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宜信CTO向江旭:數字化是企業成為強者的底層代碼

從2000年到現在,全球爆發了5次重大危機: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2001年9.11事件、2003年SARS病毒、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給社會、企業和個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同時也給優秀的公司創造機會,給适者生存的公司帶來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發展剛需,企業該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宜信CTO向江旭通過危機下宜信的探索和實踐,以科技人的獨特視角分享企業如何成功實作數字化轉型。

危中有機适者生存

2000年,光纖和通信行業受到重創,而新一代網際網路公司迅速崛起,如Google、Facebook。20001年,保險公司因為9.11事件賠償大約400億美元,但國防科技、制藥行業的股價卻受益上漲,遠端辦公和視訊會議風靡一時。2003年SARS爆發,線下實體經濟遭到重創,而電商公司卻迅速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導緻雷曼公司破産,與此同時風控工作卻特别搶手,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甚至投入百億美元招募技術人才、打造數字化科技。

危機之下,不是那些平時看似強大的公司活下去了,而是适者生存的公司發展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和科技是一對孿生兄弟,危機首先反映在金融市場,而後這些企業産生了對科技的強烈需求。是以無論是金融公司還是非金融公司,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科技能力和數字化能力将是它生存的根基。正如宜信公司CEO唐甯所說:“科技不會取代你,取代你的是善用科技的人”。是以金融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科技團隊和核心的科技能力,要善用科技賦能業務。

協作建立創新生态圈

在監管趨嚴、持牌經營、股市暴跌、經濟震蕩的情況下,整個金融行業已經到了轉型的新階段——以産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

巨頭的碾壓效應和規模效應也在快速顯現,網際網路公司能夠運用資源禀賦跨界獲得金融牌照,然後通過使用者、流量、規模和消費場景提供金融服務。而以銀行、保險和證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公司,以宜信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狀态。在這種形勢下,數字化轉型和創新需要一個特殊的解決辦法——創新生态圈。

無論哪一類公司做數字化轉型,都意味着人才的競争、使用者的競争、場景的競争甚至文化的競争。是以我們希望利用這些不同類型公司的優勢互補,形成金融科技創新生态圈。傳統金融公司核心的金融服務能力和強大的資金優勢,結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把對使用者場景的捕捉和賦能及技術結合在一起,形成内部的核心資源、創新孵化和外部的合作、戰略投資能力,進而建立一個端到端的創新生态圈,使得模式創新、業務創新和科技創新更加系統化、常态化、持續化。創新生态圈也使得行業裡面不同類型的公司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使得整個行業的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獲得加速成功。

科技賦能企業産能釋放

疫情之下,我們的經濟生活在慢進,但數字化轉型卻在加速。以宜信為例,疫情爆發後,科技中心快速響應公司全員在家辦公的決策,開動馬力部署遠端辦公,伺服器擴容、增加VPN裝置、提升安全措施等等,短短幾天内使得線上辦公的能力從支援幾千人提升到上萬人。

在家辦公的效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更高了,而且遠端辦公使得我們的辦公室邊界無限拓展,無論是職場,還是家裡車裡,甚至高鐵和飛機上,都可以進行辦公和展業。是以未來的兩個趨勢,一個是無論員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都能一起協同辦公,進行内部的營運和管理;一個是無論使用者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都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連接配接。

今年2月份,通過科技賦能的方式宜信财富業務獲得了業績逆勢增長。業績同比去年大比例提升。是以科技不僅賦能業務創新,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而且還能挖掘潛力,助力産能釋放。

科技助力營銷數字化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推動着營銷數字化并實作線上人人營銷。首先通過對使用者畫像進行技術分析,例如投資預期、風險偏好、理财周期等,幫助理财師更懂客戶,進而推薦更合适的理财産品和資産配置組合給到不同的需求的客戶。

例如宜信理财師APP,通過客戶經理轉發的文章、圖檔、視訊等,能夠精準的捕捉到客戶對文章的興趣偏好、内容标簽、閱讀時長等資訊,幫助理财師精準的洞察使用者的需求,進而提高轉化率。

其次是直播。這段時間,宜信财富做了很多場直播。通過優質的直播内容,不僅促成了使用者轉換、新客轉化、老客再投,而且和客戶之間建立了信任感,讓客戶感受到宜信的專業度。

科技讓金融更普惠,數字化金融的本質就是讓金融更好的服務更多人,讓更多人享受到個性化、場景化的金融服務。對于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向江旭認為,滿足客戶真實需求的企業,就會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對市場上靈活、創新、滿足使用者剛需的創新型企業和技術有信心。 危機使得這種需求提前和放大,誰能夠滿足客戶的這種需求,誰就能在危機中勝出,甚至成為20%的越來越強的企業。金融的數字化能力是幫助企業渡過危機,成為強者的底層代碼。

繼續閱讀