現問題波及的不僅是經濟效益,受影響的還有醫患的人身安全。同樣的在智慧交通上,如車聯網、無人駕駛,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必然重大。伴随更多裝置的推出和更新、疊代,網絡安全領域變得比以往更加寬泛,更多的裝置需要更為智能的安全解決方案。智慧城市裡多場景就會同比存在多切片,當資訊深入時影響會被放大,這其實是5G時代網絡安全最大的風險所在。

三、5G安全防禦思路會有改變嗎?

通信技術的變化會影響安全防禦思路也随之變化。韓永剛在采訪中提及,從去年開始奇安信提出内生安全理念,相當于安全防禦體系思路的轉變。内生安全應用于5G、雲、大資料這類型的數字化轉型資訊系統,是在資訊化頂層設計規劃之初安全就貼合進去的。數字化轉型下原本清晰的邊界概念因算力遷移、雲計算的普及和其他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而逐漸模糊。在5G時代,更多的雲邊協同使計算邊緣化,資料到達邊緣呈現愈加分散的狀态,但邏輯上更趨于統一。

邊緣計算産生大量的端側資料,資料實時吞吐量很大,容易被篡改和竊取。也正是因傳統邊界消失,安全防護邏輯轉變為更加貼近受保護的業務實體,靠近資料本身。内生安全是基于身份的一種從内而外貼合的概念,這與傳統安全體系有很大的變化。這幫助大型機構進入數字化轉型深水區的階段時,保障業務的順暢運作。大型機構的核心在于整體業務的正常運轉,不論是從管理決策,亦或是到營銷乃至整體的運轉,都高度依賴于關乎整體生命線的核心資訊系統。

四、踐行内生安全

零信任最早由Forrester分析師提出,後谷歌用了近7,8年時間使用至整體系統架構中,奇安信是最早将其引入到中國網絡安全建構裡的。韓永剛回應道,由于傳統邊界消失和瓦解,萬物互聯的連接配接端大量增加,資料側大量聚集,網絡安全基礎模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5G時代打亂了原本的實體層至網絡層的分層結構,但是在邏輯上還是大量通路主題的彙集,另一邊是被通路資料和應用的大量彙集,雲計算環境和大資料環境的彙集會達到怎樣的量級?通路端可能會出現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的通路量級。另一側多元度資料的彙集和使用,在很多大型政企的應用場景内資料量級已至數百PB級。

分散的數字化身份,在資訊系統裡合理、安全共享資料。新場景下你會發現原來抵禦攻擊的方法效用降低,此時零信任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缺。在多次實戰化攻防演習後,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内外網之間的隔離被打破了,攻擊者會有各種方法繞過邊界直擊内網,一旦突破内網一點被突破,更加橫行無阻。橫向移動會接觸到關鍵資料和業務系統上,零信任是不分内外網一律不信任,信任是建構在基于通路者身份和行為來判别行為是否合理的。

建構5G時代的内生安全體系

常說的動态防禦、靜态防禦,實際上傳統安全思維更多的是防禦。零信任之是以是内生安全的重要組成,原因是它是基于身份進行的細粒度動态通路控制,從業務通路角度出發,它的場景特别适用于大內建、面向雲、面向大資料和面向萬物互聯的時代,機制貼合資訊化系統的變革。

五、5G時代下冬奧會網絡安全籌備

作為北京2020年冬奧會網絡安全服務商,尤其在通訊技術發生重大變革的時間。韓永剛表示,冬奧會是一個非常實戰化的過程。實際網絡安全部署的時間段包括了賽事籌備前—舉辦大賽—直至圓滿結束,這期間會出現不同強度的風險和對抗。在近幾屆夏季奧運會與冬奧會上,網絡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類似的國際賽事,一些攻擊者抱着炫耀的心态嘗試碰觸底線,或者出于一些政治因素進行竊取與破壞,同樣也存在黑灰産獲利目的及隐私竊取發動的攻擊等。

其中還包括有組織攻擊,例如平昌冬奧會上因興奮劑檢測結果出現一些質疑聲音,輿論和利益驅使不法分子發起攻擊,竊取反興奮劑組織資料并對外公布。屆時,北京冬奧會會使用很多新技術,資訊的傳遞形成相對複雜的體系,這對于網絡安全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在整體建設周期内,從起初的同步網絡安全體系,到雲、對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等,都要在前期鋪墊,做好設計、運作工作,也就是說,在冬奧會還未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奇安信會長期同奧組委一起參加到賽事的服務和支撐中來。

六、總結

萬物智聯的5G時代,不僅僅帶來的是更為優質的通信效果、低延時、高可靠性,自然地越來越多人依賴新增智能化裝置的新系統,這也正是薄軟環節所在。随着我們越來越接近5G時代的廣泛使用,組織需要做好更新或增強現有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準備,來應對傳統邊際消失,随之日益增長的網絡安全威脅。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6

本文作者:Pauline

本文來自:“

嘶吼網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