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DIY的結緣—新春之際奮發圖強
要說起我自己和孤盡老師,和《碼處高效》,和DIY班的結緣,最開始其實要從2013年說起,有的人一聽可能會覺得納悶,第一版的《碼出高效:Java 開發手冊》是在2018年的9月22日杭州雲栖大會上才正式釋出,有的人要想買到紙質版的也應該是當年的十月份能夠拿到算是早的了吧。你咋說是13年呢。那會兒還不知道孤盡老師到了阿裡巴巴沒有呢。聽我慢慢道來,我在13年(那會還是大學期間)開始跟着一位老師學習Java程式設計,老師是現在技術圈很有名的一位大師。那會兒的學習不是像學校甚至教育訓練機構的那種學習,老師跟我們介紹好的代碼是怎麼寫出來的,老師在我們一開始入門的時候就多次強調和注重我們的編碼規範,教我們重構,以真實的樣例告訴我們現在成型的架構和架構是如何誕生而又經過一步一步重構演化而來的。掌握技術要掌握技術的本質。我記得從那之後,逐漸看了《整潔代碼之道》《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大話重構》等等其實就是想找到一個老師嘴裡所說的編碼規範到底是在什麼書裡看來的,我想系統的學習一下,因為自己當時所學到的代碼規範都是老師口口相傳的,我心裡也不清楚是否都學全了。我心裡也一直有一些疑惑。由于心裡有這個疑惑,是以在之後遇到與此相關的書籍的時候就會格外留意一下,後來坊間有傳《阿裡巴巴Java開發手冊》,是電子版的。直到工作兩年多後,終于在當年的雲栖大會上官方出版《碼處高效》并且附帶《阿裡巴巴Java開發手冊》的最新版,是以我也搶購了第一版,進行了研讀,還加了當時的交流群。
記得那是19年的春節期間,我記得是除夕還是正确初一的晚上手機裡面的微信消息一直響個不聽,其實就是《碼出高效》的交流群裡面孤盡老師在和大家說自己在斯裡蘭卡還是什麼地方度假,引發了自己對技術的思考,對公益的思考,想發起DIY班的學習計劃,問群裡的大家有沒有興趣參與,這必須參與啊,還能和孤盡老師深入交流。說不定以後還能見面聊天。當時就加入了DIY班,當時提出DIY的口号和宗旨就是“其一,Deeply Inspire Yourself,深度激發自己;其二,Do It Yourself,實踐出真知”深度激發内心的求知欲和學習力!激發内心的自己,激發未來!自己當時也特别高興,還推薦了幾個朋友也一起加入學習。
我在DIY的成長—助力自我學習方法論的形成
興高采烈并且滿懷希望地加入了DIY班,老師基本每兩周會公布一個作業,并且孤盡老師之前也沒有過這種經曆,一切都在摸索當中,很多時候會做一些調整。陸陸續續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有逐漸被淘汰的同學們;記得中途還有過一次大讨論,因為有的同學們把這定義成是教育訓練,既然是教育訓練,就應該有老師給上課才對呀,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不然怎麼能叫教育訓練呢?是以,大家都在等老師的直播課。其實剛開始我也以為老師會做會有一些大綱之類的,進行一些教育訓練講解。後來漸漸地我發現其實是我們沒有領會DIY的含義是什麼“Deeply Inspire Yourself”,其實是要我們每個人激發自己内心的深度思考,老師僅僅是作為一個指引,而每一期的問題也僅僅是一個引子,去幫助同學們之前沒有接觸過某些問題的時候,通過這個引子來引發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周邊知識的學習。我們之前總是習慣了在學校時期甚至一些層出不群的教育訓練機構的那種授課模式,但是我們忘了我們早就到了社會,社會中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和在學校是不一樣的。學習就是要找到自己應該學習的點。而不應該依賴老師去耳提面命的教學。我覺得這其實就是老師後來跟我們強調的,老師想要培養,并且我們也應該培養的兩種能力: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培養“如何快速學習”的能力。并且我還想自己再加一條,我們還要培養“如何專注”的能力,在工作上,在學習中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這三種能力。我們要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論,這樣才能在這個快速發展,并且隻是爆炸的時代不被一波又一波的新知識海洋淹沒,而是海洋雖然浩瀚,但是我們可以踩着我們的踏闆在裡面自由的沖浪。正好過去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内也是我自己本身學習方法論形成的一個時期,我有過自己的思考,同時也受到了DIY班學習過程的引導。
我現在總結我自己的方法論就是:通過一些高品質的技術網站或收費的或開源的,以自己工作的方向以及興趣為引導,以自我為主導地去攝取一些内容,然後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補充自己的知識。一定要博采衆長,一定不能埋頭死學,更不能依靠現在鋪天蓋地的廣告“教會你啥啥啥,三個月如何如何,一個月如何如何···”一定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學習筆記。也要仰望天空,從宏觀上了解我們所學的東西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我們所學的東西的本質是什麼。
