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擅長順勢而為,收獲家業兩成——對話阿裡雲 MVP楊飛

以下為楊飛的個人專訪,推薦閱讀(約3分鐘)。

度量權衡,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

我在網際網路從業十年,至今有三段工作經曆,行業和技術跨度都很大。畢業後進入騰訊做端遊的C++伺服器,有200萬使用者同時線上,在十年前這個資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大廠有嚴格的人事體系和業務規劃,由于缺乏場景曆練,我漸漸覺察到如果自己再停留在後端的單一業務,很難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在騰訊做更新答辯時,評審專家給的唯一意見是可以多看看兄弟業務的做法,不同領域的實踐都是基于什麼樣的場景。于是即使端遊産品即将正式商業化,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騰訊。我是個不太看重短期回報的人,但家庭因素在我的所有選擇中占很大比重。因為我太太在西安,是以我選擇回歸家庭,主動降薪入職西安的三星。

加入三星後我投身于跨度很大的基于SSD的資料庫優化項目,算是半工業半科研性質。基于SSD的特性和開放出的能力,我們将RocksDB的IO的性能最多提升了80%。習慣了自由随意的網際網路公司氛圍,最初到三星被要求全天正裝還有些不适應,同時還有更加嚴格的資訊安全标準。由于三星自身的行業秘密,自己無法在更具價值的方向深入業務,遇到了個人成長和邊界擴充的瓶頸,一段時間後,我可以明顯感覺到已經觸碰到了天花闆。是以考慮回歸網際網路,來到了現在的公司每日瑜伽,負責APP移動端的技術管理工作。

這十年職業生涯裡,每一次促使我轉型的動力都是看清自己在技術生涯的瓶頸,而剛好有改變的機會,我就順勢而為。強烈的突破自我、與團隊共赢的意識鞭策我勇敢地跨過了轉向的陣痛,視野和技能都向更高階層發展。

擅長順勢而為,收獲家業兩成——對話阿裡雲 MVP楊飛

度過“轉向的陣痛”,樂在其中

工作是最好的練兵場,以痛為樂很重要。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無論是通過查閱資料引經據典,還是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條條大路通羅馬,以解決問題為目标。實在難以逾越的,不妨暫時擱置,或許下個月就有新想法,總能自然過渡。當我發現新問題的時候,總是很興奮,認為又遇到了一個成長的機會。程式員往往對這樣的感受更深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痛在其中也樂在其中。至今我也很感激大廠的經曆,養成沉澱和總結方法論的習慣,持之以恒則成就斐然。

深入業務則可以加速度過陣痛。當我來到每日瑜伽做移動網際網路産品,語言也從C++轉為PHP+Go,等于完全從零開始。于是我抓住一切機會跟同僚深入溝通,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知識儲備、讨論和資訊輸入後,明确了業務和特點,其他流程也就容易開展起來。同時,我也通過練習瑜伽的方式切身了解業務,盡量體會使用者的産品體驗,身心結合,完成了跨行跨專業門檻的跨越。

夯實基礎,純粹地積累勢能

以我的經曆而言,我的個人價值觀更多展現在落地價值,成為一個靠譜的人。在我的成長方法論中,更深入的系統思考,更靠譜的落地結果,是在工作裡閉環成長的路徑。

夯實基礎是一切的前提。從遊戲後端到硬體資料庫,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每一次專業跨越和語言障礙都是别人眼中的高牆,對于而言我并不是障礙,卻是很多人邁不過的坎,根本原因是探索個人邊界的渴望。在三星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專業英文論文看不懂的情況,幾乎無法開展工作。 于是,在周末逐詞逐句翻譯,手寫譯文加深了解,用最笨的辦法解決了知識門檻的障礙。深入業務才能舉一反三,這一步就足以拉開和别人的距離。

延伸邊界有更重要的意義。不斷地嘗試新的個人邊界,在工作中實踐和突破,将技術和業務結合落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徑,靠近價值最大化。比如架構師就要以業務為本——熟知産品背景和使用者資料,能合理地溝通了解業務本質需要,熟悉代碼現狀,合理拆分功能,協助團隊有效落地需求。而專家則需要專精技術——有設計弱業務需求、深度創新和解決技術問題的驅動力。管理者就必須關注人和事——配合業務狀态,輔以研發流程,高效落地,發掘團隊成員潛力并給予空間。

管理我個人覺得是為了結果的一種手段和選項,在大廠時我就做過上司力方面的刻意練習,也一直努力汲取養料并實踐驗證。未來希望自己做的事情盡可能影響到更多的人,讓大家都能得到價值和樂趣,在更适合的場景發揮自己的長處。

談及未來,楊飛坦言自己并沒有更多明确的規劃,隻期待能繼續擴充個人的邊界,不論是技術深度廣度,或是産品營運的跨專業方向,抓住每一個機會都好。而聊到現在,他始終如數家珍,侃侃而談。業餘生活幾乎都在帶小孩,也聽不出他的疲倦,反而是隐隐的得意和驕傲。他看似随遇而安的人生裡,從來不乏見招拆招的精彩。這位新晉阿裡雲 MVP回歸家庭的選擇,也帶給了他技術人生更多的收獲。

擅長順勢而為,收獲家業兩成——對話阿裡雲 MVP楊飛
我要成為阿裡雲 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