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4月8日晚,資料中台建設實戰系列課程—— 「數智加速度」正式啟動,第一課由 行在開講。

行在,奇點雲創始人兼CEO,20年資料老将。2016年,帶着12年阿裡系資料實戰經驗創立奇點雲,旨在「讓實體商家擁有淘寶一樣的資料化能力」,讓商業更智能。

在第一課裡,行在集中回答了7個問題:

1、資料中台是什麼?

2、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

3、阿裡巴巴的大資料之路?

4、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

5、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

6、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7、「不看廣告看療效」,有沒有案例?

01 資料中台是什麼?

狹義上來說,資料中台是一系列資料技術的統稱,以解決資料“存通用”問題為核心,為業務資料化和智能化提供資料采集、計算處理、分析決策和應用的技術。

而我們了解的資料中台,從廣義上來說, 資料中台不僅僅是技術,更應該是集公司戰略決心、組織架構、技術架構于一體,以業務價值為導向,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 是商業進入DT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

20年前,資料倉庫出現,企業在數倉上建BI,更多的是給決策者看報表;後來阿裡發現,資料除了給決策者看,更多的可以為一線營運所用,例如打 「通」淘寶消費者資訊資料、建立TCIF後能幫助他們了解消費者、優化廣告投放,才進入到 「用」的階段。

而在「用」的基礎上,資料中台可以為企業 「賦能」,實作降本增效,例如為企業建設智能補貨、智能人效等能力,實作質的飛躍。

至于資料湖,它比較像個雜貨鋪,更多的是堆積資料,而資料中台不僅要完成 「存」這個任務,還要把資料 「通」、 「用」起來。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當然,在處理資料、搭建算法等能力上,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與資料中台也不是一個量級的。譬如傳統數倉要跑幾天的幾億條會員資料,依托奇點DataSimba隻需要1-2小時。

這也就解答了「企業是不是可以用原來的資料倉庫、資料平台,去完成這一系列資料相關的動作」的問題,要真正實作「讓機器完成機器能做的事情,釋放人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情」,還是需要資料中台的支撐。

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

關于資料中台的起源,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故事,例如奇點雲首席戰略官才言的分享《資料中台從何而來》。

阿裡巴巴是國内最早也最成熟的資料中台實踐者。

在阿裡的12年,我親身經曆了從數倉到資料中台的整個過程: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2004年,我以「資料倉庫專家」的身份加入阿裡,負責搭建阿裡巴巴的第一個資料倉庫(DW)。

2009年,阿裡提出了重大願景——未來要成為「資料公司」,同年阿裡雲成立。

2012年,我和團隊完成了TCIF(淘寶消費者資訊庫)的搭建,整合打通了阿裡巴巴各平台應用的消費者資料,形成了底層3000+個标簽。從那時起,阿裡打破了淘寶、天貓、高德等平台産品各占一個山頭的局面,消費者形象從「單面」變為「多面」,立體、豐富。至此,阿裡也擁有了「預測」的能力,可以基于對使用者的立體認知,預測使用者的偏好、消費軌迹等。

2015年,阿裡巴巴向外釋出了DT時代的提法,用Data Technology(DT,資料技術)替代了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資訊科技),強調資料技術将成為未來商業的驅動力。

同年,我在阿裡雲内部創業,帶隊建立 「數加」平台,把阿裡巴巴的資料能力外化賦能給社會更多主體(例如企業、政府)。

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

基于阿裡巴巴的資料之路,我們總結出了 資料中台演進的四個階段:

1、資料庫階段,主要是OLTP(聯機事務處理)的需求;

2、資料倉庫階段,OLAP(聯機分析處理)成為主要需求;

3、資料平台階段,主要解決BI和報表需求的技術問題;

4、資料中台階段,通過系統來對接OLTP(事務處理)和OLAP(報表分析)的需求,強調資料業務化的能力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

線上下場景, 我們既要解決企業資料生産的問題,又要解決資料使用的問題。

相信很多企業的朋友有同感,相比線上,線下商業在落地資料中台時會遇到更多問題:資料從哪裡來?能從資料中獲得什麼資訊?線下90%的資料是非結構化的視圖聲資料——而線上的資料往往是結構化的,經驗無從借鑒,我們如何把這樣的「資料原油」提煉成降本增效的燃料?