我在DIY的幸運—與淘汰擦肩而過
其實在最後一次的作業淘汰中,一把淘汰了很多人,老師的規則也确實奇怪,但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就是奇怪的,新冠疫情來的時候,可不管合理不合理,也不管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那麼既然規則出來了,就要想辦法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為自己争取機會。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毛遂自薦》的那篇古文,也想到了很多年前在學校和辦理的小夥伴們競選班長的事情,當時我的結果是少一票最後當了副班長,但是當了班長的同學比我多一票。那會兒我們都是小孩兒,是以也不是無記名投票,一看選票我們就知道了是因為我的選票投的是那位同學,而那位同學投的是自己,有同學說那位同學不謙虛,但是老師來給我們說起來這個事情,就說“我沒有立大家不能選擇自己的規矩呀。”這個事情我記憶很深刻,雖然那會是國小,但是我一直記着。在最後的一次作業淘汰中,這個事情就救了我一條小命。我也感覺到比較慶幸。
我在DIY的收獲—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耳熟能詳的古語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的。這裡我想借用過來用以表達我在DIY班學習的收獲。我最大的收獲不是我跟着老師每次的作業釋出查詢和了解了多少個知識點。我自己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以下幾點:
- 孤盡老師傳授給我的除了技術上的知識以外,還有三點,一點是老師對技術專研的精神,并且能夠從一些設計上領悟出一些“道”或者說哲學的原理,值的我長期學習;第二點是老師的樸實,老師确實是在親身踐行“公益”,《碼出高效》也是用來作為公益,并且自己投入那麼大的精力,這點更值得我輩人都去學習,并且我給我自己心裡也立下一個願望,将來有一天我也希望加入到孤盡老師做公益的行列中去,我喜歡這種有純粹追求的人,我也非常願意去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足。第三點的話就是孤盡老師交給我的一些身處社會要學會的原則,要學會并且要能夠欣然接收讓自己等待,要守規矩,懂得服從規則,不要覺得自己厲害的不得了。其實自己很弱小,弱小的不值一提。并且我覺得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對我個人發展的價值更大。
-
在為期一年多的學習中,在最後一次團隊協作中能夠有幸和我們組内的小夥伴們成為一個小組,并且其實也是在最後的一個月裡面我們組内的幾位小夥伴們才真正認識了彼此,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學習,進步,值得依賴,最後完成我們的作業。在畢業前的夜裡,我們一起開着語音會議,一邊修改PPT的内容調整格式,一邊又說有笑的聊着,大家聊起了自己學習的途徑,方法論,把自己的方法論分享給大家;我們小夥伴們還聊了我們的興趣,愛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以怎麼樣的一種心态和視角看待我們國家的飛速發展,讓自己在技術上,在财富上不落後等等。我想那個時刻是我們在DIY班最高興的時刻之一。
我們小夥伴都留在我的記憶裡:
家祺—我的老鄉,一個技術非常厲害的97年的小夥兒,才華遠超年齡,讓我們全組人都感覺震驚;
汪洋—山東大兄弟,碩士高材生,專業英語八級的主兒,思路新穎并且靈活,敢于提出質疑,還維護者自己的技術群,前途不可小觑;
鵬飛—也是山東大兄弟,我們組内唯一一個跟大家亮過相的帥氣小夥,說話不多,但是總能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很短的時間内就把支付寶登入搞定,最後時刻還幫我們改進了一版PPT;
志福—現在也在北京工作的湖南人。專業測試出身,但也會寫代碼,“技多不壓身”,疫情過去了,一定先在北京和志福見個面;
萍姐—我們全組人的大姐,一個細心又熱心的大姐,特别擅長文檔排版,把我們的過程都通過文字記錄了下來,還給我們設計了徽章;
我們不管多麼累,多麼艱難,大家沒有一個人抱怨的,認識這些小夥伴是一年中最大的收獲。
老師和同組的同學們所表現出來的品行和精神都值得我去學習。

最後總結下來:在一年的DIY班裡,我見到了很多優秀的人,也逐漸明白了我眼中的優秀的人是如何成為優秀的。并且找到了一條對于我自身來說切實可行成長為優秀的道路,也就是形成了自己學習的方法論。在19年的整個一年中,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在這過程中在DIY的學習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eeply Inspire Yourself 深度激發自己
Do It Yourself 實踐出真知
學習的主體一定都是自己。
DIY第一期班的畢業典禮給我們這一屆的DIY班畫上了句号,也為我們開啟了新的階段。
DIY加油!
程式員加油!!
中國程式員加油!!!
2020年04月20日22:04:27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