更直接的例子是,比如一家零售企業,線下幾千家門店,店長可能很清楚有哪些貨、量有多少,但是不知道一天進店的顧客有多少,有多少男性、多少女性,其中有幾位是你的會員,他們拿起什麼、放下什麼、花了多長時間決策,都無從了解。

我們的做法是把「雲」和「端」結合起來。

端,智能端(企業原有的資訊系統、AIoT等)負責資料的收集,獲得線上線下全域資料,解決無資料采集、無資料沉澱等問題;

雲,雲負責資料的存儲、計算、賦能。具體包括将視圖聲資料結構化處理、計算、分析,用AI算法代替經驗公式,搭建行業價值化的應用場景等等。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雲賦能端,端豐富雲。進而真正解決企業資料生産和資料使用的問題,用人機協同的力量消除不确定性,讓機器去做機器能做的事情,讓人有更多時間去做人該做的、有創造力的事情。

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我認為, 一切為業務服務,資料中台最終要幫助企業建立能力、實作降本增效。

如果拿蘋果樹來打比方,我們不僅要讓土地(底層資料平台)變得肥沃,也要能為客戶種出蘋果樹(資料智能應用),為企業帶來真正的業務價值。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當我們和企業IT部門(或資訊部門、資料部門)一起把這棵樹種好,結出了業務價值的蘋果,大家就會發現, IT部門正在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正在最大化地為企業創造價值。

07 有沒有案例?

老話說得好,「不看廣告看療效」,上4個案例:

(1)大型零售企業,建立智能定價能力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一家傳統零售企業,在全國有幾千家門店,年營業額在100億到200億之間。

企業要求“零庫存”,也就是說在4個月之内,一件新品就必須完成上市銷售直至庫存清空。是以,這個企業以前會對商品做一系列的營銷降價。這樣雖然帶來了不錯的營業額,但實際上每年的利潤是很低的,40%的商品都不得不低于成本價售賣。

我們為這個企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補齊消費者資料——因為在此之前,客戶隻有300G資料,雖然門店很多,卻隻有貨物的資料,沒有“人”和“場”的資料。

根據店面及周邊一些資訊、節假日的銷售資料及消費者洞察等的資料分析,我們為其提供了一套智能定價模型,讓這個企業在全國的每一家店都能有自己“個性化定制”的定價政策,智能降價,千店千面,因地制宜。

在這樣的服務基礎上,這家企業每年大約增加了5000萬淨利潤。

(2)服飾零售企業,建立智能人效能力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一家服務零售集團,主打三四線年輕人市場,直營門店2000家。

我們為這家企業打造了智能人效管理系統,在門店仍然保持業務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截至2019年3月下旬,通過排班優化和人員優化,企業釋放1720人,2019全年節約人員開支超8000萬元人民币;同時,全面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與組織協作效率。

這個項目在企業内部的推廣速度遠超出預期,受到了業務部門和公司管理層的熱烈歡迎。

(3)連鎖零售企業,建立智能補貨能力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這家連鎖超市企業,其生鮮銷售額占比超過一半。生鮮對新鮮度要求很高,這就需要保持合适的店内排面庫存和在途庫存。

原先它的生鮮需求量是基于買手的人工經驗來預估的,一般為了保證盡量不缺貨,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往往會過高的估計進貨量,這會導緻未及時銷售的蔬菜水果等隻能低價處理或者清理掉,耗損率很高。

我們在深入了解客戶業務現狀及需求後,與客戶一起梳理對齊關鍵業務名額(如正毛利率、損耗率等),結合會員、銷售、損耗評估、缺貨還原等業務資料以及節假日、天氣、附近商圈居民區等資料, 從16個變量更新為100多個變量,對生鮮需求進行了預測。

最終僅綠葉菜這一項的預測準确率就相比原先提升了35%,每年能為每家店節約400萬的成本。

(4)大型家居零售企業,建立智能營銷能力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一家國際大型家居零售企業,有超100T資料量,客戶數量超3000萬。

奇點雲入場後,搭建資料中台,新增了超過200個客戶标簽,進而建立了精準投放、精準營銷的基礎。

例如,僅短信投放一項,成本就從700萬元/年降低到了200萬元年。而基于更豐富的客戶标簽、更立體的會員畫像,複購率比原來提升了4%。

以上案例均來自于 奇點雲所創導并始終踐行的「AI驅動的資料中台」。

我們認為,隻有AI驅動的資料中台,才能同時發揮好 「存:把一切業務資料化」、「通:連接配接資料孤島」及「用:把一切資料業務化」的作用,最終幫助企業實作數智化更新,賦能企業實作降本增效。

行在:資料中台的最終目的是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 | 數智加速度01課回顧01 資料中台是什麼?02 資料中台與資料倉庫、資料平台、資料湖等概念的差別是什麼?03 阿裡巴巴大資料之路04 資料中台是如何演進的?05 線下商業如何落地資料中台?06 資料中台能為企業帶來什麼?07 有沒有案例?

未來,我們會堅持踐行AI驅動的資料中台,以實作資料中台的最終目标——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與客戶、夥伴們一起擁抱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